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赏惩教育现状探析论文

时间:2022-12-27 03:44:00

导语:小学赏惩教育现状探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赏惩教育现状探析论文

全世界至少有106个国家允许对学生实施“适当体罚”,但是,从教育的本质及教育教学的规律来看,体罚是不正当的、严重的病理行为,是过去落后教育的产物。因而,禁止体罚学生,势必成为全球的共识。但,惩戒不是体罚,也不是变相体罚。惩戒,是通过处罚来警戒。即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加以惩治,告诫他们,使他们注意改正错误。惩戒是教育小学生的最后手段,在小学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小学阶段的教育,“赏”和“惩”方面的现状令人忧虑。

一、谈惩色变,教师唯恐避之不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体罚是高压线,触不得;但,谈惩色变,也要不得。《赏惩教育问卷》统计显示,40%左右的老师对品行不端、屡教不改的“问题生”不愿惩戒或不敢惩戒,在说理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对“问题生”的管教是“开只眼,闭只眼”。为什么?问卷统计显示,这些老师怕“好心没好报”,其中,42.4%的教师怕受处罚(如解聘、扣绩效工资等),37.8%的教师怕被曝光、怕无理取闹,11.1%的教师怕被报复……

“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的分水岭在哪里?现今的中国,没有一条政策、法规、条款上有明确的界定。学生无论犯了多大的错误,我们心里明白应对他们进行惩戒,但在行动上,我们不惩戒他们。”某资深老师说,“因为我们无法知道惩戒学生会不会给自己惹祸。理论上,谁都知道,体罚是指以损伤学生人体、侮辱人格为手段的处罚方法。学校中的体罚包括直接伤害学生身体、侮辱学生人格、变相体罚等形式。惩戒,是通过处罚来警戒。处罚是指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加以惩治,警戒他们,使他们注意改正错误。怎样惩治他们?怎样告诫小学生注意改正错误,尤其是那些屡教不改者?让他们坐着,老师和颜悦色地劝说,收效甚微;老师脸色严肃了,有恐吓之嫌:说得重了、多了,有说话不当之嫌;劝说无效时,拉开斗殴的学生,有动手体罚之嫌……由此引起的问题,都是老师的责任。‘体罚’、‘变相体罚’这些帽子教师不敢戴,‘惩’、‘罚’之类的字眼,令教师触目心惊。

二、惩戒缺方,教师是无方难抓药

教育部已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规定》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部分班主任高兴地说:“惩戒学生,有了依据。”也有部分班主任表示:“‘适当方式’指代不明,不敢打这个擦边球。”部分非班主任教师更是困惑:“在讲法制的今天,依法办事不可动摇。上级主管部门没有给我们开出惩戒的方子,我们怎敢抓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惩戒方面,虽然有少数成功的例子,但存在问题更多,在调查整理中发现,主要情形如下:1不去惩戒,原因是不知道如何惩戒;2不敢惩戒,原因是怕惹祸上身:3惩戒力度不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原因是教师责任心不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在作怪;4“借刀杀人”,让别人替己惩戒,利自己得,祸别人挡。如,让学校领导或学生家长去惩戒……次要情形如下:1惩戒过度,产生负面影响,原因是极个别教师素质差;2以惩代教,只考虑立竿见影,没有做细心的、深入的思想工作……

惩戒缺方,教师难以对症下药,是小学阶段“惩戒缺席”的主要原因。沉迷网吧,有暴力倾向,有小偷小摸恶习……这些屡教不改的小学生,可以怎样惩戒?老师束手无策,只能与大家一起叹息:“唉,犯罪越来越小龄化了!”

三、形似神异,赏识教育差之毫厘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在“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等一系列“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下,小学教师更多地倾向于赏识教育。但是,很多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和理解赏识教育的精髓和实质,错误地认为称赞、夸奖、表扬了学生就是赏识教育,结果出现了形似神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现象。具体情形如下:

1表扬缺少分寸,负面影响过大

赏识教育是赏识那些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进步,是激励和赞赏的结合,激励要放在克服困难之前,赞赏应该放在克服困难之后。赞扬时,还要不断提出新的目标,要学生去超越。而我们有些老师,不提目标,只提没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张口就能回答。如,一年级的数学复习课:2+3=?“啊,答对了!你最聪明!最能干!你是数学小天才……”甚至全班学生一起鼓掌:“某某某,你最棒!”有的老师还不厌其烦地给答对题的学生额头上贴花,把他们装扮成“小印第安人”。至于这样夸张,这样肉麻?过度的鼓励和表扬,会害了孩子。他们的骄娇之气滋长后,他们的心灵会脆弱,在成绩面前,他们虚荣、骄傲;在困难面前,他们退缩,没有责任心;在失败面前,他们脆弱、自卑;在集体中,他们经常表现为心胸狭窄、爱嫉妒。公务员之家

近几年来,学生出走、跳楼等事件的增多,就是耐挫力差的学生在增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2赞赏语言雷同,手法缺乏科学

赏识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是周弘老师首倡并全身心倡导、推广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学校运用赏识教育时,面对的是整个班级,几十个学生,这样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因此,教师不但要考虑被赞赏的学生的感受,还要考虑周围几十个学生的感受。激励和赞赏时,应注意手法多样化、科学化。可现实中,大部分老师赞赏学生时语言雷同,缺乏新意,不外乎“真聪明”、“真能干”、“真棒”、“真行”之类的语言,很少使用点头、翘大拇指等肢体语言:赞赏学生答题正确的语言多,鼓励学生战胜困难的语言少:赞赏学生聪明能干的语言多,鼓励学生心胸宽阔、不怕挫折、超越自己的语言少;表面上的肤浅夸奖多,发自内心的真正夸奖少:流于形式、应付式的夸奖多,真正起实效的赞赏语言少;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上的夸奖多,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方面的语言少……

四、赏惩合壁,八成人的迫切心愿

问卷调查统计显示,84.4%的教师希望惩戒回归、赏惩合璧;15.6%的教师表示无所谓。中老年教师普遍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没有惩罚、没有眼泪的教育,值得提倡!但,不能在赏识教育的光环之下,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视而不见,只注重学生的正常的或良好的表现,教师不能以赏识教育为借口而逃避教育职责,因为赏识教育绝不能等同于溺爱教育。只赏识优的不惩戒劣的,不但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弱化了教育的力量。“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在教育中,我们只有把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进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大部分青年教师更是认为:“惩戒能够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成人尚需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心智未发育完全的孩子更不可放之任之。”学校中层领导也普遍认为:“惩戒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知道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惩戒能够让学生增强耐挫的能力,承受挫折,这也是人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58.6%的学生希望惩戒回归,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惩戒能使我们懂规矩,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33.8%的学生对惩戒回归表示无所谓,7.6%的学生表示反对。81.3%的学生家长赞成赏惩合璧,他们普遍认为:“对‘问题孩子’来说,学校的惩戒,也许能使他们早日向‘正常人’转化。”17.2%的学生家长表示无所谓,.5%的学生家长表示反对。

小学阶段“赏惩教育”的现状,令愈来愈多的人深思:教育是否要赏惩合璧?怎样赏惩合璧?何时才能赏惩合璧?教师应有多大的惩戒权?谁来监督?谁来裁判?一系列的问题等待领导、专家、学者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