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教师对学生个别谈话的巧妙

时间:2022-04-25 02:35:00

导语:小议教师对学生个别谈话的巧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教师对学生个别谈话的巧妙

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管理者,不仅要培养、形成、巩固集体,而且还应注意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在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时,最常用的是采取谈话的方式。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提高谈话的质量和效率。

一、谈话之功在于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自觉主动地关心、爱护学生,时刻把他们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只有这样,方能运用好谈话这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其次,班主任还应有一颗爱心,时时处处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感,乐学生所乐。教师学生的爱心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就能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诲。学生只有热爱教师,才会信赖教师。为此,教师在谈话时要多进行“心理换位”,也就是说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用学生的思想去度量,从心理上、思想上完全扮演成学生角色,和学生一道去开创新局面。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正是这种“心理换位”的体现。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渐渐地与你心贴心。班主任就会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最终赢得学生的心。

二、谈话之法在于情

找学生谈话,对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你讲的道理,而是看你的态度和感情,如果班主任不首先搭起感情的“桥梁”,学生心中就会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再好的道理也听不进去。因此,谈话要交流思想,而且首先要交流感情。著名心理学家梅拉比在实验的基础上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言语+38%音调+55%情感。

”可见,情感交流的作用要远远大于语言交流。班主任运用细腻的情感,恰当的分寸,友善的态度,亲切的语音语调,就能形成良好的谈话情境,从而消除学生畏惧、紧张的心理,感化学生。在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切忌提审。有些班主任谈话时喜欢居高临下,用审问式的口气“训”学生,动辄“面壁”,其结果,学生可能会慑于教师的威严而口头上暂时认错,其心灵深处却因你的简单粗暴方式而恼火。这样的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有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是心平气和、平等式的谈心活动,而最反感的就是居高临下,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②切忌揭短。学生做了错事,班主任应“就事治事”,而不应“揪陈帐,算老帐”。这种“揭短”式的谈话易挫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希望求得班主任谅解、宽恕的心情冷落,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对立面,对你的话充耳不闻。③切忌唠叨。某些班主任为了起到强化的作用,说起话来总是没完没了,反三复四,唯恐学生印象不深。更有甚者一心想让学生“耳朵里听出茧子”。殊不知,重复絮叨会使学生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形成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不听,漠然置之,直至讨厌你、冲撞你。因此,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和作用,尊重、信心、关心、理解学生,以点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

三、谈话之力在于理

理者,事理也,即世上万事万物所蕴涵的道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谈话教育,就是要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以理服人。错误的思想要用正确的思想去战胜它,心灵中的黑暗应用光明去驱除它。正理要说服歪理,大道理要管小道理,小道理要引出大道理,要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学会做人,朝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讲理还须注意方法,要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不落俗套,敢于创新,让教育对象便于接受和领悟。班主任在谈话中,可联系当前国内外的实际,从学生的自身需要出发,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心悦诚服。可以学生身边的英雄模范、新人新事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插上理想的翅膀。还可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来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能受到“理”的熏陶。

四、谈话之路在于疏

学生的思想基础、觉悟程度、知识水平、所处环境、性格特点都是各有差异的。疏通谈话之路,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从他们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入手。例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采取“拉家常”的办法,由远而近,先轻后重,循循善诱;对性格耿直爽快的,可直截了当地把问题点透,不转弯子,不兜圈子;对觉悟较低,性格独特的学生要善于从对方的内心情绪和要求谈起,先回避“烦恼”“卡壳”的问题,从旁诱导,迂回曲折地常导常进。总之,班主任在运用谈话的方式,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时,应避免简单急躁,急于求成,而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考虑疏导之路时,要多想几条。既要走“宽阔大道”,也要走“羊肠小道”,还可以“穿大街小巷”,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时,还要运用多种知识,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尽可能地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满腔热情,谆谆教诲,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