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旨在培育科学家的教学理论
时间:2022-04-12 10:00:00
导语:小议旨在培育科学家的教学理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JSBruner),是上世纪60年代对世界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是结构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将认知心理学纳入教育问题的探索,以其独具一格的主张为教育理论科学化开拓了新路,对美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著作《教育过程》一书针对美国当时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一套以“科学家”为培养目标的教学理论,它掀起了以美国为首的波及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它被译成二十多国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虽然这种教学思想在实施中最终因为对教师要求过高、多数学生跟不上、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等原因而失败告终,但这种理论仍值得我们探讨。
一、科技发展成就布鲁纳的教学理论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美国朝野震惊,担心自己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苏联。他们认为,美国之所以在发射卫星上落后于苏联,主要是美国的教育存在问题,未能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为了与苏联抗衡,他们决心改革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一系列的事件,为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奠定了政治背景。此外,20世纪以来以杜威“儿童中心主义”为指导的美国教育,已积结了许多弊端,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建立一种高质量、重智育的教育新体系,已成为当时美国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1959年,美国全国科学院召集一批数理学科的著名专家和一些心理学家在伍兹霍尔开会,讨论中小学数理学科教育改革问题。布鲁纳担任会议主席,主持了著名的伍兹霍尔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如何改进中小学学科的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会议结束时,他就所讨论的问题作了总结。会后,该总结以“教育过程”为书名出版,以阐明这次会议的指导思想,美国教育界和科学界根据他的理论编写了大量的教科书。《教育过程》一书虽然只是简短的会议总结,每一个主题代表一个组的共同意见,但正如布鲁纳说的,这些题目特别反映了他自己的教育观点。布鲁纳正是以培养科技人才为教育研究的出发点,以学习理论和他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早期教育——学科结构——发现学习——发展智力——直觉思维——内部激励的教学理论及模式,以他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改革培养了大批科学精英,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美国科技的发展。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掀起了教育改革的高潮,同时也掀起了对其理论研究的高潮。他关于精选教材、发展智力、发现法教学、螺旋式课程编排等研究,至今仍对西方教育理论产生着影响。
二、布鲁纳《教育过程》中旨在培养科学家的教学理论的整体性价值
以往对布鲁纳教育思想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结构的重要性;重视智力发展;提出早期教育的思想;倡导直觉思维以及发现学习等。[1]这些评价准确地指出了布鲁纳教学理论的功与过,但忽视了布鲁纳教学思想各个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整体性价值。如果我们将布鲁纳主要贡献的各点单独评述,不难发现,这几点都不是布鲁纳的独创:就发展智力这一点,维果茨基的智慧起源与发展观详细地论述了教育在发展儿童智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提出“活动通过言语内化为智慧”[2];布鲁纳也不是发现学习的创始人,就学习领域的“发现”、“探究”等观念来说,杜威早就提出同样的看法,如果联系到启发法,甚至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不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提出尽可能早地开始教育。
因此,本人以为:布鲁纳是一种把学生看作是“没有经验的科学家”——以早期教育为起点,以开发智力为核心,以学科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发现法为手段,以直觉思维为必备要素,以内部激励为动力的旨在培养科学精英的教学思想。早期教育延长了学习的有效时间,通过螺旋式课程教给学生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结构采用发现教学,内部动机才是学习真正的动力,而这些都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直觉思维。这六个因素相辅相成,构成一套完整地“科学家”培养理论。
(一)早期教育——科学家的起点
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日本教育家日村久一在《早期教育与天才》认为:早期教育造就天才。铃木镇一《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一书中指出:儿童的早期教育对儿童潜能的开发意义重大。儿童的潜能遵循着一种规律,那就是递减规律,譬如生下来具有100分潜能的孩子,如果一出生就受到恰当的教育,将来就可以具有100分的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将来也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具有60分的能力了。这就是说,教育得越晚,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布鲁纳认为,过去美国学校以“过分困难”为理由,把许多重要学科的教学推迟了,从而浪费了宝贵的岁月。布鲁纳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假说:“任何学科都能够以智育上最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4]他认为,自然科学、数学的基本观念和文学的基本课题,要掌握它们并有效地加以运用,都不能只靠一次学习就达到目的,而必须通过反复学习,通过在越来越复杂的形式中加以运用,不断地加深理解,逐渐掌握。就是说,应该将比较高深的科学知识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开始学习,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还要多次反复学习,逐渐加深理解,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因此,要培养高科技人才,就要用螺旋式课程让儿童早学习、早成才。
(二)学科结构课程——科学家的基础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解释说:“‘基本’就是一个观念具有既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应性。‘结构’就是指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每门学科中那些广泛起作用的概念、原则和法则的体系。”[5]布鲁纳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课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在日后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6]他之所以如此强调基本结构,是因为基本结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而有力的适用性,是培养科学家的最佳知识基础。这样做至少有四个优势:一是理解了基本原理就能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二是易于记忆;三是领会基本的原理易于学习的正迁移;四是能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学生学到的就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以这门学科的知识为纽带的一种能力,特别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能力,而人的创新性思想的产生确实与已有的知识、观念和知识的结构形式有关,也是基于这种结构的创造。
(三)发现学习——科学家的方法
西方的教育家卢梭,裴斯泰罗齐、赫尔巴特、福禄培尔等人都从不同的视角推动了发现学习的发展。但真正使“发现学习”确立自己的地位是与杜威和布鲁纳的努力相关。布鲁纳比其他人更注意发现法的理论依据。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习不但应该把我们带往某处,而且还应该让我们在日后再继续前进时更容易。”基于这种认识,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布鲁纳“发现学习”和“发现教学”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即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其基本程序一般为: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说→对假说进行验证→做出符合科学的结论→转化为能力。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认为这种形式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基本学科结构、基本原理的发现过程,从而获得发现的经验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这种发现的经验和方法对将来从事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十分重要的。[7]布鲁纳的发现法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现成内容的质疑和对权威的超越,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最终养成一种自由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发展智力——科学家的核心
张九庆在《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家群体透视》一书中指出,科学家应具备三项基本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包括科学洞察力——由直觉、灵感、机遇等构成、想象力和记忆力);专业发展能力即科学智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观察与实验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即社会能力(包括学术交流能力、组织与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布鲁纳认为,智慧生长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而科学家正是运用这种智慧从事科学研究。[8]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人的智慧是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开发出来的。因此,他将教学任务的重点放在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即智力上,他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结构的保证。布鲁纳的教学论思想既注重知识的理解,又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符合学习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本质特征。
(五)直觉思维——科学家的思维
爱因斯坦所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波普尔说“科学发现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日本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更是把直觉思维方式看作是产生创造性的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虽然老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直觉思维的重要性,但布鲁纳是第一位从教学的角度提出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的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忽视而又重要的特征。所谓直觉思维,其本质就是“在已往经验知识积累基础上突发性地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基于这种能力而产生的思想”。布鲁纳说“机灵的推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迅速地做出试验的结论,这是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思想家极其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领导学校儿童掌握这种天赋。”
(六)内部动机——科学家的动力
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乃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所谓“内部动机”,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习本身对学生产生“诱惑力”,而不是诸如等级、奖赏、竞争之类的外来刺激,使学生能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本身获得满足和愉快。诺贝尔奖获得者Gerardus’tHooft先生指出科学家具有好奇心是第一位的。没有好奇心,就没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只有对某一事物具备好奇心,你才能喜欢它,才能花很多精力去不懈地追求它,直至最后成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一生有二千多项发明。他从小就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其中的道理为止。正是他这种“好奇心”使他对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家“是为真理而真理”,这正是布鲁纳所说的“内部动机”。因此,教学有必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这种“内在奖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鞭策学生竭尽全力地去学习,使他领会到专心致志地学习、专心致志地研究问题是什么感觉,并把这种感觉带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布鲁纳教育思想的真正贡献在于他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详细论证了:一个伟大科学家应具备的素质正是我们的教育的目标。他以培养“科学家”为最终目标,以研究教育过程为重点,详细地论述了旨在培养科学家的教学理论行之有效地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使得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涌现了大量诺贝尔奖获得者,在高科技领域、经济领域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这无疑不是布鲁纳教学理论的功劳。
三、布鲁纳教学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解决前人遗留的问题,产生新的问题。布鲁纳的教育理念也不例外。他的《教育过程》一书针对当时美国教育的弊端,提出了旨在培养科学家的教学改革理论。但在实施中,由于螺旋式课程、发现学习、直觉思维的培养“学生难学,教师难教”,造成大量学生厌学,学生的成绩不是提高而是下降,改革遭到了失败,但他对教育理论和实践所起的有益的推动作用是不可磨灭的。换句话说,旨在培养科学家的教学思想实质上是一种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的教学思想,并不适合于全体学生,只适合少数有潜质的尖子学生,或是运用于精英教育、创新教育。事实上,他的理论是一种培养精英的教育理论。
1.2003年8月1日,第十五届超常儿童教育会议在澳大利亚召开,超常儿童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施建农介绍,“我们现行的教育对少数有天赋或者说是有潜质的学生是不够的,目前国内外普遍研究结果显示,智力超常儿童一般占同龄儿童人口的1%~3%左右。第5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有北京市户口的14岁以下儿童187.8万,也就是说,北京至少有1.88万超常儿童。”而这些超常儿童接受的教育却并非“超常”,造成了“天才”长大后不再天才的后果。“适时的正确的早期教育是促使儿童超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这正是布鲁纳教学理论的重要主张之一。超常儿童教育可以以布鲁纳教学理论为指导编写充分体现学科基本结构的教材,选用经过培训的高水准教师,大量运用发现式教学,充分发展这些儿童的智力要素,引导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帮助超常儿童超常成长。
2.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有赖于高深的学问,所以有必要把针对少数有潜质的学生的“精英教育”纳入教育考虑的视野。以培养有潜质的高科技人才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将是未来教育的目标多元化的表现。2005年4月15日《环球时报》刊登,韩国政府去年底出台的精英教育计划,便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给天资聪明的学生以特殊教育。而这一举措正是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精英人才的竞争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精英教育是精英人才产生的主渠道。”布鲁纳旨在培养科学家的教育理论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布鲁纳在1971年发表的《教育过程再探》中写道:“十年以后,我们才认识到《教育过程》乃是革命的开端,人们还无法估计它将走得多远。”人类对教育的探索随着人的认识的发展而步步前行。
参考文献
[1]曾庆龙.布鲁纳直觉思维思想初探[J].高师函授学刊,1995.
[2]单中惠,朱镜人.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陈尚生.布鲁纳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迪[J].韶关学院学报,1998,(6).
[5]李殿森.布鲁纳直觉思维论及其教学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6](日)铃木镇一.刘孟州,张锁柱译.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7]张布和.分析维果茨基的智慧发展思想[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4).
[8]顾明远,孟繁华.发现教学: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J].国际教育新理念.
- 上一篇:宪法权利与大学生权利保护诠释
- 下一篇: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