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方式的构造
时间:2022-05-07 09:04:00
导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方式的构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都要生存在一个群体当中,并需要相互交往。只有在共同协作的基础上,善于创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业绩来。”班级和学生也是这样。未来的世纪,是一个需要相互合作的世纪,每个人的深造和发展都离不开别人的协作,没有协作就没有个人的发展。班集体中,学生的意见、思想相对统一,但每个人的个性、价值取向等等又是不同的。尤其是今天独生子女的增多,这一点更为明显。因此,在强调人人平等,服从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共处,学会表达、讨论、交流的能力显得犹为重要。
近几年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热心探讨的课题,而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的班级管理却尚未涉足。因此,本人通过实践和研究,根据“易于操作,实效性大,突出学生主体,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合作精神”的原则,提出小组合作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小组分配,成员组合
第一阶段,采用“互补式”的分组,即把在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素质所处层次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的排座方式,它有利于班级总体素质的较快提高。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分层排座方式。它有几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1、让调皮的、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的、自制力强的学生坐在一起。2、让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坐在一起。3、让思想品德修养悬殊的学生坐在一起。4、让学习差异较大的学生坐在一起。5、让胆小的、讷言的、性格内向的学生与胆大的、善言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坐在一起。当然,每一种分层排座方法是根据班级在一定阶段内需要整体优化的某个方面来进行的。第1、2种方法主要是针对班级的纪律、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加强而言的。第3种方法主要着眼提高全班学生的道德素养。第4、5种方法,则主要着力于整体提升学生的文化成绩。这几种分层排座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不便于素质高的学生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特别是第4、5种方法,对于文化素养高的学生而言,学习中和同学探讨、质疑的机会变少了,明显不利于他们的文化成绩快速提高。从而到了一定的时机,就得采用第二阶段的分层方式。
第二阶段,采用“协补式”分组法,即把在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素质所处层次相同的学生排在一起的排座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某方面素质处于同层次的学生得以更快地发展,同样在这一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它也可能使某方面素质同处于偏低层次的学生变得更糟糕,还需要班主任对这样的小组多方面地进行关注与指导。例如:对于文化成绩处于班级最后一层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变得更敏感,对于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反而影响了学习。对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处于班级最后一层的学生,这种方式可能激起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变得更加难以引导和教育,甚至出现意外事件。所以,一定要求第一阶段达到成熟的时机才可以实行第二阶段的分组法。
第三阶段,是“自由式”分组法,即让学生自由组合的排座方式。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居。”以这种方式坐在一起的学生常常志趣相投、习性相近或是学习情况大体一致,易于相处。此式在层次的体现上和“协补式”有相同之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关系容易相处,也有利于教育者在学生处于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观察、研究学生各方面的内在素质,如学生的自控能力。但两者不同的是“协补式”对学生而言是被动的,而“自由式”则是学生自愿的,是主动的。因此,此式没有和“协补式”相同的短处,它的不足主要是容易形成非正式团体,这又在某些方面不利于班级的管理了。不过,有了第一、二阶段的准备和基础,再加上班主任的引导,这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排座方式。
二、组内分工,明确责任
一般“小组合作”就是以4-6人为一组。首先要选择其中一个当小组长,这个小组长必须得到每个成员信任与信服,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较好的学习成绩,具有专长,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学生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而其他成员也得分工,有主管纪律的,主管劳动的,主管学习的等,让组内成员每个人都担任一定的职责,这样既树立了个人的信心,同时增强了小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实现“组内的事,事事齐心干,组内的人,人人当组长。”
组内分工明确,使班集体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成了管理者,同时又都是检查监督者。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也让学生体现出自己身上的不足,积极上进的学生便会通过组内成员的协助,完善自己,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以主体的身份创新发展,而且整个小组都在进步,从而使整个班级也在一步步地前进。
三、组内分析,团体进步
组内分析的具体做法是:组内某一学生取得进步时,犯错误或失误时,以及自己对自身的与外界的某一问题或现象感到不解或困惑需要帮助时,小组集体讨论解决,并写组内分析,逢周六、月末、学期末、学年末也要写组内分析。例如:1、某一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在分析书中写明进步的体现,进步的原因和存在的不足,并制定今后的努力方向。2、某一学生犯错或失误时,要写明犯什么错,犯错原因,改正措施,并制定今后的努力方向。3、每个学生对自身的与外界的某一问题或现象感到不解或困惑需要帮助时,通过组内分析,要分析出这个学生当时的心理状况,感到困惑或不解的问题与现象,组内能解决组内解决,不能解决需要家长或班主任帮助的及时去请教。4、每周六、月末、学年末小组内要写阶段性小组总结,从思想、学习、特长发展等方面及时分析,既要看到组内进步成长,也要分析出现在的不足,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实施措施,以不断完善组内的个人以及集体的情况。每学期每人发一册《小组分析录》,每周六填写。分析书写好,交班主任签署建议后,组内存档,以便日后借鉴应用。
通过学生阶段性、及时性小组分析,不仅让每个人的头脑刮起“风暴”,同时让小组内进行了一次调整,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心灵所需,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发展,以完善自己。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自己发展的极限内达到卓越,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四、竞争激励,合作发展
未来的世纪也是一个挑战的时代,而这需要的是实力。对学生而言,不管是今天的学习,还是将来走上社会,实力的具备,“教”是一个方面,“自身主动学”才是最重要的。教师的作用已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而有了重大变化,“教是为了不教”将更具现实意义。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学会竞争,“要让像财富一样埋藏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所有的才能都发挥出来,”例如记忆力、想象力、体力、审美观、与他人的交际能力、领导者的天然气质等。
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不少学生口头上表示愿意改变自己而作出深入的自我剖析,然而他的行为却往往与自己的意愿大相径庭,确实,改变自我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是外界有了同学的真诚协助,有了同学竞争的压力,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改变自己。
这些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快速成长。班级管理中,“合作标兵”是这样产生的:每个学期,让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定班内的另一位同学结对子,以自己的特长带动自己所选定的“合作对象”,使其也具备这一特长或发展这一方面的爱好。同时,自己也要在“合作对象”的帮助下,同样基本能够具备“合作对象”的某一特长或爱好。到学期末,由班主任和班委考评,看是否完成了既定的合作任务,如完成,这两位同学就同时被评为“合作标兵”。“竞争标兵”的产生:每个学期,让每位同学选一位各方面素质都超过自己的同学,与他展开比赛,内容包括学习、纪律、劳卫、特长发展等,每一项按一定的标准算出量化分来,平时积累,学期末合计,若几项分数之和超过了自己所选的竞争对手,就被评为“竞争标兵”。
五、综合评价,形成合力
发扬民主,引起竞争,综合评价,使小组内凝成一股合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组员、小组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中,在每次活动中,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某某小组可不能落后”、“某某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把小组合作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予以公布。每月让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组员、小组,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好小组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找出组内的不足,以完善自己、完善小组,形成合力,从而使整个班集体凝成一团,奋发向前!
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在“人――人”系统中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传统的班级管理只重管理思想的灌输,学生少有角色体验,管理局面要么是死气沉沉,要么是策略太活失去控制。研究表明,未来的班级管理策略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班级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合作精神的体现。而小组合作方式的管理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来实践其社会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 上一篇:完善健康教育提高身心健康
- 下一篇:构造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