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的教育学

时间:2022-10-12 08:25:00

导语:浅议教师的教育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议教师的教育学

当许多教育学者们忙着建构体系严整规模宏大的理论大厦之时,一线的教师们却只能对着高文典册,煌煌巨著望而生畏。此时,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肖川先生却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和中小学的教师一道分享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对教育的感悟和理解,“教师的教育学”也就成为了肖川先生教育学思想的鲜明标志。肖川先生的四卷本教育随笔:《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就是他近二十年来辛勤耕耘的成果。

在《为教师而写作》一文中,肖川先生明确的坦言:“在今天的华夏神州,有1400万教师,这也是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为他们而写作,是我今后治学为文的一个重要的追求。”

“为教师而写作”,是因为肖川先生清醒地意识到“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而“价值引导”的工作是要靠教师来完成的。“眼界决定境界”,教师教育学理论的高低也就决定了教育的高低。

因此,肖川先生心目中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并最终能成为“理想主义者”:“教育作为价值引导的工作,存在于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教育的这一特质,要求教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教师”有着什么样的内在特征呢?肖川先生在多篇文章里与教师们分享着他的思考。

从教育的内涵来解读,“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他(她)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的高度,即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在《对教师的期待》一文中,肖先生言辞恳切地告诫教师:“作为教师,您首先是一位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心中培植爱的情感。”

从社会历史的进程来考察,肖川先生认为“在今天,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先进文化”应该是合乎人性的、有助于个人自由而充分发展的文化,也是有助于建设一个平等、民主、自由、公正、理性、和谐的社会的文化。这样就给“教师”这个概念赋予了新的时代的内涵:“所以在今天,我们的教师只有具有现代民主政治的意识,才是与我们肩负的责任相称的,我们才有望成为‘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自觉培植教师现代民主政治的理念》),“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成为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谙熟人类文明历程的人,成为在自己的内心确立起并坚定地守护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的人,成为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石》)在肖川先生看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教师”,简而言之,就是能够大力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教师。

那我们应该如何来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教师”,或者说如何实现“教师的成长”呢?

我们的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劳动强度过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焦虑、过敏、抑郁、偏执等特征与倾向普遍存在于一些教师身上,说我国中小学教师是全世界最辛苦的教师恐怕也并不过分。因此,肖川先生极力呼吁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全社会从各个层面上来形成合力解放教师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如果不这样,首先我们愧对教师,另外,这也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大事。”(《教师的解放》)

当然,作为教师本人,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待“别人”来“解放”我们自己,我们首先要学会自己“解放”自己:“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是充满热情和乐观精神的,有着健康和积极的心态。而这也是作为优秀教师最为重要的品质。”(《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在《懂得尽可能多一点》、《给教师的建议》等文章中,肖川先生都反复述说着“理想主义者的教师”应该“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捕捉你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予学生更多真诚的鼓励”以及“有意味地言说”等等。

只有心态积极了,才能“与经典为友”:“以古典的心情,以从容的气度,打磨经典”(《与经典为友》)。因为有很多的学习,其价值是十分间接的、潜在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尽管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往往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都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情性、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这其实就是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不无憧憬地写道:“当我们能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时,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于是,我们在这种“古典的心情”中渐渐培植起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了文化底蕴,才会有教师的专业成长达至专业的成熟。肖川先生提出,教师的专业成熟包括“专业眼光”、“专业品质”、“专业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成熟”就是自主地、理智地热爱,“成熟”意味着心智的和谐发展、有效的自我表达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了达到这样的“专业成熟”,肖川先生认为:“教师的专业成熟,其途径大体上有学历提升、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参与教育实验这样四种形式。”(《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

肖川先生根据对当前的教育状况深入的考察,他积极地提倡“校本培训”等教师培训途径。通过分析现状,他认为教师所应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等“条件性知识”是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因此,在校本培训中,引导教师系统地阅读是极其重要的:“通过系统地阅读优秀的教育文献,在教师们的心中确立起关于教育的基本的问题、基本的概念与范畴、基本的原理与命题”(《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而且“促进教师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要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地阅读,批判性地阅读。”(《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

不仅如此,肖川先生在《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校本培训的具体路径》等文章中,从当今的教育改革现实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诸如“教学叙事研究”等适合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由于教师所肩负的巨大的职业责任,因而教师们成天埋头于如何教好学而无暇顾及自己的职业生命。而教学叙事正好是以教师历历在目的职业生活为基本的立足点,通过激发教师对自己的日常职业生活的描述与记叙以及整理和反思,从而使得教师亲身体验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生命之美和职业生命之乐。”(《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

同时肖川先生非常赞同“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熟的有效途径”的理念,他认为,“学校中,教育科研的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发现规律,建构真理’,而在于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变为教师的自觉的教育理想与教育信念。”(《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因此,肖川先生希望广大教师踊跃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课程改革有助于改造我们的国民性”、“课程改革的第二个积极意义是推动教师成为探索者”(《课程改革的意义》)。于是,肖川先生不遗余力的努力“培植教师的课程意识”,鼓励教师应该“以改革的精神反思课程改革”,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并且强调“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成长的策略》),他宣称:“课程改革是对教师人格的一种锻造”(《以改革的精神反思课程改革》)。

但鉴于“唯科学主义”在教育学中、特别是在“教育实验”中的影响,肖川先生认真思考着“教育实验的文化解读”:“教育实验是在教育活动中进行的,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引导的活动,教育实验理所当然更应该彰显价值引导,它作为探索活动应该是在这样一个前提和基础上才能得以确立。从文化生态的观念上看,作为探索、研究活动的教育实验都只有在完整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的前提下进行,才是健康的、符合教育道德亦即教育人道主义的。”(《教育实验的文化解读》)他极其郑重地宣言:“教育改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是教育人道主义的‘绝对命令’”(《以改革的精神反思课程改革》)。是的,在我们学校的上空,应该永远飘扬着一面“教育人道主义”的旗帜,这就告诫我们必须以积极而又审慎的态度推进课程改革。

“教师的教育学”当然不会忘了教师团队中“平等的首席”——校长,而且由于校长的重要性,肖川先生对于校长的论述也是着墨颇多的,但肖川先生特别强调的是:“一所成功的学校的领导者一定会坚信:对于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苏霍姆林斯基)”(《写给校长:成为卓越的领导者》)。

因此,校长作为“团队的精神领袖”,首先应该坚守人必须获得自由、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从理论上讲,校长主要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创造学校文化,如何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以培养和提升教师,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等等。”(《校长的职责与境界》)面对当前现状,肖川先生不无忧虑的写道:“今天更多的校长忙碌的却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而进行的公关应酬,多方筹措经费以弥补办学经费的短缺,为课题立项而奔波等等。这是极其不健康、不正常的现象,尽管责任主要不在校长,但作为有境界的校长至少不应该推波助澜。”(《校长的职责与境界》)校长作为“教育思想的领导”应该更有“智慧与真情,眼界与境界”。为达于此,肖川先生建议校长应该有自己的阅读计划,以广泛的阅读,来充实广阔的精神空间,以此丰富和激活师生们的创造冲动。

同时,校长作为“卓越的领导者”应该坚信,当教师们把自己看作是对整个管理体系都至关重要的领导者时,他们会发挥自己的潜能,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他们将发现“教育就是服务”的真正含义。因此,肖川先生评判道:“从工作角度讲,一个好的领导不是复制自己的强项,而是补充自己的弱点,增加自己的强项。不是找一个人去做和你同样的工作,而是来组织一个团队,做你所不能的做的工作。如果能够这样选人来组织一个团队,就是一个好领导者。”(《写给校长:成为卓越的领导者》)

总之,在肖川先生看来,“一个好校长就在于:他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追求,有坚定的教育理想与信念,能够为学校提出富有感召力并且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公正、廉洁,有责任感和事业心,进而富于个性魅力和人格魅力;善于在教师中发现和培养领袖。”(《让精神的旗帜在校园猎猎飘扬》)

肖川先生在《我的2005年》及《细数阳光:我的2006》等文章里记叙了他这些年的行程,而走遍大江南北的背后是深入各地的中小学课堂,听一线教师的授课,与教师们交往与探讨,考察各地的教育状况的历程。“近年来,我也尝试着在基础教育界面对中小学生来上公开课。我先后在广州、深圳、厦门、福州、石家庄、赤峰等地尝试着从小学到高中的多门学科的教学,感受颇多,深知上好课的不易。我也非常愿意向中小学优秀教师学习。近年来,我每年都要听上百节课,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课。”(《名师带给我们的启示》)肖川先生在《用整个生命去备课》的序言中曾如数家珍地概括了众多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特点。作为著名大学的知名教授竟然能如此关注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状况,这令人感佩。肖川先生还经常为众多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的专著精心写作序言和书评,其对教师的拳拳之心与殷殷期望,让我们能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着的源于心中教育信念与使命的宗教情怀。

因此,我们可以说,肖川先生的“教师的教育学”已不再是大学课本里那些故纸堆似的有关“教师知识”的“教育学”,而是带着“泥土气息”的有着真实现场感的“教师的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