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的操作探讨与思考
时间:2022-05-07 08:40:00
导语:三生教育的操作探讨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生教育”从发起到试点,目前可以说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三生教育”的蓬勃开展也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相关研究亦日益深入。本期专栏选刊了4篇文章: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杜玉银副书记的《“三生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罗明东教授的《论“三生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何仁福教授的《生命教育与意义建构——试论生命教育的现实依据和价值取向及其落实》以及郑晓江教授的《呵护大学生的人文生命——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公选课的思考》,内容主要涉及“三生教育”实践探索的阶段性反思评价、“三生教育”理论研究和生命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三块。
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学人的积极参与和探索,“三生教育”的理论体系必将日益完善,其实践成效也会日益显著。
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近,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也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者认为云南省2008年开始实施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是符合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新的实践和探索,目前需要在总结工作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把“三生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和重要载体切实抓好。
一、2008年实施“三生教育”工作的初步成效和经验
2008年,云南省在实施“三生教育”工作方面主要抓了4个阶段的工作: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编写教材、培训师资,启动试点、全程服务,目标管理、总结提升。开局工作良好,取得了5个方面的初步成效,提炼了3个方面的初步经验。
(一)实施“三生教育”的初步成效
第一,广大师生接受了现代教育理念。云南省自实施“三生教育”以来,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2008年12月份对部分学校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表明:98.4%的学生对“三生教育”感兴趣,84.6%的学生认为参加“三生教育”没有学习负担,86.6%的学生认为参与“三生教育”直接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用。
第二,提高了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试点地区和学校实现了“三生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三生教育”教师。调查统计显示:有72.5%的“三生教育”教师接受过省、州市或县区等组织的培训;37.6%的教师认为“三生教育”教材对学生非常适合,53.7%的教师认为比较适合。“三生教育”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识、生活的意义有了不同层次的认识,逐步树立起了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在调查中,有95%的学生参与学习“三生教育”的自我评价态度积极,98%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三生教育”学习后有不同的变化。
第三,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对学校管理干部和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认为“三生教育”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非常有用的占92.1%;认为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非常有用的占88.8%。这说明实施“三生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向。
第四,探索了素质教育内容的创新。云南省第一次把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提出来并系统组织实施。同时,“三生教育”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从人生的起点上逐步建构个体成长的基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这也创新了素质教育的内容。
第五,有效整合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协调,争取支持,激发了社会和家庭主动参与和支持“三生教育”的热情,凝聚了各方力量,有效整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三生教育”提出并实施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引起了广泛共鸣,社会反响良好。《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半月谈》、《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今日世界》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云南省内外新闻媒体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情况都作了全面深入的报道。
(二)实施“三生教育”的初步经验
1.实施“三生教育”做到“五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始终坚持人本性、求真性、实践性、整合性等基本原则;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始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始终坚持主体教育、认知教育、行为教育、差异教育、全面教育等基本方法。
2.实施“三生教育”做到“四个一致性”:坚持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与尊重学校优势特色的一致性,坚持树立崇高理想与树立正确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一致性,坚持教师的教学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参与的一致性,坚持培育现代教育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致性。
3.实施“三生教育”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七个关系”:实施“三生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实施“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实施“三生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实施“三生教育”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心理负担的关系,实施“三生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实施“三生教育”教学环节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实施“三生教育”教学评价上处理好显性效果与隐性效果、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的关系。
在肯定初步成效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三生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加之从提出到现在仅1年时间,所以,在思想认识、政策措施、理论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难。
二、关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在认真总结2008年以来实施“三生教育”主要工作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以下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一)实施“三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某种角度而言,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所构成的有机体。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所构成的。人的发展是生命发展、生存发展和生活发展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整体运动过程。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主客体互动、教真育爱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现代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帮助人追求幸福生活。现代教育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对人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对自然的作用等三大领域。教育作用于社会的功能实现,作用于自然的功能实现,都需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中介、以人为载体来达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发展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本真事业。
总之,从人的角度看,人的发展决定着教育,教育决定着“三生教育”,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教育的角度看,“三生教育”作用于教育,教育作用于人的发展,它们之间是逐级回归关系。因此,实施“三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二)实施“三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工作层面而言,“三生教育”是理念、行为、效果的统一。因此,要着力推广宣传“三生教育”的理念,使“三生教育”的理念让大家接受、认同;要把“三生教育”的理念转变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并在行为实践中丰富、完善对“三生教育”的认识;同时还要把“三生教育”的行为转化为真正的教育效果。“三生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理念、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主体教育理念和快乐教育理念。“三生教育”的行为和效果均表现为直接性和间接性结合、专一性和泛化性结合、可控性和易变性结合、长期性和复杂性结合的特点。因此,实施“三生教育”要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合力;要完善课堂教学机制,按照人文素质教育综合实践课的思路开好“三生教育”课程,同时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三生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展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从实践中获取知识能力、特别是以服务社会能力为关键的实践活动;要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主动引导、帮助和协同家庭实施“三生教育”,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家庭和社会对实施“三生教育”的积极作用。
从心理和教育过程层面看,“三生教育”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心理过程,是明之以理、动之以情、成之以意、固之以行有机统一的教育过程,是通过体验、实践、认知,促进感悟,使之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为习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螺旋上升、循环往复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从内容逻辑层面看,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是“三生教育”的前提,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事理是“三生教育”的切入点,真正把人引向生命领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来是“三生教育”的着力点,帮助学生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是“三生教育”的关注点,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三生教育”的归宿。
(三)实施“三生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实施“三生教育”需要着力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统一,其中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关键,价值目标是核心。这里所说的价值目标,是指要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在不同的时代、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之间,其思想引领和价值取向是有区别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实施的“三生教育”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取向应当是、也必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也是我们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类似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因此,我们实施“三生教育”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教育系统的具体化和体现落实,就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之间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内核与表现的关系。
三、对今后实施“三生教育”工作的建议
在总结2008年秋季学期实施“三生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上述思考,现就如何全面推进“三生教育”的实施,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三生教育”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作用,并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成立“三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第二,加强教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对“三生教育”教材进行第二版修改,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努力降低教材成本,规范和改进教材发行管理,积极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颖生动的“三生教育”教学资源。
第三,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骨干力量。要加强“三生教育”管理队伍、研究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把“三生教育”师资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动态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三生教育”教师队伍,并分层次、分类型、多形式地开展渐进性、阶梯式的“三生教育”师资培训工作。
第四,加强学科建设,开展多种研究。从历史、现实与理论的维度,以多学科的不同视野和不同研究路径开展“三生教育”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应建立一批不同层次的“三生教育”研究基地或研究中心,广泛与境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三生教育”合作研究和委托研究。特别是要支持广大一线教师开展“三生教育”行动研究。
第五,加强课程建设,健全教学保障。应在规定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三生教育”课程,开足学时,给够学分。需把“三生教育”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分层次予以评审认定,同时,要充分挖掘其它课程的有利因素,在教学中积极渗透“三生教育”。在推进工作中,还要总结成功经验,解决突出问题,逐步健全“三生教育”的教学保障机制。
第六,加强基地建设,突出实践活动。应该依托社会力量,建立一批“三生教育”的实践基地。同时,结合课改和减负工作,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三生教育”实践活动。要把“三生教育”实践活动与其它课程学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实习实训等结合起来,形成集体实践和个体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相结合、平时实践和假期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格局。
第七,加强文化建设,培育优良校风。以先进文化为内容,以精神文明为核心,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以制度文明为保障,以塑造提炼校园文化为关键,以特色创新和比较优势为借鉴,以培育优良校风为目标,组织开展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三生教育”中的作用。
第八,加强沟通协作,构建教育合力。应主动对家庭教育给予必要的指导,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让家庭和社会积极支持、参与和配合“三生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合力。此外,还要以多赢和共赢的思路,积极与社会有关方面开展合作,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三生教育”。
第九,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要尽量利用校报、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宣传文化阵地加强校内宣传工作,并主动与社会媒体沟通合作,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要高度重视新兴媒体在“三生教育”宣传中的作用,逐步把“三生教育网”建设为综合性的学习型、服务型网站,还要积极发挥手机短信平台在“三生教育”宣传中的作用。
第十,加强全程服务,开展督导评估。应组织教研人员到学校蹲点,帮助总结提炼和推广有益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三生教育”考核评价办法,开展“三生教育”专项督查。要把“三生教育”纳入教育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纳入督政、督学范畴,并与文明学校的评选复查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达标晋级等挂钩。
- 上一篇:国土部门年终信息公开工作汇报
- 下一篇:结合社会资源构造开放的三生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