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对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探讨
时间:2022-05-03 08:46:00
导语:小议对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道德教育,鉴于网络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诸如利用网络进行文化侵略,散播黄毒,政治攻击,经济犯罪等,就要求我们为国民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增添一项必不可少的新的内容,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是现代道德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间题
0.引言
一场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正日益深刻地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的飞速发展,突出了道德教育的关键作用,给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开展网络条件下的高校德育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1网络道德教育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焦点—科技竞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核心正是信息革命。因此,我们可以说,谁拥有了高度发达的信息科学技术,谁便占据了科技的制高点。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网络上意识形态的“侵略”即为重要一例。由于全球电信和网络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国家间技术差距的存在,必然带来信息流向的不平等,从而使网上的“殖民主义扩张”有机可乘。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在网上极力宣扬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力图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兜售其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低毁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全方位地渗透其政治文化,价值观、人生观及道德观,以腐蚀影响他国的年轻一代。同时,鉴于青少年的不成熟性,极易受其蒙蔽,迷失政治方向,所以,对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因为带有政治色彩的宣传,已成为全球意识形态领域角逐的得力工具,是其主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作战目的的“亚核武器”。因此,我们首先应高度重视开展“信息高速公路”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应充分认识加强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应大幅度增加计算机网络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财力。网络的宣传力量不可低估。要结合青年人的特点,投人专项资金在计算机网络中设置大型计算机工作站或在各高校的大型计算机上创办电子刊物。这些刊物应集教育、知识、娱乐和趣味性于一体,对网络使用者进行正面的宣传和教育。
2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公共安全问题
网络开放的体系结构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共享,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计算机病毒频频发作,黑客屡屡人侵计算机系统,电脑黄毒泛滥。根据美国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与预测,在美国大约有63%的微机曾受病毒侵害,其中9%的病毒案例损失超过10万美元。据《今日美国》报道,黑客每年给美国民办信息网络带来的损失估计达100亿美元。另外因特网上一年有45万个色情图片和文件,这些色情信息材料被查阅过600万次之多,平均每天可以收到1232个色情信息。色情信息的泛滥,直接诱惑青少年走向犯罪。除此之外,网络文化也会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一定程度的威胁。敌对国家可能通过入侵和破坏国家信息网络,对银行、证券交易所、空中交通管制、电话、电视、电力网等网络进行攻击和破坏,从而能造成国家经济瘫痪;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网络侵人私人和公司的电脑资料库,窃取、徐改并毁坏电脑里面的经贸资料、电子邮件、商业情报及合同文件等,给被侵略者造成破坏性打击。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以消除网络的脆弱性可能给经济安全带来的影响。由于网络立法的滞后性和技术改进的艰巨性,目前,我们主要还应依靠网络道德教育,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人们切实地认识到规范、健康的行为是网络交往得以良性运作的必要条件。通过增强交往行为参与者的自律能力,使网络交往健康有序地发展,最终向规范调节行为转化。这些规范要充分体现在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法规中,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国公安部1996年发出33号令:《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方法》,凡是查阅、复制淫秽反动网络文化者要重罚;在社会防范方面,江苏省公安厅设置了电脑警察,加强电脑扫黄、清赌工作。对于封杀网络污染、防止负面网络文化泛滥起到了及时制止作用。总之,要在逐步健全网络法规和提高网络技术的前提下,加大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要使每一个上网的大学生都具有“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从而确保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
3网络道德教育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随着信息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从传统的作品数字化,多媒体制作,直到作品和信息在网上传播,无一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网上的内容有很多是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一旦上网后很难得到有效保护:商标网上被仿冒,作品网上被盗用,技术网上被泄漏等都给受害者带来了难以言状的损失和伤痛。网络域名抢注也是极其明显的侵权行为,域名是企业公司等网上主体网络空间的名称地址,上网主体的电子商标是企业在网络空间进行营销宣传的标识,具有很强的知识产权性质。但目前这种域名抢注现象屡屡发生,严重违背了网上道德规范。“流海威时空”最早的法律问题曾引起争议,就“交互论坛”的主持人是否有删改别人言论的管理权,网上展开了大讨论。对此,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如果有粗言秽语甚至谩骂攻击及一些反动的语言时,网站应删除。然而,一些用户公然指责“流海威”没有权力约束网络和干涉其言论自由。由此可见,信息网络中所引发的问题,迫切需要相应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进行约束,需要我们对这一问题全面分析,进行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4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心理教育问题
网络文化使广大城市青少年蜗居室内,隔绝自然,脱离社会,疏远他人,长时间被屏幕和按钮所奴役,长此以往,导致他们性格孤僻、外表冷漠无情、内心焦虑优郁、对人充满敌意,形成了网络文化“海洛因”中毒,网络文化心理瘾癖,“NET”病等综合症状。固然,网络交流,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天堑变通途”,取代了面对面交流带来的繁琐,扩展了交流对象的空间范围。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交流在促进交流者性格的形成方面有进步作用,而它也把面与面之间真实存在的交流所具有的优越性丢弃了,因为网络交流往往掩盖了交流者许多真实的东西,网络交流是一种虚幻的交流,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似乎近在咫尺、亲密无间,而空间距离又远隔天涯、形同陌路,只有网上行为而不见自身形象,因此可以隐匿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可以不受任何社会制约和他人约束,成为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的网客。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交流者常以“非真面目”示人,从而造成心理失衡以及性格的畸形发展。因此,要及时对他们进行网络心理教育,使他们不是一味地沉酒于网上交流,而是“能人能出”,丰富自己的无声与有声世界,帮助他们塑造完整的人格。人不同于机器,依靠被动地接受,人有感情、信念,这些都需要在日常与人亲身交往的实践中得以体验,这远非“网上交流”所能代替的,离开了计算机,人还是要面对整个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的。如何交流,如何理解他人无言的感情世界,这都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因此,要让他们重新回归本真的世界。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真实沟通中体验人生的真谛,形成和谐发展的优良人格。
5结束语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的道德教育应当在动态中寻求优化与发展,那种“一劳永逸”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形式的发展,我们只有充分认识网络道德教育的作用,才能迎接网络道德教育在意识形态、心理教育、知识产权、公共安全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才能挺立于网络道德教育的潮头,为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 上一篇:生存小结与生活感想
- 下一篇:新时期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