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启迪式教学对策
时间:2022-04-15 10:15:00
导语:数学启迪式教学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激发动机适量铺垫数学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思维活动,需要学生较强的内在动机的驱使、推动,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学生数学学习的启动,决定着数学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习定向,关系着数学学习的进程,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数学学习动机越强烈,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情绪就越饱满,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就越高,刻苦钻研努力的程度就越好,从而学习效果就特别显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的来源产生,从多角度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以高涨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索学习之中。
2循序渐进适当分步科学知识的本身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总是由简到繁,由感性发展到理性、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成熟到成熟。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遵循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有梯度有层次的启发。对于学生不甚了解的问题、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的启发引导应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可以将复杂的较长的思路适当地分解为若干个小步骤,步步为营,通过有计划地启发学生实现每一个小目标,从而顺利地逐步逼近问题的最终解决并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3时间等待适时启发在实际教学中,当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能一滑而过价。有些问题的探索,要花很长时间,教师要有极大地耐心等待学生自行解决,或者进入“愤J啡状态”,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错误估计学生的水平,而让学生仓促应战、半途而废、草草收兵。教师不能急躁地催促学生,或者急于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思路,而应耐心等待点拨时机的成熟。学生对问题要深入思考探究,不能流于表面,否则只会一知半解,达不到预期应有的效果。在数学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选择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适时启发,还要在问题提出后,控制好教学节奏,留给学生适当而又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其回答问题。理工论文
4恰当点拨适度暗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细心捕捉启发的机会,选择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通过含而不露、指而不明的启发,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暗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努力探索,进而成功解决问题。但是,老师给学生的启发要讲究适度,对学生的帮助要适可而止。启发太弱,帮助太少,则学生不知所云,无从着手,仍处于迷茫困惑状态,思维受阻,退缩不前,不能立刻寻找到解题思路;而启发太过,帮助太多,把问题给学生顺利解决了,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机会,思维得不到锻炼发展,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高,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5设计变式适宜训练“举一反三”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个目的,所谓“反三”,从解题角度来看,就是以“举一”为源基础,变式拓广,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教学中,精讲某些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设计变式,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纵横思维,联想发散,引申拓广,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些变式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徒劳乏味重复繁多的机械训练。数学变式分为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概念性变式是指改变概念的本质属性或者非本质属性,列举正例、反例,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角、多边形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正反例变式图形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清晰认识和巩固;有些数学概念内涵抽象,可以设计变式,改变概念的某一本质属性,启发学生理解,进而把握概念的关键。
比如双曲线第一定义教学时,直接按定义讲述,学生理解肤浅。可设计变式问题:若将“小于”换成“等于”或者“大于”常数,或者将绝对值去掉,其余的条件保持不变,点的轨迹是什么?经过这样的变式探究,学生会对概念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过程性变式是指利用变式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生成的过程,进而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比如对课本上典型例题或者习题,不能只满足于书上的结论,要以这些题目为基础,从多角度多层次对题目作推广和扩散:若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常数、参数,或者改变一些条件,结论会怎样变化?还可以改变所求的最终问题或者改变所要证明的结论,那么又如何来解题?还可以由变式继续变式,得到许多变式题目,从而发现规律,理解深化解法。
- 上一篇:中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指导
- 下一篇:理解数学启迪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