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应用能力培养综述

时间:2022-05-03 11:05:00

导语:地方高校应用能力培养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方高校应用能力培养综述

论文关键词:体教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实际应用能力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地方高校体教专业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进行了历时八年的探索研究通过实施“优化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创新专业运动技术培养模式、实施“教学一实习一就业指导”一体化的导师负责制、建立学生实践活动激励机制和全面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等新举措,有效地提高了体教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和人文综合素质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并为提升体教专业的办学实力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三十多年成功改革的经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强大的物质基础及党中央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等为高教事业改革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因金融危机和就业率持续下降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地方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危机考验。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并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我们每一所地方高校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研究结合我校地方综合性大学自身的特点与实际,对本校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重实际应用能力、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重人文素质培养”三重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经过历时八年的不懈努力,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社会的适应力、竞争力和应变力得到增强,近四年的就业、招生率稳中有升,办学质量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与好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三峡大学体育学院体教专业2001,2002,2003,2004级学生。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篇文章并对文献资料进行了归类存档。(2)问卷调查法。对三峡大学体育学院体教专业2001,2002,2003,2004级部分学生就业单位进行了函件问卷调查,寄出函件200份,回收函件189份,回收率95%。(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数理统计(4)逻辑推理法。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1.优化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从《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对比表》(见下表)可看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2001年后的教师职业技能设置比2001年前的增加了三门课程,使开设教育课程门数与总课时比例提高到13.2%,高于我国其他体育院校平均占总学时10.75%的比例。不仅如此,绝大多数课程的课时量和学分比过去都增加了一倍,加大了“教师专业化”培养力度,牢牢地把握了体教专业人的才培体教养方向。(2)2001年后新增的语言艺术、汉字书写、现代教育技术三门课程是当代教师职业必备的技能,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技能的继承和发扬,是传统和现代教育技能的有机结合,适应了中小学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3)2001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际应用环节得到充分扩展,从过去以校内、课堂为主的狭小空间发展到现在的主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校内外兼职、参加各类比赛等更广阔空间,实现了多渠道人才培养途径;激励措施有利于调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创新专项运动技能培养模式。“运动技能的教学是体育课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没有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因而,一定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前我院在专业运动技术的培养上采取“大而全”模式,即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多专业技术‘齐头并进”’,结果导致培养的学生各项运动技术都不精通,运动成绩不理想,用人单位不满意。

2001年后在专业运动技术的培养上采取了“少而精”培养模式,即学生按专长和爱好选“一主一副”专选课,从进校到毕业四年间均可进行系统的专业运动技术学习。可供学生选择的专选多达十余项,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始拳道、健美操、田径、体操、民族传统项目等。实践证明,“一主一副”少而精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专业运动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通过采取专选课教师竞聘上岗、教考分离、课内外结合的成绩评定和实行教学奖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使师生专业运动技术的教学积极性得到极大增强,学生的专业运动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超历史最好。

3.实施“教学一实习一就业指导”一体化的导师负责制。分散见习和分散实习是指在传统的集中见习和实习之前,学生在各个专选课教师和校外辅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分散到校园周边或市区周边县市体育基层部门进行的见习和实习活动。2001年后对体教专业学生试行了“教学一实习一就业指导”一体化的导师负责制,导师不仅担任专选课教师,管教管导,而且还要负责学生分散见习、实习、就业指导等工作。学生在大二上学期,由导师负责学生校内外分散见习的指导工作,分散见习单位可由导师联系和推荐,也可由学生自己联系。学生分散见习半年的主要任务是熟悉、观摩专业课教师和校外辅导教师的教学方法与风格,提炼和内化教师教学的成功经验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二下学期开始分散实习,主要是实践和创新教学与训练理念。在分散见习实习过程中,以导师主导,学生为主体,逐步完成从“学生一见习生一实习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保证学生教学与训练的实际应用能力培育质量稳步提高。从大二开始进行分散见习和分散实习,这样可以比过去集中见习实习提前两年时间开始教育实践活动,改变了原来集中实习“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很难深人、细致地进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的状况,能够让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得到较早、较长时间的锻炼和培养,为集中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导师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效地形成了由学工办、班主任、导师多方共同指导的合力,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具体、更具实效。由于导师与学生接触多、了解多、感情深、影响大,所以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人生规划。

4.建立学生科研的激励机制。我院体教专业在2001年后加强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增加了大学语文、基础写作和毕业论文,而且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凡在校期间科研有成果或发表体育类文章都给予学分奖励,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掌握和运用好科研工具,提高中英文的写作水平,为今后的科研和毕业论文撰写打下良好基础。激励机制还鼓励学生平时多参与教师的和校外的课题研究,协助教师收集和翻译资料、社会调查研究和独立撰写论文,这些措施极大地帮助和提高了学生科研的实际应用能力。

5.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人文素质是衡量大学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人文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文知识课程开设已从过去的一门增加到现在的六门,先后开设了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音乐欣赏、摄影摄像、名著欣赏等课程。不仅如此,为了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人文素质的实际应用能力,学院制定了课外学分奖励机制,创造条件支持和提倡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审美情趣、美学欣赏等能力,使他们更早更快地适应社会。同时,让大学生“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厚积薄发的文化素质,逐步实现由人文知识向人文素质的转化”。近年来,我院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大型的文化活动增多,成绩斐然。

由于我院体教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实际应用能力不断增强,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步发展,增强了学生的适应力、应变力,扩宽了在就业市场的择业力。这说明我院对体教专业学生进行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研究,已初见成效,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1)对地方高校体教专业学生实施新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符合专业特点和时展需求。(2)对地方高校体教专业学生采用的“一主一副”专业运动技术培养模式和配套的激励措施,促进了学生专业运动技术实际应用能力水平的快速提高。(3)研究实施的体教专业“教学一实习一就业指导”一体化的导师负责制,是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了学生教学训练的实际应用能力,发挥了导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4)在体教专业学生中引人科研激励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科研积极性,并使学生的科研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更广泛地锻炼。(5)对体教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全面培养的力度,有效地解决了体教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人文素质差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应变力。

2.建议。(1)进一步完善导师制,确实做好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和聘任优秀导师工作,并明确导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大力奖励导师在学生就业指导上取得的优异成绩。(2)在教学、训练、科研、人文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上要齐抓共管,不要顾此失彼,科学制定和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3)加强对学生群体活动组织管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当前我国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发展红火,体教专业要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学生将来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参加体育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