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透析
时间:2022-02-17 11:06:00
导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因材施教创新意识教学资源
论文摘要: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井与之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充分运用史料,周密设计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饭炼和发展自己,激发和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静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重要的课题。下面本人结合自己20多年的历史教育实践略谈一下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得到同仁指正。
1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
创设情景是一种问题发现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一定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获得创新意识培养的动力。我国传统的教学风格是僵化的、程式化的,教师一言堂,学生完全拘泥于教师和教材的观点。使学生养成了唯师、唯书的心态,不能怀疑书本、传统。心理学研究认为,“恐惧犯错误的压力会危机到孩子的智力,阻碍儿童通向新思想的道路,恐惧受到批评指责会导致儿童产生模糊的主张和阻塞选择答案的途径”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特别对一些胆小的学生,更要加以鼓励;其次要善于运用启发式语言开启学生心智。要用慈母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用关爱心消除学生的胆怯心。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利用教材中的阅读卡,通过培养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和处理能力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丰富多彩,除地图、图片、卡通、名人名言外,还安排了作为扩展性知识的阅读卡。在这些阅读中,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添了文献资料的数量,内容涉及历史、社会、自然、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有关的重要问题。例如,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洽”,教材知识要点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如果让教师讲述,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本目录以及简介提供的材料及课外收集到的相关历史资料,汇成台词,组织学生上台进行对话表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穿上唐朝的服装或配上相应的道具进行对话表演,以加深学生对“贞观之治”这段历史的感受和体验,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利用教材中的导入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栏目,组织学生讨论,或者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通过讲故事来参与教学等等。总之,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教师在授课中应当“就地取材”,对于教材中的“第一手资料”更要珍惜。
2.2利用教材中的图像,通过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挖掘有效信息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利用教学插图或图片,激发想象和创造。在学习中国古代民族史的时候,就可利用课本插图或其它一些图片,让学生自己观察(人物特征、服饰、用具等)一想象,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获取信息形成认识,培养创造思维。(如当我们面对一皮毛衣饰、手握弓箭、骑马草原的人物时自然就会联想到北方游牧民族),还如在学习世界近现代史时可以通过学生对驮辎重过河的鸭子、当孩子玩耍的马克……的细心观察、分析、想象就可把这些漫画和德国兵进莱茵、经济危机和鲁尔危机等历史联接起来,凡此种种不胜枚举,都可通过学生的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来把握和感悟历史实际,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拓展视野、激发创造。
2.3利用多媒体,更能拓展视野,激活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给学生以声像具动的、图文并茂的、新颖的、真实的画面,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得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史料以教材重、难点为依托,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宗旨,被大量引入中学历史课本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将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彰显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必须以课本所选史料为本,做到充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先进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因材施教,加强学法指导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目的,新世纪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的对象即教学的主体的每一个学生在个性、思维、阅历、知识、兴趣、经验多个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观念的前提下,必须注意存在差异的学生的实际,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否则对有些学生可能就成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不断创设情景或进行方法导引,使学生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促进自己全面的发展。而要促进学生自己不断发展,除了前述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方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课前备学法,课堂授学法,课外辅导学法),使学生自主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在自己自主的活动中不但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实践中发现一分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独创精神和能力。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并与之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景,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以周密设计为准备,以教师引导为助动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锻炼和发展自己,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 上一篇:科技局年终小结与工作安排
- 下一篇:民政干部党建周年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