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论在英语教学的运用透析

时间:2022-06-07 06:06:00

导语:原型理论在英语教学的运用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原型理论在英语教学的运用透析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原型理论已开始逐步地渗入到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文章回顾了原型理论的提出,简要探讨了原型理论,并从词典释义、词义的变化、英语词汇学习、一词多义以及翻译等角度分析了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原型理论;释义;词汇;翻译

原型理论(prototypetheory)是一种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认知学科的各个领域。原型最初是用来描述自然界,解释自然事物的,后来才被引入了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用来释义,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原型语义学(prototypesemantics)。西方对原型理论的研究要比国内早许多,国内现在也已经有很多研究原型理论及其应用的论著和文章。

随着原型理论在释义方面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肯定,语义学家和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逐步将原型理论应用到英语学习和教学中,使其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1原型理论的提出

“原型理论产生于当代语言学和哲学界对于经典的亚里士多德范畴学说的批判,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对于语义范畴‘家族相似性’的深刻揭示。”[1]“原型理论是针对传统释义方式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原型语义学的建立是与传统的充分必要条件从根本上决裂的。”[2]说到原型理论的提出,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和“充分必要条件”(sufficientandnecessaryconditions)。

在原型理论之前,经典范畴理论一直占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范畴由范畴成员共同拥有的一组充要特征来界定并且这些特征是二元对立的,即一个实体如果具备了某一范畴成员的所有充要特征,那么它就是该范畴的成员,否则就不属于该范畴”。[3]经典范畴理论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那些需要精确定义的领域,比如科学以及法律等领域,也曾对20世纪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当经典范畴理论被用来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以及日常概念范畴时,该理论就显得力不从心。从20世纪中叶开始,经典范畴理论日益受到质疑。建立在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必要条件”作为一种传统的释义方式,存在着很多缺陷。例如,“充分必要条件把一个概念范畴的所有成员看成享有共同语义特征的等值词,排斥不具备某一特征的同类成员;或者说因为某一成员不具备某一特征而把它视为非必要条件。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它的释义动能”。[2]“充分必要条件”的这种观点体现了其死板、僵化的一面。其缺陷还表现在,由“充分必要条件”得到的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而不是模糊的,而事实上,范畴的边界常常是模糊的而不是清晰的。由于“充分必要条件”存在着诸多缺陷,所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为了弥补经典范畴理论的不足和“充分必要条件”的缺陷,原型理论就被提了出来。对于原型理论的提出,贡献最大的要属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和认知心理学家罗斯(E.Rosch)。1953年,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研究》中,提出了对经典范畴理论和“充分必要条件”的质疑,提出了他的“家族相似性”(familyresemblance)。他认为是一种叫做“家族相似性”的相似关系将一些词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家族相似性”包括很多方面,诸如体形、相貌、颜色等等。到了70年代,罗斯对自然语言的语义概念范畴的大量研究及其意义理论为原型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原型理论

罗斯认为,任何一个属性在区别一个范畴时都不是必要的。“实体的范畴化是建立在好的、清楚的样本之上,然后将其他实体根据它们与这些好的、清楚的样本在某些或一组属性上的相似性而归入该范畴。这些好的、清楚的样本就是‘原型’,是非典型事例范畴化的参照点。”[3]简言之,原型就是一个概念范畴中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成员。而原型理论实际上就是人们在解释某种现象时,将属于这种现象的某个个体视为原型,并在对这个原型的总体特征认识不变的情况下,把握这类现象中其它个体的特征。一个词语包含的这些特征越多,它就越接近其概念范畴的原型,反之就是非原型成员。原型理论的这种区分是对“充分必要条件”缺陷的弥补。

“原型首先属于语义学范畴。语义学家Stevenson认为,原型不是描述个体或挑选个体,而是描述一个类型的典型标本是什么样子的,从而找出个体与原型的相象程度。”[4]原型是指一个词语或一个类型意义的所有典型模型或原形象,是一个类型的一组典型特征。在原型理论中,词的意义是以原型范畴的形式而存在的。原型范畴是一个由原型和边缘构成的结构。原型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边缘是由该范畴中非典型的成员构成的。所以,原型范畴理论是一种既不同于经典范畴理论,又不同于传统语义理论的意义观。

3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

虽然国内对于原型和原型理论的研究较之国外起步晚,但是近些年来,却也有了不少成果。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原型理论应用到了英语学习和教学中,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目前,原型理论的释义功能,在国内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原型理论引入词典释义;在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下审视词义的扩大和缩小;原型理论在英语词汇记忆中的应用;运用原型范畴理论解释英语语言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将原型应用于翻译实践等。下面,将从以上这几个方面对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3.1原型理论与词典释义

原型理论开始只是用来解释自然事物的,后被引入语言学和语义学,近十几年才被引入词典释义。原型理论认为词语的意义特征的每一个个体都不一定是必要的,所有个体的特征集也不必是充分的;概念范畴成员之间的地位也是不同的。一个词语包含的特征越多就越接近原型,属原型成员;反之,就属非原型成员。原型理论学家认为这种区分弥补了“充分必要条件”的缺陷。“因此,典型的个体就可充当一个概念范畴的原型,在释义中非原型与原型之间的关系可用‘原型+或-非原型的区别特征’来表述,通过适当的抽象归纳,用元语言表述出来就可成为语词的释义。”[2]

有些语言学家把原型释义看成是表述语义的最佳方法,但是,作为对“充分必要条件”缺陷的弥补和对语义理论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原型理论并不能够完全解决语义理论存在的全部问题。原型释义是完整和准确的,但是其语义分解过于繁琐,语义表达方式等也还远远达不到词典释义的要求,有些操作在词典释义中根本无法实现。所以,把原型理论真正引入词典释义,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3.2原型范畴理论与词义的变化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语言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词义的扩大和缩小。词义的变化则是与范畴联系在一起的。“‘范畴’一词在认知语言学中是个用途很广且含义模糊的术语,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事物类别的总体。客观事物固有的类别特征经过认知中介在思维和语言中固定下来,这个过程就是范畴化。”“词的意义就来源于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对其范畴化的能力,词义的形成及演变就是不同层面上的范畴化的结果。”[5]

在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来解释为什么有的词很难断定其词义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因为,词义的变化除了扩大和缩小外,还有转移、转类、虚化、实化、扬升、贬降等等,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原型构建的范畴,以原型为中心,其成员的范畴隶属度依次递减,直至不明确的边界,继而与其他范畴相互交叉”。词义的扩大和缩小,“不论是单个词例的纵向发展,还是整体现象的横向扩充,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范畴化的过程,进而形成语义范畴”。将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词义的扩大和缩小,虽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词义变化的问题,但是为研究词义的变化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和理论基础。

3.3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学习

原型范畴理论对词义的解释也更为清楚和灵活,从而有助于学习者对词义的理解和学习。“原型范畴理论能帮助学习者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将词义记忆活动置于客观世界、人类经验及认知、语言结构和意义中,从而显著提高词义习得效果和记忆效率。”[6]原型范畴理论,能够有效地帮助学习者从认知角度分析与理解语言内在的联系,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词义的识记和对词汇记忆的保持。

一个单词,通常是由几个表面上不相关联的意义组成的“多义范畴”,但事实上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原型范畴理论能够帮助学习者学会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从而能够避免孤立地记忆单词,而且通过使“学习者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加深理解其演变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词义学习的记忆能力”。同时,由于原型范畴成员之间“家族相似性”,因此将同一概念范畴的词汇通过等级分类的方式将它们组织在一起,这样便于在记忆单词时找到联系的线索,并能按照层次次序来记忆和巩固单词。英语词汇记忆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一个环节,原型范畴理论对于英语词汇记忆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习者找到单词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达到提高对英语单词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3.4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

对于“一词多义”,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对单词的每个意义在其特有的语境下进行讲授,或者在初次讲授某个单词时,顺便将它的其它意义一并罗列出来。这样的教学方法根本没有科学性可言,收效甚微。而事实上单词的多个意义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的。如果能发现并利用这种联系,那么对于单词多个意义的记忆,必定会事半功倍。而语义范畴原型理论的引入,恰好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范畴成员是以有范畴原型为中心,然后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的。由此我们可以受到启发,即一个单词的多个词义并不是偶然的、任意的,而是以一个原型意义为中心,各个意义通过“家族相似性”的特征相互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一词多义’词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重点介绍原型义项的同时,有意识地去寻找各义项中家族相似性的联系或‘意义链’来对之进行理据性解释,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多义词的丰富含义。”[3]

3.5原型与翻译

“仅从语义角度去研究原型是不够的,原型研究必须上升到句法和文本的层次上,才更具魅力”。[4]

原型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①译者必须在寻找源语、原型读者的同时,确定译语原型读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译者在进行翻译创作时,都要考虑到具体的读者或读者群,译者会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确定中心读者,即原型读者,并以原型读者为中心进行翻译;②译者必须从源语语言变体中识别源语原型。对翻译文本的原型分析,能够帮助译者确定文本的意图性、情景性等特征,从而有助于译者更好地进行翻译创作;③译者必须了解与源语原型相对应的译语原型;④译者必须善于改变译语原型来实现源语变体;⑤译者须善于原型词项与具体词项的转换。对于原型的了解,有助于对翻译文本的把握,原型理论为译者的翻译创作提供了基本的翻译策略,有助于译者更好的认识和再现原文。

原型理论作为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语义理论的意义观,弥补了“充分必要条件”在释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并在英语学习和教学的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讨论模糊词语限界时,‘原型’这一概念还是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的”。[7]还有的研究将原型范畴理论与义素分析理论进行了联系和比较,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探索了义素分析中存在的缺陷,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研究义素分析提供了借鉴。[8]作为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原型理论还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使这种理论在语言学研究融入现代前沿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世雄、陈维振.原型范畴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对模糊语义研究的意义[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2章宜华.原型释义问题探讨:兼评充分必要条件释义局限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

3闻亚兰.语义范畴原型理论视野下的“一词多义”词汇教学[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3)

4李和庆、张树玲.原型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5)

5姜敏.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词义扩大与缩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3)

6范建闽.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记忆中的应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9)

7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何英玉.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