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诠释
时间:2022-05-03 09:07:00
导语: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诠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是高校中最为密切的师生关系。根据高等学校三大功能学说,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可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而和谐校园则会引领社会风气的走向。在高校不断扩招的今天,“90后”、“富二代”和贫富悬殊逐年拉大等成了现今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话题。这些,使得已很复杂的这一师生关系更加难以把握。文章认为,辅导员就是要善于并准确把握这一关系的复杂性,有效调节,妥善处理,构建起彼此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关系
0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比以往显得更为艰巨,如何使大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任务。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再一次重申了高校辅导员建设的重要性,使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更加明确--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此,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认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及如何真正有效地构建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从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现实入手,探寻处理这一师生关系的方法。
1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时代特征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高校师生关系中最亲密的一种,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工作最直接,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师生关系受多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1社会功利性的负面影响高校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常会发现社会主流意识、政治价值的宣传在学生中所引发的共鸣远不如对学生的切身利益的关注,于是适应与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诉求,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现实,共同忧患他们个人的就业、前程、出路,就成了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点。而辅导员的工作却远不止这些,应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己任,辅导员应塑造大学生的理性,在现实中培植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教育者的终极目标。因此,辅导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清除功利的负面影响,不断调节互动的方式、方法、方向。
1.2家庭、社会的介入当今,“学校不再是象牙塔”已成共识,学生从象牙塔中被解放,这有利于他们较快地适应社会、加快成长,但或多或少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发现,学校长期的苦心教育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抵消,学校良好的教育因为得不到家庭、社会的合力,成效不足以彰显,只能事倍功半。于是高校迫切要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学生立体教育体系。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面对与学生相关的各种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学生可能会有大量的关系需要辅导员围绕学生成长的目标、教育的方向去协调。家庭、社会层面的介入也可能让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渗入更多的人情世故。可见,家庭和社会的介入往往使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复杂化,给辅导员有效、恰当处理关系带来了难度。
1.3网络影响网络的普及,使人际交流逐渐弱化,代之以人机交互日益普遍,“宅男”、“网民”逐渐增多,网购、网银、网恋大有替代现实社会功能之势。受着这一社会现象影响,在大学里,留恋网络游戏,不思进取甚至因之辍学的学生已不鲜见,学生宿舍成了游戏窝子,“电竞俱乐部”。如何对待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摆脱网络迷恋和依赖,成了高校辅导员的棘手课题,弄得不好,也会影响双方的关系。
2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矛盾分析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冲突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普遍的现象,是师生双方互动中必然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可以认为是辅导员与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情境中由于角色、心理、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不一致、对立和干扰。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处理中的冲突呈现两种主要形式:双方之间权益处理的显性冲突和双方意识层面互动的隐性冲突。
2.1双方之间权益处理的显性冲突双方的权益冲突首先可表现为辅导员的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之间的冲突:《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要遵循教育的公共性原则,强调集体需要,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此,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了更好地激励、表扬大部分人,检出、惩罚、批评少部分人是常有的事,辅导员为了抓安全、卫生、秩序、纪律可能触及学生的隐私和“利益”,造成双方的矛盾,甚至纠纷。
在管理中,辅导员在不断地对学生的评定信息,不同的信息或相同的信息被不同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样是不同的,负性信息会让人不愉快,有的学生在接受惩罚、批评信息时甚至会倾向于用对抗的方式来表现,“你认为我不好,我认为你差”,造成一定程度的对立。
2.2双方意识层面互动的隐性冲突双方意识层面的隐性冲突首先可表现为文化价值观的冲突。辅导员作为教育者代表成人社会,传授按照预订的教育目的筛选出来的理想文化,以俗成的社会规范、道德为主要内容,而不同于学生成长过程中获取的文化,更不同于学生自发性的生活需求,因此不同文化状态的碰撞,必然产生双方在价值标准上的差异。当辅导员用权威来规范、同化学生的行为和观念时,如没有良好的沟通,学生往往坚持自己的立场,冲突就难以避免。其次可表现为双方情感的疏远与对立。高校由于大量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辅导员必然减少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频度,辅导员投入的时间精力对单独一个学生而言会大量地减少,学生和辅导员的情感交流的减少会导致情感的疏远,同时对学生不同个性间的调和力也会下降,加上部分辅导员缺乏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吸引和认同感会大打折扣,对抗情绪、消极行为的发生率就会大大增加。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措施
研究表明,和谐的辅导员与学生人际关系不但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而且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辅导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管理形势,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3.1探索沟通方法的合理性多样的沟通形式,丰富的沟通内容,适当的沟通频度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在沟通形式上,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形式往往单一,基本上采取“说教”形式。辅导员苦口婆心的说教,常常换来的是学生的“左耳进,右耳出”。有学生反映,辅导员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缺乏长期的说服力。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往往是活动的主体,辅导员以指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管理,难以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学生也认为有了教师的参与会感到拘束。在沟通内容上,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内容大多涉及校规校纪、日常学习生活事务,关乎彼此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沟通十分有限。由于辅导员人数和学生人数配备比例较小,辅导员很难对每一个学生“面面俱到”,沟通的频率自然较低。辅导员希望从学生那里得到真诚的信息反馈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关键的解决之道在于加强和学生的沟通。
3.2突出教育和管理的时效性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要解决学生当前最困惑的问题。这样,才能树立起辅导员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地位,得到学生的信任,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刚进校时,学生要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这个过程就要求辅导员多操心、多费心,管理和教育要特别注意细节。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后,学生开始考虑自己的出路,这个时候,他们最茫然,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许多想法也困扰着他们,要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目标体系,从茫然之中走出来。快毕业了,要找工作,学生不知道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辅导员就要给予他们合适的指导,鼓励他们自信。总之,辅导员要时刻为学生着想,要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惑。
3.3提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艺术性不同的辅导员,有不同的教育、管理艺术。即使是同一个辅导员,对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教育、管理艺术。但不论何种教育、管理艺术,首先都要求辅导员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欣赏,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是对学生进行的感情投资,也是严格管理的情感基础。如果辅导员能够真诚地尊重和欣赏每个学生,那就足以促使学生和他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从辅导员那里得到尊重,得到欣赏。辅导员是联系学生与学校关系的桥梁,既要维护学生的利益,又要维护学校的利益。因此,辅导员就得实行“人治和法治并举”。“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学生们才20岁左右,还不成熟,在“人治”的同时,需要辅导员严格按照学校制度来约束他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将来都是有益的,这就是要进行“法治”的原因。完美的教育、管理艺术,当然是二者合二为一。
3.4坚持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公平性辅导员教育和管理是否公平,是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最大考验。辅导员工作最大的忌讳是不公平,而公平是相对的,特别是实体公平。所以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尽可能做到程序公平,实现制度正义,以程序公平来促进、实现实体公平。现在,学生每学期都有各项评定,每项评定都有名额的限制。在各项评定的过程中,辅导员都处在领导和监督的地位,对于评定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因为点点滴滴都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特别需要辅导员做到公平公正。如果做不到公平公正,各种师生矛盾就会滋生和蔓延,甚至激化。要做到公平公正,不仅要求辅导员的教育、管理要有章可循,工作作风要民主,工作方式要公开。同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辅导员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把握好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发扬民主,努力创造良好的氛围。要坚持政策公开、程序透明,允许和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解决师生间、学生间的矛盾冲突。这样,辅导员的工作就容易被学生接受,能被更多学生认为公平公正。公平公正的教育和管理不但促进辅导员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发展,而且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和谐。
总之,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处理过程,就是辅导员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辅导员应充分发挥主动性,驾驭好这一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体,使双方共同进步、和谐发展。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要引导他们了解自己庄的一面,还要熟悉自己谐的一面,就是说,辅导员该庄的时候,要严肃得来,该谐的时候,要能放得开,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是双方关系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陆锋,曾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中的冲突.理工高教研究,2007,(6).
[2]白春民,高永生.后现代主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思想教育研究,2005,(5).
[3]闵容,罗嘉文.师生关系研究综述.教学研究,2006,(1).
- 上一篇:中学化学一级教师履职汇报材料
- 下一篇:小议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诠释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