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生物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时间:2022-11-29 11:35:00
导语:新课标下生物教学模式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生物课的特点是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科学研究方法的相互联系。目的是要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课外实验
新课标下的生物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并不完全排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新课标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排除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教师具有控制权:决定讨论的主题,设置话语的转折点,引导学生的思路,要求学生的言语参与。笔者认为生物课堂教学可采取以下模式:
一、精心设计导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恰当的导言可以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例如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的特点可以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说明;遗传现象可以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生来会打洞”来说明;变导现象可以用“一母生九仔,九仔各不同”来说明等等。课堂中精心设计导言,恰似“引车入轨”,利用学生们的“知新”欲望引导思考,开始新知识的探索以及运用有趣的小资料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自觉思维,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强化科学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没有兴趣,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它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是学生探究的动因和目标。探究的实施既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只有在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在体验中学习,进行他们自己的科学探索。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二是可以给学生提供诸多事例,提供探究的材料;三是可以给学生提供指导,避免学生进入“死胡同”或钻“牛角尖”;四是可以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探究。
三、巧妙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考
英国一位科学家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学生喜欢听,就导致了多想,而多想就会引出多问。所以教学中有意地通过创设情景、疑问、故事和矛盾等去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要让学生愿意提问,那么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前提。教师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标新立异,这样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此外还应加强课堂问题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堂中多些指导激发,少些批评斥责;多些鼓励表扬,少些权威专制;多些民主平等,少些直接告诉结果或答案,多让学生去尝试成功或失败来获取新知。这样使学习任务处于既适合学生但又具有挑战性的水平,刺激学生进行思考、善于用脑。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再将知识拓展延伸,提出更多的问题。公务员之家
四、重视课外实验让学生走进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把那些既源于课程内容,又能够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开发成实验,或观察、或探究、或实践,则对于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有益,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许多技能的形成都是与此活动分不开的。以课外实验验证假设或猜想,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丰富生动的内涵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实验、去探索、去研究,延伸课内,充分利用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使课内理论性的知识、理论上的解题思路,通过实践、探索、论证,更好地掌握。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对他们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一旦被激发起兴趣,就会从多种信息源中找到资料,学会自己学习,举一反三。这种终生学习的能力,是许多学者和科学家都具备的。
- 上一篇:食品代言问题产品连带责任的法律思考论文
- 下一篇:经济法的法律责任体系内涵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