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教学目标与模式思考

时间:2022-09-23 11:20:00

导语:刑法教学目标与模式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刑法教学目标与模式思考

2010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对我国高职高专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性的要求。此后,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要改革课程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一、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目标和原则

根据调查1、2项(如图1、2)我们可以看出:法律文秘专业的学生就业目标集中于基层或中小公司企业法务人员和律师,占调查人数两者对解决实际法律纠纷和问题的职业技能要求均非常高。尤其是前者,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绝大部分集中于此(律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并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基层或中小公司企业法务人员工作要求能够快速、恰当地处理基本法律纠纷和问题,复杂的,理论意义较强的问题基本不涉及,即技能的要求放在首位。因此,“刑法学”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思路应紧紧围绕“能力培养”这一中心,以刑法犯罪与刑罚基本原理为主线,以我国刑法法律规定为重点,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刑事案件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相应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如下能力目标:掌握关于犯罪构成、刑罚适用以及具体类罪、种罪的判定和处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地查找、运用规范性文件和法律文献,并为从事实际法律服务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如下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守法意识和从事法律工作的职业意识,树立依法定罪量刑的正确观念,养成良好的法律分析的习惯,培养严谨、规范、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人文素质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上述目标,刑法学的课程设计原则应注重学思做结合,促进教、学、思、做一体化,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坚持刑法教学与模拟法庭、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三个原则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六个变化”: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把课程从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模块任务为载体;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5、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把课程评价从“教师讲得好”、“老师讲过”、“老师完成了教学进度”为准,变成以学生学好(有兴趣、能力有明显提高)为准。

二、教学内容选择和教材建设

调查的第4、6、9项(如图3、4、5)告诉我们,学生更渴望获得系统的刑法知识以用于解决刑事案件中的问题,他们的苦恼是不知如何将所学加以运用。据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应该坚持“实用、任务驱动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原则,打破目前刑法教学中以刑法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根据学生学习认识的发展和刑法理论体系,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的构建体系模式,而是根据实际工作过程确定体系,即以工作任务过程在时间上的发展为主线,根据不同的任务阶段设计教学内容。如:以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定罪——量刑——执行”为主线,打破传统刑事理论模式,根据工作任务,将课程整体建立13个能力模块,涵盖我国《刑法》法条主要内容。同时以“模块-任务-子任务”树型结构为载体,建立刑法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整体课程内容框架。第一部分不再是刑法概念,性质的介绍,而是直接为《刑法》法条第一章的法律规定,总则和分则不再严格分开,可以将分则中传统的犯罪类型糅合在总则内容的学习中。当然,体现每部分工作任务及完成方案的,是一个个相互关联而又相当独立的案例,这些案例呈阶梯式,将达到能力目标的全部内容分为一系列知识点,通过一个个循序渐进,承前启后的案例去具体实现教学目标

刑法课程任务以案例为主,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在精选案例时,尽量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而且应当是没有争议的定案,这是和本科教材案例的一大重要区别,另外,这些案例最好是和时代紧密结合、和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学生比较关注的现实热点问题,比如,“醉驾入罪”的案例、“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关于“校园犯罪”问题,都非常受学生欢迎。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根据高职高专的发展特点,对刑法的教材进行改革,突出“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模式。每单元可以按照“任务设计——演练指导——归纳与点拨—复习与练习——拓展阅读”的顺序谋篇布局。大致可分为:任务设计:给出案例,指出任务(学习)目标,如任务是分析处理什么问题,通过该任务,要掌握哪些技能与知识;演练指导:给出完整的任务完成步骤,在涉及新的知识点和法律规定的地方用标注的方式给以醒目的提示。该部分的重点在于启发和指导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因此,工作的步骤相对于知识点的学习更为重要,必须详细、具体,过程清晰,所需的刑事法律规定、法律文件也要标明;归纳与点拨:归纳任务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概念解释和理论分析,以实现学生对所学内容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归纳的内容紧紧围绕完成实际任务必要的、常用的、重要的知识,以“够用”和“通说”为度,不做过多蔓延。点拨主要针对案例处理的技巧进行简单和系统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复习与练习:以多种形式的案例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使学生在反复的演练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养成积极思考,用独立的探求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习惯;拓展阅读:该部分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或者计划继续继续本科学习的部分学生设计,提供该单元相关的理论热点和书籍、文章。

三、教学模式改革

(一)课堂教学上,我们应坚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整体教学中先集中理论,再综合实践、单元教学中先教后用的模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1、介绍授课目标和考核要求,说明课程安排。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刑事案件入手,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再根据刑法课程培养目标介绍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网络课程资源内容和考核要求。

2、操练深化能力、归纳知识,介绍本模块目标,找到案例中诉的关键问题及应适用何原则规定。再结合案例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分析,再次对本次课重点归纳,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较积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引导作用。

(二)完善其他教学方式,突出能力培养

1、校外实习。法律文秘专业学生“工学结合”的活动主要是在二年级下学期组织集体到法院、检察院等进行为期一个半月左右的实习,所以,笔者认为,在刑法课程开课期间,校外实习应以组织学生赴实习实训基地旁听法院庭审为主。旁听的目的主要是学习法院、检察院、辩护律师对案件当事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任何量刑等问题如何根据刑法规定进行逻辑分析,即如何适用刑事法律法律处理具体案件的技巧。旁听结束后,可结合课堂案例讨论分析法律文件,模拟法庭模拟审案等。到集体实习的时间段,指导老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和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