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教学进行案例教学思索
时间:2022-05-11 03:17:00
导语:刑法教学进行案例教学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法学院。该法学院院长兰德尔废除了过去那种整堂课都由教师讲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而代之以案例教学法[1]。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单向的。而案例教学法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关系。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学生变成了教学主体,教师则处于引导者、启发者的地位。教师的作用是寻找典型案例,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探寻其中蕴涵的法理,在互动讨论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笔者在进行案例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平台,没有好的案例做支撑就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首要问题。笔者认为案例的选择至少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案例要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一致,即要具有针对性案例选择的针对性是指教学所选取的案例应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与教学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具有关联性。刑法教学中要通过刑法案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课程重点或难点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刑法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具体法律问题,从而起到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锻炼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双重效果。基于此,在选取刑法案例时应该综合分析,一要注意所选取的案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否相关联,二要注意所选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否过于分散和单一。所选案例如果与教学目标或者内容不具有关联性,就不符合针对性的标准,拿它来进行刑法教学也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但是,即便具有针对性,如果所选案例涉及的知识点过于分散和单一,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样也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有些案例过于复杂,涉及的问题过于分散,这种案例比较适合在综合讨论中应用,而平时课堂讨论的案例应力求知识点集中,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检测教学目标是否很好地实现,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二)案例本身必须蕴涵一定的法理,即要有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是指,所选取的刑事案例在全国和某一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大家比较关注并且案例本身蕴藏了某种法律关系或者法律理论,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来分析隐藏其背后的法理内容。比如对于盗窃罪、侵占罪和诈骗罪的理解,许霆案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许霆利用自动取款机的错误连续取款十几万元,一审法院判其无期徒刑,判决后社会影响非常大,不同阶层的人对此看法不一。普通民众认为无罪,理由在于引起事件的原因在于银行,银行自己责任也很大。此案在法学界也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许霆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只构成民法上的不当得利,许霆只负有返还的义务,追究刑事责任明显错误;有学者则认为许霆的行为构成犯罪,但对于具体构成什么罪则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构成盗窃罪,有人则认为构成侵占罪,也有人认为构成诈骗罪。对这个案件的讨论,有利于学生掌握盗窃罪的基本构成,正确区分盗窃罪与相关财产犯罪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典型案例一般应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并应具有较大的新闻效应,但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的典型性在于案情与法律规则的相关性,而不在于案件所产生的新闻效应[2]。因此,不能仅仅凭新闻效应来选取刑事案例,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三)案例应该适宜教学,即应该具有适宜性所选取的案例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适宜教学。详言之,在内容上,案情应该简洁、难度应当适中。如果案情过于复杂,难度过高,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他们就会百思不得其解,寻找不到分析问题的入口和路径,就会使其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受挫。而案情过于简单、难度过低的案例,同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形式上,案例应避免过于冗长复杂,否则会浪费过多的课堂时间,也不利于让学生抓住案件核心。因此,教师要遵循适宜性原则选取刑事案例,并对案情进行梳理分析和全面掌握,对所选内容有所裁剪,以便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去。
(四)案例要具有一定的思维拓展性,即应该具有启发性案例教学所选取的案例应该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便要求案例应具有一定的疑难性,必须隐含一定的理论问题,并且这个问题正好也是学界争论不休还没有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的理论命题,这样可以启迪学生思维,为他们留下较大的思考空间。例如许霆案对于学生认识财产犯罪就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针对“秘密窃取”是不是盗窃罪的必要条件、“机器能否被骗”等理论问题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二、刑事教学案例的运用
案例的运用一般包括刑事案例展示、组织学生讨论、总结评述和学生提问四个步骤。展示案例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组织讨论是重要阶段,总结评述是关键,学生提问是升华。一个成功有效的教学案例要至少经历这四个关键阶段,当然,还可能有更进一步的延伸,即要求学生写小论文。但这似乎超出了课堂案例教学的范围,故这里不予论述。
(一)案例展示事先呈现案例可以说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要想让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就必须事先让学生知道案例,同时必须告知学生需要回答什么样的问题,以便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当然呈现案例的方式多种多样,最普遍使用的方式是给学生发送纸质文字资料。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方便,学生也愿意接受,缺点是费用成本有点高,有些学校可能没有这笔项目支出,教师仅靠自己力量也无法满足需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运用多媒体呈现案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其优点是直观、简洁,运用得当可能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缺点是只能当堂讨论,由于缺乏像纸张那样的载体加以固定,下课后不利于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搜集资料。这样课堂讨论很难深入进行,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组织讨论组织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的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都直接与组织讨论这一环节存在很大的关系。一个好的案例教学,必须有组织优良的分析讨论,讨论得越深入、辩论得越精彩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越能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就越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就案例中的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赞同、质疑、批判其他同学的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自己只是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学生才是讨论的主体,教师不能过早表达自己的观点,以避免窒息同学的热烈讨论[3]。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表现。对于思维敏捷、脑子反应快的同学要启发其对问题做深入思考;对于害羞不敢发言的同学要多加鼓励,并有意识地给其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于懒惰不想发言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强制,例如将平时发言和最后成绩挂钩,迫使其端正思想,认真准备;对于想发言但脑子稍微迟钝的学生要适时点拨,避免学生的讨论出现尴尬局面。
(三)总结评述总结评述阶段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阶段,它是在组织学生讨论阶段结束后,教师对这次讨论的问题的总结性陈述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把握全局,对整个讨论的过程以及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全面点评。同时,教师应该对所讨论问题所涉及的理论背景、观点给予交代和评述,使学生能够知其然更能够知其所以然,加深学生对刑法理论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应该指出本次讨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学生指明今后改进的方向。
(四)学生提问一个完整的案例讨论课,应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答疑时间,这一般发生在教师总结评述结束后,学生可以针对有疑问的问题自由地向老师提问。老师应该逐一回答学生的疑问。这一阶段可以使整个案例讨论得以升华,也集中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
三、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参与式的互动教学方法,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而且可以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刑法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被许多教师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然而以下几个问题却值得注意。第一,要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的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诸多益处:它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书本上的知识;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是内化了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技能;案例把抽象的概念、原理等具体化,把它们设置于实际情景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法律专业思维分析批判日常事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同时也应该看到,案例教学法也有明显的弊端:案例教学存在着一种危险,即缺乏对概念、原理等概括化知识的系统化讲解;案例还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出现以偏概全的“过度概括化”的现象;案例教学耗时太长,会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交叉运用不同教学法开展教学,避免单一化,扬长避短,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第二,要正确认识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教师往往举例论证,或把例子交给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有些教师认为这就是案例教学。这种观点是严重错误的。首先,举例子中的例子或者事例不同于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事例来源广泛,既可以是客观真实的,也可以是主观杜撰的;既可以是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也可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兴编造的。而案例则是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这种典型事件往往含有特定问题或者疑难情境,需要运用理论知识才能全面认识,是经过事先精心选择编辑的材料。其次,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形式不同。在教学形式上,举例教学主要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教师在阐明某个概念或原理之后,加以举例说明,是传授具体概念、原理的有效方法。而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在讨论前,教师不具体讲解,而是由学生自己阅读、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积极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目的也不相同。在教学目的上,案例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教学则往往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第三,要避免产生案例教学轻松的错误念头。案例教学并不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相反,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优良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教师要很好地驾驭案例教学,就必须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多方面能力。所以,教师要避免产生案例教学能够减轻负担的错误认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认真钻研教育教学规律,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第四,要注意运用不同方法开展案例教学,努力探索案例教学的好方法,避免方法的单一枯燥。应当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不限于讨论这一种方式,苏格拉底方法也被认为是案例教学法中一种好的方法。苏格拉底方法是指通过对话、追问、诘难而发现真理的一种方法。要鼓励学生通过对话的形式,对某一问题进行追问、诘难,而不仅仅是浅层次的讨论。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力,提高他们在辩论中的应变力和辩论技巧,同时也督促他们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另外,临床教学法(即诊所式教学法)也应引起教师的注意。这种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法学教授兼律师的监督下,在诉讼救助范围内,为真正的当事人出主意,做他们的诉讼当事人[5]。这种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案例教学法的不足,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案例教学实践中,穿插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上一篇:干部责任审计使用方案
- 下一篇:全市创业就业工程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