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建议透析

时间:2022-05-03 08:57:00

导语: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建议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建议透析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有助于开阔视野和获得知识,也有利于改善和丰富学习与生活、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网络道德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网络道德更是令人关注。本文首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网络道德;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给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心理、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青少年通过上网可以开阔视野和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和改善学习和生活;然而,也有青少年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沉醉于“虚拟时空”不愿直面现实生活,给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因此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便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不容忽视

网络的开放性对干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则极易导致网络道德缺失。总的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由于网络上信息内容所产生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之间存在矛盾,使青少年在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临某些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侵蚀,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并引发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

2.不利于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培养

在网络上,为适应网络生存需要,青少年会形成了新的网络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也形成了新的文化模式。而反过来,新的文化模式又在培养造就新一代的网络人。网络人按照网络生活的样式形成了与网络相适应的网络人格。随着青少年上网时间越来越长,就会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渐增强,从而出现“网络上瘾症”、“网络综合症”等现象。并且由于人机交往的频繁,人际现实接触很少,也容易导致青少年之间感情关系淡薄,对社会认识的扭曲。

3.引发青少年犯罪

电脑技术带给人们的一些游戏使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沉浸其中,游戏中充斥着暴力以及色情的东西,无时不在教唆孩子们。对于认识能力、法律意识和控制能力不强而模仿能力较强的青少年来说,就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信息资源,为其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培养其健康的网络道德观,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

二、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也需要从多方面人手,本文认为,应采取的措施中下:

1.加强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自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制,网络的安全水平远不够成熟,因而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是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网络自身的安全建设能够走在技术的前面,有效地阻止“有害数据”的入侵,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防火墙和过滤技术。这种技术在防止网民接受色情和暴力信息,防御网络病毒时是非常有效的。一般的过滤软件会有效地将与色情和暴力有关的网站或搜索关键字自动封锁,防火墙技术对进入系统的文件进行检侧,发现病毒会提示用户并进行杀毒处理。如口令设置和数据加密。所谓口令设置就是对一些重要的软件和文档实行口令保护,同时也可以用加密技术对邮件保密以防止非授权者阅读,或给你的邮件加上数字签名从而使你的收信人可以确信邮件是你发来的。加强互联网技术上的安全性对于网络道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2.完善网络法规,努力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网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有害信息的问题,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用以规范网络行为。由于互联网本身发展不成熟,缺少一套相应的规范体系,网民在上网时高度的自我卷入,所以在不太友好的气氛中,不道德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来。目前,国外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组织为其用户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则。比较著名的是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为计算机伦理学所制定的“你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等十条戒律,国外有些机构还明确规定了被禁止的网络违规行为,如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网络伦理协会指出了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其实,完整的网络行为规范应该包括网络行为的各种责任主体行为的规则,包括入网者、站点、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产品制遣者、网络社团、各国政府、审查机构、网络管理国际组织等等。目前网络法律的制定已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如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计算机诈骗和滥用条例以及电子通信隐私权法》,1997年12月我国公安部颁发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12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而现在,又开通了“网络道德法庭”网站,专门对各种不道德的网络行为进行揭露和曝光,同时设有电子信箱接受广大网民投诉。这将与其他措施一起促进网络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的实现,即促使、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自觉的网络道德一观,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切实履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社会(包括现实的和虚拟的)责任和义务。

3.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保证网络道德标准和法律规定的切实执行

把道德监督和法律约束机制引入电子空间,使网络的各责任主体与其网络行为具有可追寻的一一对应关系。这要求,第一,入网者应该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真实身份登记入网;第二,入网者的登录密码应该保密并且具有必要的复杂性,以保证网络行为有唯一的网络主体负责;第三,网络各服务器具有对该访问者的地址、访问时间和操作行为记录的功能,形成“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客观条件。有关机构能够而且有责任对网络责任主体的网上行为进行检查。然后是健全有关电子信息网络的法律规定,对违规者进行必要的处罚。

4.组建网络管理组织,提高网络执法队伍的管理、执法水平

电子信息网络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子空间的有序性和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文明水平,因此,组建精干的网络管理组织,提高网络执法队伍的管理、执法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5.下大力气建立和发展专门的青少年网站

目前,针对青少年的网站也有不少,如有些学校的网站,教育系统的网站,一些青少年团组织的网站。但是,这些网站都太专门化,信息量少,信息范围狭窄,综合性的、信息十分丰富的青少年网站基本还没有,不能满足学生摄取信息及娱乐的要求。因此,建立充分针对青少年特点和喜好、适合青少年各个年龄层次、内容丰富、能满足青少年的各种需要的综合性网站,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毋庸讳言,要创办这样的网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比如其收益就可能暂时难以保证。所以国家应该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考虑,在投资及其它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比如可以由国家专门进行投资,并立法允许这样的网站可以无偿地摘录其它所有网站的某些信息而不受版权的约束等。

6.把网络道德教育写进教材、引进课堂

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容易使人只见其科技性要求,看不见其中包含的伦理道德要求。青少年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更容易见物不见人,形成单纯追求技术操作知识的片面观念,产生网络行为的非道德取向。这就要求学校改变计算机网络课程只讲网络科技知识,不探讨网络道德问题的偏向,主动将青少年难以直观认识的网络道德知识引入课堂,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的情怀,引导青少年从科技理性与伦理理性的结合上获得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学校应将信息时代所需要的网络道德教育当作比教育、性教育更为重要的教育引入课堂,向学生提示各类媒体(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必然存在的各种社会性间题,培养学生对各类媒体进行批判选择的理性观念和能力。

7.完善校纪校规,加强青少年的日常管理与自律教育

学校为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形势,把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纳入学生管理规定之中,在日常管理和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和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以“导”代“堵”,通过讲座、论坛、对话、培训、报刊、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教育,努力增强青少年上网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