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对国内教育的挑战及策略诠释

时间:2022-05-19 06:37:00

导语:入世对国内教育的挑战及策略诠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入世对国内教育的挑战及策略诠释

论文关键词:入世对我国教育挑战与及对策

论文摘要:为了尽快建立独立于世俗权力之外的精神文化和办学体系,培育更多更好具有创造力和想像力的社会新人,应逐步放弃教育伦理和教育理念,用学习伦理和学习理念的平等精神和创新态度,来实现中国“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和面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应是教育面对入世后的新环境、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的最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入世与我国教育服务承诺

在我国《入世议定书》中,我国对教育服务的承诺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服务贸易减让表水平承诺中与教育服务有关的内容。例如,人世后我国认定的中外合作教育服务将以契约式合作机构为主,以有别于其他商业性合资合营机构;允许不得从事任何营利性活动的外国企业(包括教育服务机构)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对设立分支机构不作承诺;以教育为目的的土地使用期限最长为50年,这说明中外合作教育服务机构在享有中国土地使用权出让方面的最高年限等同于国内教育机构的待遇。

二是服务贸易减让表中教育服务部门具体承诺,这部分承诺应该说构成了我国教育开放承诺的核心。由表1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第一,我国规定的义务(即九年制义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和初中教育两个部分)和特殊教育服务(如军事、警察、政治和党校教育等)不包括在教育服务承诺中;第二,我国对跨境交付方式下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均未作承诺。因此,对外国机构通过远程教育和函授等方式向我国公民提供教育服务,我国可以完全自主地决定开放尺度,不受WTO协议的约束;第三,我国对境外消费方式下的市场准人和国民待遇没有限制,即不采取任何措施限制我国及其他WTO成员的公民出境(入境)留学或者接受其他教育服务;第四,在教育服务的商业存在方面,我国不允许外国机构单独在华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但允许中外合作办学,并允许外方获多数拥有权,但没有承诺给予中外合作办学以国民待遇;第五,在自然人流动方面,我国要求外国个人教育服务提供者人境提供教育服务,必须受中国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邀请或雇佣,对其资格要求是外国个人教育服务提供者必须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具有相应的专业职称或证书,具有2年专业工作经验。

三是其他与教育服务有关的内容。例如,入世后,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只是一个允许概念,我国保留了对外资企业从事相关业务的审批权,政府将依据我国专门法规,对减让表承诺的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审批与管理,同时,对其他教育服务进行管理。再如,教育服务贸易减让表无过渡期和地域限制,应当视为从2001年12月10日起生效。但是,由于我国保留了对外方从事相关业务的审批权,实际上须等待有关法律法规正式颁布以后才能执行。最后,我国对某些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政府定价。在《人世议定书》中,我国保留了对重要产品及服务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权力,其中,对教育服务减让表中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服务,我国实行政府定价。

二、入世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挑战性机遇

人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第一,人世承诺本身给我国未来教育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如开放教育市场、鼓励出国留学等。第二,人世对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调整引起的教育变革,如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等。

根据以上承诺,人世后其他国家介人我国教育市场的主要方式有:①以商业存在方式介人国内教育产业是影响的主要方式。国外可以与国内的大学联合办学,通过引进外国教育资源,并授予外国学位的形式进人;还可能与国内的其他机构合资办学,通过资本的形式介人。此外,随着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进人国内的市场,它们会以职业培训的形式进人中国的教育市场。我国已经承诺在高等教育上允许设立中外合作或合资的高等教育机构,并允许外国占有较大的比重。②以自然人身份来国内教学,在影响上远不如商业存在的影响大。因为他们以个人身份来华教学,对所在学校的数学会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但不会对学校、同时也不会对教育产业造成很大影响。中国的承诺在此方面有所限制。③通过境外消费的方式影响教育服务业,这部分影响基本上是难以控制的。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是大量学生到国外求学,教育消费的外流会影响国内教育产业的发展。二是造成人才流失更加严重。外国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吸引许多优秀学生到国外读研究生,毕业之后若大量留在当地,会使我国人才流失问题更趋突出。

此外,人世给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挑战性机遇,还通过人世对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体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促使和强化树立教育的全球观、产业观和服务观。人世后,我国教育将融人国际教育中,直接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发展必须树立全球观,应特别加强理解国际教育,使公民拥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的胸怀和品质,树立世界公民意识。除此,适应人世要求,我国教育发展必须强化产业观,扩大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运用产业机制促进教育发展。最后,人世后的教育还要强化服务观。在注重教育培养人、教育人的功能的同时,更加突出强调现代教育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服务提供大众消费,要努力提供质量优良、品种多样、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教育服务。②维护教育主权的任务十分艰巨。教育主权主要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领导权,要改变过去把教育主权仅仅理解为一切都必须由我们自己包办,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外方介人的片面认识。应该看到,人世对我国教育主权并不产生根本性影响,但承诺中又允许外方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控股和担任校董会董事长(理事长)等,人世后,教育主权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必须认真对待。除此,学校从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现其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目标。随着人世后教育开放度的加大,将有更多的西方教育机构进入我国,并带来其思想和文化影响。特别是一些带有明显意识形态目的的教育机构会趁机进人,教育领域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反对西化、分化的任务将更加艰巨。③教育市场的竞争加剧,现行教育体制受到冲击。近几年来,虽然通过大幅度扩大招生,我国高校在校生翻了一番。但总体来说,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还相当短缺。因此,许多国家十分看好中国教育市场,纷纷采取办教育展、放宽签证和工作条件等多种措施吸引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我国学生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人世后,我国将进一步放宽国外机构进人我国合作办学的条件,并允许其在资金投入上占大头。这些高等教育机构具有较强吸引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国内就学难的问题,但也会对国内大学形成冲击,使国内缺少好的生源,将对我国高校形成挑战。另外,外国在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经验丰富,具有明显优势,这块教育市场的竞争也将加剧。④对人才培养的结构、标准以及专业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世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要尽可能满足市场的要求,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这样一种严峻形势下,深化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改革势在必行。所以,一方面要改变目前高校专业目录过细过偏的弊端,鼓励学科渗透,培养更多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还要下放专业设置权,让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一些跨行业的走俏专业。从长远来说,因市场对高学历人才及职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中、青年人要求攻读学历课程或在职培训的愿望将与日俱增。因此,人世还会进一步扩大我国人才市场,进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大发展。另外,人世后,我国对教育人才质量观标准必须更新。教育应培养熟悉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具备优良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国际意识、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国际型专门人才以及符合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劳动力。⑤合理利用跨国公司对我国高校的科研投资。入世后,西方跨国公司会进一步利用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素质高、待遇低的优势,以及现有的科研设备等有利条件,加大对我国高校的科研投资,或建立实验室,或直接资助科研项目,以期利用我国人力资源,为其开发高技术产品。人世后,我们既要把握好当前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技术转移的机遇,利用好国外R&D的投资,加快我国高等院校的科研基地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同时又要防止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外国投资的影响下演变为发达跨国公司的“附属机构”,以确保我国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和长远科学发展战略的实施。⑥人才流动出现新的特点。人世后,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籍专业人才、留学生会大量涌人我国,从事有关教育、科技与文化等交流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大,外国公司将高薪聘用高层次人才,现有的一些高层次人才会流人外国机构。金融、保险、医疗卫生等服务业的开放将不仅使这些行业在经营上受到冲击,而且在人才上也面临严峻形势。据测算,人世后我国金融系统预计有20%的专业人才流失。西部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将更严重。统计表明,美国至2006年将缺少67万专业人才,其中每年需要添补9.5万名计算机人才,而大部分人才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地招聘,为此一些国家政府都在研究调整签证的政策,准备大量雇佣海外专业人才。因此,如何吸收、利用好海外人力资源,“洋为中用”,又能确保我国国家安全,以及如何防止和减少我国高级专业人才流失是我国教育在人世后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和函待解决的问题。

三、入世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

面对上述挑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第一,尽快完善教育法规,依法办学,对于与国外人境合作办学和外资独资办学行为,应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开放教育市场的前提首先在于要有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教育观念,达成开放教育市场的共识,打破计划模式,按市场机制运作,充分依法办学。目前,根据入世承诺,在原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的基础上,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起草工作已经结束,有望在近期出台,将对规范中外合作办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增强我国教育的竞争力。重要把握三个方面:①学校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突出的地位。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聘请高质量的教师,包括境外专家教授任教。要把让学生熟练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工作来抓,一批重点建设的学校都要尽快在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课程中使用汉语、英语双语教学。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入世意味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也意味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所以我们必须尽快调整传统的培养目标,改变重传承轻创新、重知识轻能力、重守业轻创业、重单千轻合作、重单一型轻复合型的培养模式。③加大教育投人,切实改善知识分子生活与工作条件,力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除政府投人外,巫须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杠杆吸引银行资金、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

第三,率先开放国内市场,鼓励民间资金介入,兴办民营教育,支持引进国外高质量大学与国内合作办学。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综合国力还不强,因此除了由国家为主办教育,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外,还必须吸引社会力量办学,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除此,还要学会充分吸引海外资金和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我国,以补充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大力开展社区教育,鼓励地方设立大学。目前国内大学过分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学较少,大学的地区分布不合理。应当促使社区大学和地方大学成为当地知识传播和知识扩散的中坚力量,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大力兴办各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人世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要求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行业转移和职业流动的加快要求对下岗人员再就业进行及时的培训;农业未来几年所释放出的数千万劳动力必须经过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工人;国际劳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对劳动力的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切都呼唤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因此,为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必须建立不同类型及层次的教育相互衔接、贯通的教育体制和更为开放、灵活的学校制度,形成完善的社会化教育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需求。

第五,除特种教育外,要把教育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只有教育产业发展和兴旺了,才能把教育这项伟大的育人事业办好。要确立“先办好产业才能办好事业”的经营理念,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教育生产、制作、教育产品的销售流通以及教育的再生产等环节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试想,再好的教育思路、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没有社会需求,没有市场需求,何谈学以致用,何谈教育水平,何谈教育竟争力!而且,把教育作为产业经营来对待,不仅可以转变长期形成的落后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可以加强对外合作,扩大教育产业对外开放水平,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经验以及发达的教育技术成果和教育文明成果。

第六,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尽快由教育伦理转向学习伦理,由教育理念转向学习理念,逐步改变我国目前无论在中小学,还是在大中专充斥和弥漫着那种居高临下、惟我独尊的说教、教化和驯化的不平等与强者弱者的局面。传统的教育涵义只有消极教育这层意义,即教育的传授和规约性,它以消极的教育方式延续过去,而不是以积极的方式指向未来。而现代积极的教育应该是创新和创造,为人类提供新资源的。教育没有创新、创造和拓展,只是传承和规约,这无异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复制和循环,致使下一代是上一代的拷贝,未来是过去的简单线形重复。而用“学习”这个词来逐步替代“教育”,是因为学习既包含了“传承”的意义,又有“创新”的意义。用学习的意识来改革和完善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强者和弱者的对立就消除了。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国家、家长都是学习者。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国家、社会、民族、家庭和个人才能不断改良进步,教师和家长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并且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学习伦理和学习理念的平等意识和和平气质不但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和平共处,在互相尊重的氛围中共同创造新生活,而且会调节和缓解社会上的对峙与紧张,成为培育新人和改良社会的积极因素,使众多从小在打压环境下扭曲的心灵重新直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