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建筑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4-15 10:26:00

导语:学分制下建筑人才培养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分制下建筑人才培养模式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专业创建于2000年,主要培养具备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工程、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005年,安徽农业大学实行学分制改革,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专业的培养模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革。通过对刚刚毕业的2005级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知识结构以及基本技能的深入调查,发现学分制的实行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但同时也暴露了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些不足。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是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专业本科教学领域的一项紧迫任务。

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分析

1·1学分制的优势未能完全发挥学分制最大的优势在于选修课比例大,选课自由度大,能促进学生选课的自主权和个性的发展,但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修课占80%左右,选修课仅占20%左右,虽然开设了较多公共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程,但学生在大量必修课的压力下,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选学更多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另外,由于师资、教学实验设备不充裕,目前还开不出足够多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也很难实现同一门课几个老师同时上,让学生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学分制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2课程体系“重工轻农”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包括建筑工程和生物环境与能源两个方向,经过调查统计,2005级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专业的毕业生80%以上都表示会从事与建筑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只有20%的同学表示会从事农业能源方面的工作,这一方面与目前的人才需求形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目前培养方案的设置是有联系的。2005级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的主干课程与土木工程专业很接近,虽然培养方案中开设了一些生物环境与能源方面的课程,但多是在选修课模块。大多数学生为了以后就业的需要,选修的课程多偏向建筑工程方向。实际上,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农业建筑与环境、工厂化设施、农村新能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显然,目前课程体系中“重工轻农”的课程设置与该培养目标是不符合的。

1·3课程体系综合性不够通过对2005级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缺乏对所学课程融会贯通的能力,难以做到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目前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专业设置的各门课程过分强调自身的完整性、系统性,整个课程体系的综合程度不高,课程结构缺乏整体优化;另一方面,学生在选课时,大多选择简单的,易通过的课程,忽视了整个知识体系的建立。

2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2·1优化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学分制优势学分制的教育理念是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多样性和复合性。所以,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广泛兴趣,加大选修课程力度和广度,大量设置选修课是十分可行的措施之一。增加选修课学时、扩大选修课比例,通过学生自主选课,学校可以适时地了解和分析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情况,及时更换那些选课人数偏低、学生不感兴趣、不适用、知识内容陈旧的课程,从而促进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推动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选修课的设置应包括一些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开拓思维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志愿从中选择。

2·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课程日益综合化进入21201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2010,16(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竞争力。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并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与生产中去。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适当加强实践应用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更加“宏观”的思考问题。

2·2·1强化实验教学及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改革是长期的、动态的教学改革,不能一劳永逸;要紧跟农业建筑以及能源发展的新技术、新规范、新知识、新标准不断进行调整,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才能与社会对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验及课程设计环节,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试验方法上,多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搭建平台;在试验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课本上的理论,更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2·2与企业及科研设计单位合作,为学生实习就业构筑平台在理论课程基本结束后,让学生去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实习,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实习训练,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本领,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能结合生产实际,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防止空对空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实习的同时,学生可以与企业或科研设计单位建立一定的联系,为学生的就业构筑一个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