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教学形式
时间:2022-04-25 11:36:00
导语: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教学形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引言
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专业的学生将来大多是从事地质行业的人才。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地质行业涉及的工作领域不断地在扩大。而我们目前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领域窄、实践能力不高的问题。虽懂得地质的相关基础知识,但能担当起一定的基层地质技术工作以及能够在每一个技术领域中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人不多。特别是面对地质行业上出现的很多高新科技技术,更是不知如何使用。在新形势下,培养出的学生要能熟练使用高新设备,担当起野外的地质工作,具备一定实践能力,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若继续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故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亦自然成为所有教育人研究和关心的课题之一。
2教学特点
2.1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基础差、理论知识底子薄的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理论课程比较难学,学习兴趣不高;在实践活动中好奇心、动手能力这些优点发挥不到位,导致学生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要发挥出学生的个性优势与潜能,关键是看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去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学习。
2.2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专业课程设置采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三段式。课程内容大多是本科内容的压缩或简化,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并且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严重失调,既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的实现,也未体现出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专业特色。同时,在此基础上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弊端逐渐凸显出来,亦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演示实验为主、实训实习为辅的传统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即便是学生理解了理论知识,但实在践中却未能真正运用,这就无法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学生就会产生思想惰性和缺乏自信,对专业失去兴趣。这种教“不得法”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不得法”,所以,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必然。
3新教学模式探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实践型专门人才。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在剖析上述因素后,在教学内容上以“理论够用”为目的,追求“较少的课时量能够产生较大的理论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上,结合行业现场高新设备类型及使用情况进行优化处理,主动面向生产,做到“一增、二减、三补”。“增”就是增加专业教材中没有而实际工作中大量应用的内容,“减”就是删减教材中那些过时的、实际中用不上的内容,“补”就是根据当前行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国内外新设备、新技术等。使教学讲授做到“少而精”,为实践教学做铺垫的同时,尽可能地为实践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能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协同、合作、创新、探知的意识和能力。
3.1情景虚拟式教学模式
情景虚拟式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将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融人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为一体的虚拟专用环境,贴近实战场景,全面培养学生实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野外实习是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我们以实习基地为素材,在大量收集、整理野外地质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图片、录像资料、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展现野外地质实习全过程,使学生可以在实验室随时分段观摩野外教学内容,进行模拟技能训练,提前了解野外地质实习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这不但可以模拟学习野外实习的全过程,还可以把实验教学与实验相关的野外地质内容结合起来,方便、直观地表达了所教授的内容。
3.2实践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重开放式教学。在系统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发现活动。在教学中加大实践环节,改变原有的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是突出本专业的特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和关键。除已有的实训室外,我们建成了适应我们教学的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基地,这也是实现新教育模式的重要体现。校内实习基地把我们的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直接在室外识别岩石,直接使用物探仪器设备进行探测。且开放实验室也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深入各个地质的专业岗位。随专业人员一起出外,实地学习,提高实践能力。这不仅使学生能够带着疑问学习,还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将校内完成的理论课得到巩固。在检验、充实、完善学校实践的教学内容时,也体现了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利于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发展潜能,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掌握了娴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创新意识、组织协调与合作能力等,使之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实现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过渡,并通过实习实现个人考核。
3.335+10课堂讨论式
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的以教师“传”、“授”、“解”,学生“接”、“受”、“听”的单项信息传递、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将教与学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主导一主体”的教学设计,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弹性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特征。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原有课堂上的45分钟的授课改为35分钟,留l0分钟给学生自由提问与解答,使学生充分发表对课堂所讲内容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讨论情境交互过程中,会拓展出新的问题和新的设计,是对知识的重复与巩固。同时,讨论过程中学生将新知识与先前知识有机地理解与融合,并有效地整合到课堂讨论的新任务中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跨越标准答案的障碍。讨论的内容和理论知识可以由单一学科扩展到其他学科,从而不断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习水平,并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讨论中暴露出来的不准确之处,应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小结目。
4结论
通过对2008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学生教改试行,取得的效果很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们普遍认为这使理论课程与实践结合得很到位。实践证明,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如一的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灌输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特色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我院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专业的教学特色。
- 上一篇:文广新局人才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下一篇:民政局廉政文化建设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