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堂教学导入以人为本理念论文

时间:2022-11-30 04:33:00

导语:探究课堂教学导入以人为本理念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探究课堂教学导入以人为本理念论文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新概念。

关键词:课堂教学以人为本课程标准

在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把人文性作为课程的性质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没有规定具体的知识内容,只是提出了要达到的目标。再次,新课程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新理念,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呢?

一、课堂的导入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的导入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分钟,然而“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方式,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能使学生在瞬息间就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道探究新知识;好的导入方式,还能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得到共同发展,让彼此在这交流中开启思维之门,能力得到提升。如,讲“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我选用了一幅漫画导入新课,漫画标题是《春天在哪里》,画面中央是一座房子里孩子们在齐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房子周围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根草,只有一些孤零零的树和流动的沙丘。整个画面而给人一种荒凉、悲壮的感觉。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师生共同探讨“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危害”“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青少年要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二、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注重教法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学法指导、研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新的理念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怎样学习的技能。正如托夫勒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精力放在怎样使学生参与教学中来,从而获得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请学生通过准备,调动多种智能,运用多种形式讲解一些抽象的政治概念或重点内容:按学号轮流进行课前五分钟时事热点讨论;请学生自己选择作业;请学生自己编写试题;请学生参与老师备课和制作教具,等等。学生参与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时间长了,学生便养成了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这就正式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设置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其基本方法是:学生通过观察社会,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自己的研究课题,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处理、分析、研究信息,从而提出自己的基本观点或解决办法。如学习活动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我组织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的主题是“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我与同学们共同拟定了以下调查内容:(1)20多年来,有哪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日用品正在逐步消失?(2)为什么会有上述变化?(3)通过调查,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同学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等,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比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公务员之家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打开校门,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与时俱进。放手让学生走向社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根本没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深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挑战,也将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作为承担时代特征鲜明,思想性极强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理应站在课改前列,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创新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以知识为桥梁,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学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