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性课堂对物理教学的作用探索

时间:2022-03-28 11:23:00

导语:放性课堂对物理教学的作用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放性课堂对物理教学的作用探索

摘要:“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需要教”就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开放性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性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生命力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地展现出来,且对教学成效的帮助也日见突现。开放性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为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开放性课堂物理教学促进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认识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需要教”就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夯实“终身学习”,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一、开放性课堂的意义

开放性思想,我认为,开放性不只是形式的开放,更是一种思维,是一种习惯。开放性的课堂不能简单地被理解或执行为自由式(或放羊式)课堂教学,它应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作指导。其次,开放性的课堂不能简化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因为它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教学程式。开放性课堂应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指导全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开放性课堂对教学的帮助作用。

开放是为了融合,在融合中求得最佳效果。因此,开放性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性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生命力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地展现出来,且对教学成效的帮助也日见突现。

二、物理课堂如何开放

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在三个维度上同时进行的,这三个维度分别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空间由封闭到开放到融合,教材的知识空间与学生的经验空间由封闭到开放到融合,课堂的学习空间与学生课外的生活空间由封闭到开放到融合。

其中,师生间的心理空间关系是决定课堂活动性质的基础,因此,同学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是开放性课堂教学的首要特征。确立同学型师生关系是对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孔子强调“教学相长”,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只是与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所不同而已。因为同是学习者,所以,学生因与教师的角色不同而形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他们对教师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这种心理认同的结果是心理自由,而有了心理自由,学生就不会产生逃避的需要。同学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是教师放下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心理,纠正对学生人格的藐视态度,向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理空间,并以此赢得学生信任进而彼此接受的开放过程。这一开放过程无论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享受,它为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随着学习材料的来源多样化,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时空观发生了重大变革,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材料。学习材料来源的丰富化、多样化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与整合,而活动(包括讨论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等)是整合学习材料最有效的形式。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活动被区分为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这两种不同主体的活动是相辅相成的)。

原有的课堂纪律受到挑战,学生参与了学习规则的再制定。在课堂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原有的一些纪律规定受到了挑战,为了使开放性课堂能够顺利进行,学生开始将游戏规则的概念引入学习活动中。与遵守教师制定的课堂纪律相比,学生更乐于遵守大家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违反前者大不了换来老师的一顿批,而违反后者,也许将被同伴挤在游戏圈外,那将是十分痛苦的。在开放性课堂中,师生关系趋于和谐,统一严肃的教学活动逐步转变为认真活泼的学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学习规则的制定,这些规则大多是经过反复磨合后确定的、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它们对学生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事实表明,开放性教学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研究并身体力行的。

我想把开放性课堂形成一种新的课堂形式,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根据具体的实践看,通过开展开放性课堂活动,我的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高了,更积极主动了,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了,在生活中物理知识运用得更熟练了。总之,开放性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为提高物理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教育部基础司。

2、郭慧《开放性课堂的基本特征》.《中小学管理》,2002年3月。

3、钟启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黄宁生《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