艺术设计教学学生创造力培育综述

时间:2022-05-18 03:19:00

导语:艺术设计教学学生创造力培育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艺术设计教学学生创造力培育综述

创意经济时代,产品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功能性,同时也要具备视觉的美感,于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出现也成了历史必然,包豪斯技术加艺术的教学理念为当代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艺术家和技工历史性的走在一起,进行同台授艺,包豪斯的教师中大都是现代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现代主义的创新、求变的追求深刻的烙在这所学院中,成了包豪斯精神。可以说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是在包豪斯基础上的延伸。

美国继承了技术加艺术的教学理念,将创新作为第一要求,其大学本科一年级进行基础课教学,开设了二维三维视觉设计、素描、世界艺术与设计史论等课程,其基础课程重视对学生思考能力,技术能力、视觉感知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完善的工作室制度,鼓励老师开发新课程,比如素描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拓展出元素素描、素描的材料与应用、用素描来思考等课程形式,跳出写实的樊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也非常的灵活有效,最终的成绩并非完全的依据提交的作业,评分标准上增加了资料收集能力、相互间合作能力、师生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而对于同一门课程,学生可自由的选择老师,学生数不满8人的,该老师的课就不予开设,以此也鞭策着老师的探索步伐,其课程教学一般贯穿于学期的始终,而非集中一段时间上完,这样就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吸收。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的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了日常教学中来。英国是设计大国,这和其“普及设计”教育的理念不无关系,英国中小学中,设计课是必修课,且其教学方式丰富多样,注重学生想像力、创造力的激发,本科预科阶段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其预科主要是设计基础教育,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学生必须在一年时间内将课程修完,学校有完善的教学设施,每个制造车间都有专门的技术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学生通过车间制作完成模型制造,同时和老师进行紧密的沟通交流,可见其基础课教学非常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且进入大学预科阶段已有相当的设计修养。

日本的设计教育是从二战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是对包豪斯学院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概括,形成平面、色彩、立体等构成形式,日本的设计教学和日本文化进行了的成功结合,从而产生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有艺术形式。中国受日本设计基础课教学的影响颇深,三大构成教学普及于中国各大设计院校,三大构成引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进步性,但长期一成不变的基础课教学模式严重的脱离了时代的步伐,走入了僵化的死胡同。中国的设计基础课教学主要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教学,另外还有有些学校还开设了图案、装饰等基础课,中国的设计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从设计教育的时代背景来自看,创意经济成为中国当下经济发展的脉搏,创新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整个教学改革的步伐却相当的缓慢,难以跟上时代对创新的要求。从设计教育的自身环境来看,中国的艺术教育长期以来是应试教学,学生的高考应试方法花样百出,有背范画、背自画像等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考,有的干脆抄袭,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并非是训练的重点,高考的评价标准为写实,注重对象的客观描绘,对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束缚严重,长此以往产生了学生创新意识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思维禁锢等恶果。进入大学后,学生面临的是全新的环境,市场经济要求学生必须能融入市场,以此来提高高校的就业率,而要融入市场,必须要有足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这也体现了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这时高中和大学脱节的弊端就显得尤为突出,学生显得茫然不知所措,要用很长的时间来适应。中国的高等学校设计教育不仅面临着学生先天创新意识不足的现状,而且从基础课教学的师资来看,老师大部分是纯艺术类的,受苏联教学模式影响巨大,重视对写实造型的训练,很多高校仍然把素描和色彩看成是纯粹的造型训练,通过写实来塑造画面的空间感、立体感,对形式感的培养意识相对较弱,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相对不足,而当代设计追求的是“有意味”的形式,商品通过“有意味”的形式塑造,来吸引大众的眼球,提高商品的销售量,“有意味”的形式感可以说是当代设计者的毕生追求!基础教学必然要着眼于此,提高学生的形式创新的能力。三大构成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形式感受、把握运用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材料、空间节奏感的把握运用能力,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恰当抽取、概括的运用能力,三大构成课是学生作品风格形成的开端,同时也是设计训练的一部分,国内由于受日本三大构成的影响,将之训练内容模式化,概念化,导致训练内容的枯燥无味、千篇一律,学生的个性被淹没,学生创造能力被大打折扣。

针对国内设计基础教学的状况,不少学校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央美认为基础教学的最重要目的不在于技法的训练,而是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主题训练,强化学生对抽象、具象形态的提炼、把握能力,其基础课主要包括造型基础、构成基础(强调形式)、材料探索基础、思维训练等,在造型基础的训练里,以写生-解析-变体的作业推导方式进行,强调过程中的思路拓展和延伸,其中包括理论讲座、课堂讨论、教师点评总结、个别指导与学生资料收集等过程,充分的激发个体的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思维训练课程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现代艺术与设计佳作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央美这些年来在基础教学的改革起到了表帅的作用,其出版的系列教材被众多学校采用。南艺将设计基础安排为造型基础、色彩基础、形式基础、装饰基础、材料基础五门大课,其五门课也正如其名称,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训练内容,但这五门课都要求通过相应的造型、色彩、形式等元素来有效的表达个体思想,从而突出对个体创造意识的重视,训练方式以主题训练的方式,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视觉语言的个性化,形式的感知能力,比如对于造型基础的训练不在囿于纯写实,而在写实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融入个性的想像,进行形象的创造或结合视错觉原理,进行图形的重构、错构,进而产生全新的视觉形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在是以前对着对象去客观的描摹,而是更多的去主观的组织、去激发自身的想像与创造力,去大量的收集素材、大量的查阅材料。国美设计基础课在三大构成的基础上演化化二维、三维设计基础课程,注重基础课程与设计专业课之间的自然衔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二维设计课分为平面、色彩及综合练习三大块,将传统的平面构成中的重复、近似、发射等构成形式融入到一个个主题练习中来,强化学生对形式感的把握与运用能力,色彩的运用能力,最后通过综合练习形成系列作品,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有非常成熟的系统支持,创新教育已经融入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创新意识在基础课阶段生根、发芽成长,保证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无缝衔接,使创新自然的成为专业课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市场经济。中国部分专业院校把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本校的实际结合起来,对设计基础教学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改革,具有较强的本校针对性与特色。不论中外,都无一例外的结合国内、校内的实际,通过精心的课题设计,重视学生形式感、创新思维、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这也成为创意经济时展的大趋势,艺术院校基础教学改革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