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会价值观教育特色论文
时间:2022-10-16 03:40:00
导语:高校学生社会价值观教育特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科学理解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讨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有助于我们及时准确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增强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有效性
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表现是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后的外化程度。我们认为在当前条件下,提高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可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挖掘内因,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目标由社会规定变为自我设定
当前理论界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时,多注重外部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这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但如果仅此而已,忽视了个体自我教育的根本作用,那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价值实现上就会存在困难,在解释力度上也会有所欠缺。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目标由社会规定变为自我设定。
1.自我分析,实现映像自我对本体自我的观照
马克思指出,“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说来实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就是说,主体总是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就像一面面镜子,主体是照镜子的人,这样主体在一面面的社会镜子中就形成了一个个自己的映像,从而产生本体自我与映像自我的二重化。本体自我是真实的主体,而映像自我是主体在环境中投影而形成的映像。主体正是通过观察自我在环境中的映像,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并以此为依据来教育和改造自己。这就促使我们可以从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氛围建设人手,大力宣传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忠实践行者,实际地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性、可行性、普遍性,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最大程度上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让他们以此价值准则作为分析和判断自己的重要参照系,并通过自我反省或与别人的比较,观察和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相背离,从而对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实践行为作出评价,力求使自我变得更加完善,更加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挑战。
2.自我调控,实现理性自我对感性自我的驾驭
当大学生作为自我教育主体站在理性应然的角度来审视自身时,就产生了理性自我和感性自我的二重化。理性自我对感性自我一方面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即控制、削弱和扭转不合理的感性需求,引导和发展健康的感性需求,从而确保感性自我合理、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理性自我还能够对感性自我进行肯定和调整,即对感性自我做出具体分析和整体性评价,对合乎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规律、有益于个人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部分予以肯定并提供实现的条件,确保感性自我的合理需求分步骤、分层次地得到满足。这启示我们,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碰撞、交融与冲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激烈的今天,大学生作为自我教育的主体,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标准,对自我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积极地开展斗争,以理导欲,解决理欲矛盾。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抹杀、消灭大学生的感性需求,而是要让他们超越感性自我的局限,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设定的目标,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自我有一个理性和客观性的把握,以理性自我合理调节和控制感性自我,使感性自我得到升华和超越,进而实现自我从“自然人”向“道德人”的转化。
3.自我发展,实现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的引导
当个体站在未来视角上,按照一定标准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设计时,就产生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人正是按照这种理想自我的尺度来教育和改造自己的。所以,大学生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设定为理想自我的标准,这样才不至于在个人发展中产生偏差。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既定的存在,代表着社会共同体的普遍态度和价值导向性,体现着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和规范性,所以大学生应该自觉将其内化于心中并形成理想自我的目标,以此对现实自我进行引导和规范,从而使现实自我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达到新的境界。在提高认识、增强实力后,大学生还要自觉进行道德实践,积极参与和谐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爱心奉献等种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二、重视外因,构建高校各种力量的联动机制,形成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风尚
协同论认为,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各子系统的系统行为能产生出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和联合作用。因此,我们应着力构建高校各种力量的联动机制,力争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做到协调配合、功能互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
1.要充分发挥各门课程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首先,要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哲学社会科学等课程的教学之中,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系列精神,落实教育部、教育厅的相关要求,通过集体备课,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其次,要积极探索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小组辩论、网络论坛、指导课外阅读等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育人模式,加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服力、感召力,让大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方法得到潜移默化的教益。最后,要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融入教师备课、教学、答疑和考试的各个环节以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地接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2.要充分发挥校内各类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橱窗等学校各类媒体要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大学生作为一个冲突与稳定相依、个性与归属同在的青年群体,他们一方面追求新奇的变化和挑战以及个性释放,希望自己成为有独特风格的人;另一方面,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尊重社会美德和公益,希望并主动与群体保持一致,并以这种一致获得群体的认同。因此,这些媒体要因材施教,紧密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有分别、分层次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注重增强宣传教育的亲和力,尽量减少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努力使大学生感到亲切,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必须要注意的是,只要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是积极健康、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那么无论他们在具体的思想、道路、职业和生活上做何选择,都应当受到媒体的肯定和尊重。
3.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表率作用。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价值示范的导向作用比价值规范的导向作用更有说服力,教化效果更明显。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仅是规则建设,更重要的是行为建设。在高校里,就是要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使价值示范与价值规范相吻合,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表率,为大学生的价值行为作出榜样。否则,教师说一套、做一套,学生就不会相信教师所宣讲的道理,就会削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人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实践锻炼,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际行动,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其次,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肩负起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的引导责任,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再次,要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了解、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当今前沿技术,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用自己的学识魅力教育人、塑造人,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公务员之家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关注,多方协调,齐抓共管。目前,必须突出重点,找准着力点,注重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体道德素质,外化为个体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才能在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余风满.发挥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康厚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
- 上一篇:初中生数学兴趣与数学成绩关系论文
- 下一篇:故事初级阶段数学教学中应用论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