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村教育改革措施论文

时间:2022-08-07 05:34:00

导语:现代农村教育改革措施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现代农村教育改革措施论文

论文关键词】陶行知乡村教育农村教育改革

【论文摘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为世人所推崇、所敬仰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理论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关于农村教育的理论实践和探索一直光芒四射。对我们农村教育改革有着极其重大的启迪意义。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杰出的思想家,革命活动家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对中国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始终将教育摆在极高的地位。认为“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兴国的根基在于提高人民的整体索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唯有大力发展教育。他在<教育研究法)中深刻指出“苟无多数健全之公民。利害洞彻。时势明了。取鉴先觉。各尽其职。则有倡无和。事卒不举。一公民也。实共和之长城也”。国家未来繁荣富强的担子。必将不再是个别英雄人物的事情。而是要广大人民群众去共同承担。“以普通教育为根本。以造成健全之公民”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一个农业大国中。乡村教育自然便成为陶行知先生关注的中心和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他关于乡村教育的思想对当今我国农村教育改革有着极其重大的启迪意义。

一、陶行知乡村教育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者。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认识到热爱祖国。就是要爱“中华民族中最多而最不幸之农人”。他号召一大批人才把整个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给农民“烧心香”。献身农民的乡村教育事业。提出了通俗易懂而又博大精深的乡村教育思想。

(一)乡村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认为中国传统教育实际上犯了方向上的错误。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中国向来办的教育完全走错了路。”尤其是农村教育,它完全脱离农民的需要、农村农业发展的需要。背离了农村的教育发展规律。“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子不造林。~他教人有荒田不知开垦。有荒山不知造林。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格外穷,强的变弱,弱的格外弱。”∞这是一种误国愚民的害人教育.一种“坟墓式”的教育。陶行知认为如果这种农村教育不及时悬崖勒马.它对整个中华民族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是不堪设想的。提高农村教育在整个民族教育中的份量。重视乡村问题是时势所需。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之百分之八十五。这就是说。全国有三万万四千万人民住在乡村里。所以乡村教育是远东一种伟大之现象。凡关心世界问题的人们。决不至忽略这种大问题——无论办得好不好,中国的乡村教育关系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民。”0这样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发展,走向繁荣富强必须处理好农村问题,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一切都只是泡沫。甚至给后代人埋下更大的隐患。重视农村教育,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乡村教育的内容和作用

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必须以农村生活为内容,必须在农村生活环境中去学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和。这种目的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只会读书。还要能适应社会。发现社会。改造社会。这是一种活的能力,必须在广阕的生活环境中去培养。必须打破旧的传统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隔绝的现象。要让教育走向社会。乡村生活环境就是乡村学校。陶行知描述乡村教育学校的具体面貌时说。“他头上顶着青天。脚下踏着大地.

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室.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他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学生。”0他认为我们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乡村生活就是乡村教育。乡村生活环境就是乡村教育内容的重要源泉。要用与农村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来培养学生改造乡村的活的能力。在晓庄师范。学生除了在校受教育。还要走上社会,参加农业生产,进行科学种田;在山海工学团、养鸡工学团。陶行知更是要求学校、工场、社会打成一片。深入生活实际。让教育走向生活。

与此同时陶行知更加重视小学校的教育作用。他认为“庙小乾坤大。天高日月长”。小学校虽“小”。小学教师虽“小”。小学生虽“小”,但关系的事体则是很大的。他说“一个学生之好坏。关系全村之兴衰”。一个地方如果能够办好一所小学。那么这所小学简直可以成为改造这个地方的中心。特别是在中国农村。全国有100万个乡村。如果每个乡村都能办好一所小学。天下国家。将受益无穷。因此,陶行知发表宣言书,向全社会宣告:“我们的新使命。是要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然后通过这些小学校“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④这些新生命是祖国明天坚实的后备力量,是民族获得解放发展的希望。抓好小学教育。就等于抓住了祖国的未来。

陶行知还明确指出教育必须和农业携手。“科学必须下嫁。知识必须给予农民”。他已经明确认识到。“科学为近世文明之特彩。西方富强之源泉”。“欧美各国实力强大。都是应用科学发明的结果”。0都是以科学作为指导的。而中国长期积弱积贫。也是以无科学作为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乡村教育中。培养改造乡村社会的活的“新农民”必须具有科学的头脑。以科学武装自己。科学教育是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农民的科学化、农业的科学化、农村事业的科学化。就要懂科学、用科学、发挥科学的实际作用。为此。陶行知开展了大量的科学教育试验,在晓庄师范。他组织学生成立了科学社。尤其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生物科学。在山海工学团。科学训练被列为六大训练之一。农村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乡村教育只有实现农科教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才达到乡村教育的初衷。

(三)乡村教育目标

中国的长足发展和稳定繁荣要靠农村的稳固发展.然而自古以来。中国农村的贫困都是不盲而喻的。缘何农村经济迟迟不能快速发展?其中的原因很多。我们不能也无法罗列。但可以确信这是一种农村综合症。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是根源之一。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保守、愚昧。依赖的恶习。严重遏制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陶行知认为要改变现状。“我们要想建设新中国。必须用教育的力量来唤醒老农民。培养新农民。共同担负这个伟大的责任OH@为此他立志“要筹建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供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一心一德的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这种“新生命”。这种“新农民”。便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的。不仅能够适应现在农村现状。而且能够彻底地改造农村。适应未来农村发展的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新式农民。

学生是教育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川。培养教育主体的独立意识就要充分调动学习个体的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而不是由教师代替学生。将教师的意识强加给学生。“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并且为他们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为此。陶行知提出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等“六大解放”理论。他号召大家要“跟人民学,跟小孩学”。要充分相信儿童的力量,不断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同时“我们教育儿童。就是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力量为转移。”@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引导儿童的全面发展。儿童是祖国明天的希望。乡村小学教育一定要至始至终以儿童为主体。这在他的(JL童年献耿>中就充分表达了这种思想。他说“不要你哄。不要你捧。只要你懂——懂得我们还是tJ,JI,童。不要教成小老翁。”0要把儿童培养成一个“自觉”、“自动”、“自治”、“自立”、“自强”的人。对那些没有腐化的青年农民也同样如此。我们“做民众运动。是要陪着民众一起干。不要替民众干。”要培养农民独立完成能力。要他们亲自去做。亲自到生活中去实践。陶行知还作<自立耿>勉励农民群众要自强自立。诗中写到:“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是好汉。”o乡村教育就要培养出这种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及改造社会的精神的具有独立主体意识的“活”的灵魂。

(四)师范教育是乡村教育的根本

“师范教育可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陶行知认为学生出自教师,教师来源于师范。师范教育才是全国教育的重头戏。“师范学校负培养改造国民的大责任,国家前途的盛衰,都在他手掌中。”0他要求打破传统的“创造书呆子”式的师范教育。否则,“这些大书呆子分布到小学里去。又以几何的加速率制造小书呆子。倘使再括[刮卜一阵义务教育的大风,可以把书呆子的种子布满全国,叫全国的国民都变成书呆子!中华民国简直可以变成中华书呆国”。o因此陶行知认为“要想小学办得好,先要造好教师;要想造就好教师,先要办师范学校,造就教师的教师。”所以陶行知立志不仅以前为师范教育努力,而且“现在正是为师范教育努力,以后仍是继续为师范教育努力。”o

乡村基础教育的重任必须要有优质的教师来承担,陶行知认为。许多乡村教师并不知道老百姓送子弟入学,“便是不知不觉地把整个家运交付给小学教员。小学教员教得好。则一二十,一二百家的小孩子可以成家立业。否则,变成败家子,永远没有希望了。”再大一点说,教师关系到全村之兴衰。国家之兴亡。“国家设立小学,是要造就国民以谋全民幸福,因此,全民族的民运都操在小学教员手里。德国战胜法兰西。归功于小学教师,这是人所知道的。中国之所以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和帝国主义宰割,追到根源。也要算教书先生为罪魁。这也是我们所不能否认的。所以小学教师的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0所以陶行知高度重视教师的整体素质对教育的作用。他认为传统教育中“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o"0教师成了传递知识的话筒。而真正“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0不是拿书本去配学生,或拿学生去配书本,把一切活生生的东西往死里教。人类历史的年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新生事物、新生学科层出不穷,教师不可能将这天地间的奥妙为学生一一解说,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去继续独立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意识.教会他们学习研究的方法,这才是教师的责任所在。

另外,陶行知主张教师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要向学生的“学”看齐.“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教师不能一意孤行,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始终放在主动地位,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吸收新知识,给自己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今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0抓好“三农问题”,重在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这是由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的。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势。农村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关系到中国教育改革的成败。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就对我们当代农村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视其为科教兴国之前提条件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农村既是中国扫盲落后区,又是人才资源的宝藏。农村教育是立国、兴国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农村教育服务农民大众”这一目的,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取得迅速发展。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跳龙门”式的升学教育仍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主体。培养善于考试的学生。提高升学率是这种教育的内在实质;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人才,只是外在的宣传口号。它使农村极少数一部分,往往是其中优秀分子跳出农门,走上远离农村的道路,但同时也给农村留下大批难以肩负农村农业生产的毕业生。增加了农村负担,使农村问题进一步恶化,严重违背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今天中国农村教育必须全面推进“活”的素质教育,杜绝“唯升学论”,要结合农村实际增加新课程,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目前中国农村经济仍然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西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办学条件。没有教学仪器,实验器材,甚至连书本,粉笔都没有。一些小学生辍学,其主要原因也就在群众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无法供给孩子上学。所以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经济支助教育.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只有这样实现教育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中国农村教育才有出路。

(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师范教育可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加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农村基础教育的关键,也是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的重要保证。现在许多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高,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成了教师一己之事,只管自己教,不管学生学;只讲进度,不讲质量。最终造成学生学不好,教师懒得教的恶劣局面。这些问题对农村教育发展造成了巨大阻力。提高农村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参加培训,培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信念。已经是农村教育迫在眉睫之事。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予大力支持,拨出专项经费用在农村学校的师资培训上,让农村教师拥有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加强师资培训,实现教师再教育,努力做好教育科研,捉高道德文化修养.为农村教育做更大的贡献。

(三)改革农村教育的课程与方法

农村教育必须深入农村生活。加快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农村教育是培养“伟大的新生命”的活教育,而不是“创造书呆子”。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把升学作为指挥棒,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脱离农村生活实际,“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现象仍然严重。其最直接的表现就在课程设置上。一些学校在体育、美术、劳动技能等一切与考试无关的课程上相当薄弱,形同虚设,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农村基础教育要深入生活实际,以文化科学教育为主。有区别有重点地设置一些与农村政治、经济建设相关的课程。发挥农村教育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以邓小平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方式。提高种田的科技含量。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并依据各地实际情况,为农村开办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推动农业快速发展。公务员之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真实写照。他怀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宏伟志向,为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我们的楷模。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乡村教育思想对我们审视当今教育问题很有启发。对我们今天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有重大的借鉴价值。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中极为珍贵的理论财富。值得我们不断加以研究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