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好习惯建立人生基础
时间:2022-05-07 09:27:00
导语:养成好习惯建立人生基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勤劳操作、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关于教育就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养成教育)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内涵。因为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对于个人的终生发展和国家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内部因素指可能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状况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同时,在小学生心理发育时期注重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以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有效服务社会的劳动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侧重于三大方面:做人、做事和学习。三甲中心校在近几年来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使学生养成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行,最终成为一个真正能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有教养之人”。
一、目标导向,分层分类培养
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我们从20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国博大精深的伦理、道德思想及公民道德建设中确定“律己宽人”、“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好学乐群”、“爱国爱民”五大目标和“爱心行动”系列,结合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各年级可操作的教养目标,每个年级有六个教养目标,然后各班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分解目标,并加以落实。在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采取分类分层的方式。纵向上,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梯度分明,便于训导、评价。横向上,注意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个别化地展开矫治、培养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习惯培养上获益。
在目标的导向下,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提高,中段开始我们加强了学生“自我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我是怎样一个人?我长得怎么样?我勤奋了吗?我可以达到怎样的水平?我将来有怎样的行为?在同学老师心目中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一旦学生认为:“我是班上的好学生”这样的自我概念,他就会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保持积极愉悦向上的心态;倘若他自认为“差生”、“坏学生”,那么他一定处于压抑和痛苦的心态之中,发现后立即帮助。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学校是省示范性学校,我是三甲中心校的一名学生,我以此为荣,我的言行是否够格了?
二、创设情境,陶冶道德情操
环境能陶冶性格、怡养情操和净化心灵。学校加强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实现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体现了浓浓的时代气息,学生在这里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使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能成为学生受教育的场所。在教育环境这一块,我们尽力做到“优化、美化、绿化、净化”。校园内小桥流水、河岸绿树成荫,桃李点缀其间,一年四季有开不败的鲜花,花园里绿草成茵,花香四溢。校园经常保持无纸屑、无杂物,设立卫生警示区后,卫生死角得到彻底根治。宣传长廊定期更换,教室布置简洁明快,定期刊出板报,整洁工具摆放有序,学生每人备一块布常擦门窗、桌凳,办公室窗明几净,整洁舒心。
“育人先育己”,学校要求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尤其是班主任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有名名言说得好“教师是学生阅读的道德书籍”。他们的言行举止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特开展了三甲中心校教师新形象的考评活动。
此外,我们在校园建设上,还注意根据育人要求,经常增添一些新的设施,使校园不断呈现新的气象,新的意境,新的特色和风貌。让校园环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真正起到“熏渍陶染”的教育作用。
三、强化训练,培养良好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充满动感的过程,其中必有反复,这决定了这一过程的曲折与复杂性。现代行为培养与矫正原理告诉我们,合理而适度的强化,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行为心理特征与自制力,增强良好习惯的形成,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我们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采用了两种强化形式:一是外部强化,就是行为训练,结合各年级的训练目标,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替代性强化,让学生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不失时机地先从模仿抓起,然后再启发自觉,逐渐地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趋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才能达到训练的目标,学校大队部把养成教育目标分解在“四星”班集体实施细则之中,每周由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值周学生重点抓,班主任、任课教师配合抓,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的工作局面,并分阶段各有训练重点,有的甚至进行专项演练,如出操的路队。行为习惯培养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炼出来的。一是我们通过反复、严格的训练,二是做到近(贴近生活)、小(具体目标)、实(实效)。三是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校树立父母主动配合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给父母科学的教育方法。
四、激励为先,提高教育效应
为规范养成教育,使其永葆青春活力,并保持一定的积极状态,必须完善激励机制。教育过程中的激励一是不能只囿于学生获得成功,当学生经过努力仍无法取得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教师也要给予理解,不能乱加指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盖杰与伯纳曾说过:“对教师来讲,表扬里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应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二是以激励为主并不排斥或淡化其他的教育方式,因为习惯究其根本是一种规范化的行为方式,在行为学上有正强化,也有反向强化。如批评、惩罚等,要视具体的教育情境而定。目前,大队部每周开展“最佳值周生”的评比活动,激励值周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敢说敢为;在“雏鹰争章”活动中进行“每月一星”的评比,鼓励队员“自主”精神和获得成功的乐趣;在“争做文明好少年”中每月进行一次“行为规范”标兵评比,以鼓励学生的进取心,争做“领头雁”;在“四星班集体建设”中,每学期评比一次“四星”先进班集体,对评上的班级,并进行表彰和进行奖励,使先进更先进。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学会做人做起,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学校开展了学生校长的竞选活动,让学生从后台走上了前台,从被管成了主管,放开胆子,为他们实现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我锻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重视评价,深化养成教育
教育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及时有效的反馈调控机制,需要学校有一个科学直观的评价体系,在行为习惯的评价上,我们采用“一所三结合”,“三个结合”:一是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单项评价方面评选了“最佳值周生”等先进个人;在综合评价方面,开展“每月一星”、“文明好少年”等评比,最后将“每月一星”的资料照片在校宣传橱窗中展出。二是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每周公布各班“四星”情况,每天早会、早操后2分钟值周学生通报前一天情况,每学期评比一次“四星级先进班集体”等。三是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学校不仅要求学校内部、学生内部评价,还要请学生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等。“一所”是指“三甲中心校学生道德行为分储蓄所”,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道德行为分储蓄分存折,根据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记录道德分的存入和支出,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自控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教育无非是使他们从“无虑人”过渡到“小学生”;从“玩耍”为主过渡到“学习”为主;从“家园”过渡到“学校”。使他们从“爱父母”到“爱师长”到“爱他人”到“爱国家”。使他们从“不会”到“自理”到“自律”。“育有教养之人”重在养成,成在训练。只要我们遵循规律,全方位地进行探索,寻找有效途径和教育方法,锲而不舍地常抓不懈,一定会抓出成效来。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激发兴趣发展优势提升素质
- 下一篇:改变教育态度推进师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