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课教学掌握几个维度

时间:2022-04-11 02:42:00

导语:两课教学掌握几个维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两课教学掌握几个维度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两课”教师需要把握好以下八个维度

一、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把握“两课”教学的高度

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特别提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大学是培养理想人才的地方,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理想人才。何谓理想人才?他与普通的世俗人才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笔者认为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理想人才具有思想上的独立性和进步性,他是能够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和社会潮流的那一部分人,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新生产力的代表,他不会随波逐流,他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大学教育的目的决定了“两课”教师决不能也不应该把自己的教学仅仅降低为世俗社会的翻译器,而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真正起到传授知识、引领精神的作用。在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如何在千变万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把握住自己,抓住机遇,发展自己,鼓励大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小我”的作用。

二、关注思想品德教育,增加“两课”教学的深度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就是使大学生成为高尚道德情操的传播者和践行者。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确切地说是一种社会秩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生存发展需要摆脱两个奴役,一个是自然奴役、一个是社会奴役。所以马克思提出人类社会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类总体从自然界的奴役中摆脱出来。那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发展生产力就需要人的群体生活,需要组成社会。社会是建立在一定的秩序之上的大系统,只有社会大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协调好、平衡好,这个系统才是有序的而非杂乱无章的,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这个秩序通常指的就是社会规则。简单地说对规则的认识和实践就是道德。作为社会的人,我们首先需要认识这个系统、了解这个秩序,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道德秩序安装的过程。大学生正处于道德秩序安装的过程之中,他们的思想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人们的价值取向也由原来的单一化变得日趋多元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反映到大学生身上,很多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特别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这无疑给两课教师提出巨大的挑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如果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都如此堪忧,那么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才能实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坚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经是大学教育必须面临的课题和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关注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高尚道德人格,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加两课教学深度,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

三、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注重“两课”教学的角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长期以来,学生却成为了被动的知识接受器,丧失了学习主体的地位,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大学生正处于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断乳期,一方面需要正确思想的引导,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形成独立的人格,所以,在这一重要阶段,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成为两课教师需要迫切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论素养外,还应通过自己的问题意识影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转变角度关注青年一代独立人格的养成,提高他们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崭新话题。

四、共建和谐师生关系。保持“两课”教学的温度

一直以来,高校政治理论课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由于有的教师理论素养不高,习惯于当“传声筒”照本宣科,重学习轻效果;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教化,使得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与教师之间有距离感和隔膜感,两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对政治理论课教学保持一定的温度,使他们对两课能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关键是要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有效完成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觉得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通过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讨论问题,答疑解惑等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和学生主动进行沟通,与学生在思想上加深沟通,感情上引起共鸣。那么学生就会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所学知识,形成成熟的思维模式,达到教育目的。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更有利于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与提升。如果两课教学能够始终在学生心目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自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五、秉持与时俱进理念,提高“两课”教学的热度

发挥德育教育作用的关键在于使其真正地进入学生的注意中心。学生能够切实领会,深刻理解,而不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当成耳旁风,听完就忘了。怎样才能进入学生的注意中心?毫无疑问,这就要求政治思想理论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讲和说上,而是要更多地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这样才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否则,如果教师所教知识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离,在学生看来课堂上的一些知识似乎与现实生活“对不上号”,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从一定高度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秉持与时俱进理念,提高两课教学的热度,会大大增加理论课的吸引力,使其进入学生的注意中心,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六、注意正面积极引导。把握好“两课”教学的尺度

我国正进入改革攻坚期,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深层矛盾凸现,贪污腐败、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不良现象被频繁曝光,无疑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在两课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在抨击“假”“丑”“恶”同时更要弘扬“真”“善”“美”。大学课堂不是对社会发泄不满的垃圾场,两课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更为可贵的是和学生们一起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尤其让学生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让大多数学生相信通过每个人自身的努力,逐步消解和减少种种不合理、不健康、不道德的社会现象,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完善。把握好教学的尺度,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迷失大方向。

七、动员社会共同参与,拓展“两课”教学的宽度

德育教育是一项民心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协调配合。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两课教师自己的份内之事,而且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的大事,因此,德育教育理应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现在,针对当代大学生竞争压力大,缺乏挫折教育,心灵脆弱,心理问题出现频繁,有很多高校已经进行了大胆尝试,纷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危机前干预机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高校营造和谐安定的教育、教学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动员社会共同参与,拓展两课教学的宽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八、运用网络文化资源。加快“两课”教改的速度

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是一种艰苦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要培养出新世纪合格的人才,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两课”变得“活”起来。两课教师应逐步改变原来“填鸭式”教学方法,大胆尝试采用“启发式、疏导式、讨论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尤其要大力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网络媒体处于思想舆论阵地的前沿,由于其自身特有的平等性和自主性,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高校学生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两课”教师,应该大力发挥网络媒介资源的积极作用,加快“两课”教学改革的速度,使两课变得活起来,使网络文化为己所用,改变以往政治理论课在同学心中留下的枯燥乏味的老印象,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可感、可知,使两课教学充分体现其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进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现在有很多大学都在积极发挥网络文化的作用,建立“大学生生活社区”、“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全面、透明、迅捷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有益健康的交流,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只要“两课”教师积极开动脑筋,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八个维度,我相信,通过“两课”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整个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会逐步改变领导不太满意、学生不太满意、教师自己也不太满意的“三不太满意”的现状。唯有如此,青年一代才有可能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坚守正确人生信念,达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