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程教学创新论文

时间:2022-08-03 11:32:00

导语:选修课程教学创新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选修课程教学创新论文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选修课程实践中,出现了学生过早偏科、走班制度不适与跨级选课不当等问题。在当前高中新课程推进过程中,需要强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理念,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加强对学生选修课程的指导,避免学生选修课程的随意性;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学生学习的稳定性: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程;选课机制

从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状况来看,各地在选修课程实践中先后取得了不少经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也曾出现过学生过早偏科、走班制度不适和跨级选课不当等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理念出发,进一步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和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从而促进高中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

从高中课程结构来看,课程的多维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特别是在制度上,作为必修课程,规定了必修的学习领域,保证学生对每个领域的相关科目都有所了解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避免学生过早的偏科;作为选修课程,兼顾了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及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学习兴趣。在高中新课程选课机制实施的具体环节上,有些省份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学生有时对基础性学科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偏低,致使他们所选的课程随意性偏大、所获得的学分分配过于平均;学生有时选课只考虑眼前某一方面的兴趣或需要,使得他们所选的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学习模块与自己的预期发展方向缺少相关性。究其原因,一方面,选课指导缺位,师生均注重学生在校的近期需要,忽视学生离校的长远发展,从而出现了学生能力的结构性失衡;另一方面,选课操作不当,师生均重视选修课程的数量,轻视选修课程的质量,进而造成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偏差。基于此,形成地方、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动态化的选课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在地方层面上,教育管理部门应完善动态化的管理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督导和管理,加强高中选修课程师资的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学生选修课程研修计划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帮助学校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为高中选修课程的质量和效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在学校层面上,学校需要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为尽可能地减少学生选修课程的随意性,学校应该积极地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建立有效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在具体实施中,需要进一步强调课程设置说明的科学化和增强选课指导手册的灵活性。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应不断调整班主任制度、导师制度和辅导员制度,逐渐改进学生咨询制度和学生互助制度,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保障。

在教师层面上,教师需要实施动态化的选课指导。班主任及其他教师都应积极地参与指导学生的选课活动,与学生建立相对稳定而长远的联系,为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多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在理论上,选修制和学分制以促进学生个性学习为根本旨趣,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作出选择,这是选修制度的基本准则;在实践中,选修制和学分制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基本取向,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基础和发展潜能进行选择,这是选修课程的终极目标。教师实施动态化的选课指导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在保证必修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在保证能够修完必修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应力所能及地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在高中新课程选课机制实施中,笔者了解到,无论在地方层面,还是在学校层面,在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地方层面,在第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山东省在总结第一轮新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义》等一系列文件,实施了课程规划审查、备案与公示以及网上选课管理等多项制度。江苏省作为第二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该省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提出了选修模块课程开设指导意见,列出了不同类型学校全面开设选修课程的时间表。在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福建省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推进状况,要求学校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模块开设选修课程。

在学校层面,在第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海南省海南中学开设了所有的学习领域14个科目的必修课、选修课和100余门校本选修课。在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天津市新华中学为尽可能地减少学生选修课程的随意性,他们积极地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建立了有效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在第四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利用领域资源与选修课程链接,编制了281门校本选修课程。

二、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

从高中课程设置来看,课程的多元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宽泛的领域。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特别是高中一年级后期到高中二年级,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修不同科目、不同模块的课程。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走班制度的建立是必然的。就高中新课程走班制度实施的具体环节来看,在普通高中已经或正在实行的类似于读大学的走班制度曾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学校层面上,存在着如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问题;在教师层面上,存在着如专业背景、学术水准、授课科目、课程衔接、时间安排等问题;在学生层面上,存在着如学习科目、学习模块、学习基础、学习用具、学习精力、学习衔接等问题。这些都是在新课程实施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其原因,可能会涉及众多方面,不过,从笔者掌握的情况看,行政班管理与教学班管理或两者的结合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由此可见,为了促进新课程的顺利推进,强化行政班的塑性管理、强调教学班的弹性管理、加强塑性管理与弹性管理的协作、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行政班管理方面,学校应强化其塑性管理,保证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相对稳定性,其中实行班主任制是一项重要的举措。许多学校的做法是,高中一年级必修课的学习、学生的自习课、班会等基本上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活动。进入高中二年级,因学生的学科选择有所侧重,故行政班需进行适度调整。从新课程的实施来看,行政班的管理需要将塑性变化置于一定的可控区间,进一步加强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日常管理和班团活动指导,继续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等,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等。

在高中新课程走班制度实施中,笔者了解到,无论是在行政班管理方面。教学班管理方面,还是在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或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方面,各地都取得了不少成绩。例如,在第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山东省实验中学实行了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该校班主任主要承担对学生行政班的管理工作,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等。导师主要承担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部分责任,其中包括教学指导和班级管理。又如,在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省杭州二中建立了临时学科班的管理方式,任课教师同时作为该班班主任负责管理工作。浙江省湖州市练市中学为学生创设了“全选全走”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新模式。该校还引入了由班主任、负责心理咨询和共青团工作的教师组成的导师工作制度。导师制的引入,使学生人生规划的目的性和独立性明显增强。

三、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

从高中课程内容来看,课程的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特别是高中二年级后期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可能会依据自身的发展和需求选择不同领域、不同时段的课程。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型的跨级选课的实施是不可避免的。就高中新课程跨级选课实施的具体环节来看,目前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不能合理衔接,模块学习与模块学习之间不能实现有效互补,毕业学分与可选择学分之间不能形成和谐关系等,从而出现了学生的跨级选课不当以及他们的选课初衷与学习实效形成较大落差,进而导致了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结构性破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课程标准、学科教材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师生有时缺乏对自身发展的正确判断,对自己的知识经验、发展潜能等估计不足。由此可见,为了促进新课程的顺利推进,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是不可或缺的。

在地方层面,教育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督导,加强选修课程规划及实施的调控,特别是针对高中生在选课过程中所遇到的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困惑,提供必要的调控。教研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加强选修课程教材实施的调控,真正为高中选修课程的质量和效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措施保障。

在学校层面,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选修课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在学生选课方面,学校应该对他们进行详细、具体的选课指导,必要时面对面地解答学生关于选修课程的疑问和困惑。同时,建议学校发挥家长联席会的作用,向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精神,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的发展需求进行课程规划,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

在教师层面,教师需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实施动态开放的选课指导,及时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在指导学生选课过程中,教师应将二者相互搭配,使学生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协调进行。在新课程实施初期,笔者不主张在一定时间段内让学生集中学习必修课程,而另一时间段内让学生集中学习选修课程。经验表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协调进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的欲望,使他们不至于在必修课程的压力下产生厌学的情绪或偏科的现象。公务员之家:

在高中新课程跨级选课实施中,笔者了解到,无论在地方层面,还是在学校层面,在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方面,各地都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山东省高密市第二中学在保证开齐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从课程架构要素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奠定了基础。该校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照模块、系列、学分、学时等作了具体安排。**省海南中学在保证开好全部必修模块的同时,安排了灵活多样的选修课程。从课程内在机制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保障。该校结合学生的发展状况,鼓励学生学会规划人生,要求学生选课进行三年规划,避免出于从众心理而盲目选择课程。又如,**市上海中学以课程图谱的形式设置课程,进一步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该校每学期提供200多个科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如语文学科推出“核心内容+模块选择”,数学、英语学科推出“核心内容+层次选择”。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系统建构了选修Ⅱ序列校本课程框架,包括限选类创业设计、团队领导等6门课程和任选类心理教育、生活技能等6类课程。此外,国内一些高中学校研发了网络选修课程资源,有效地实现了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跨区域的选修课程。

从八年的高中选修课程实施状况来看,各地在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和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并为我国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