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管理缺点论文
时间:2022-08-01 05:07:00
导语:传统教学管理缺点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传统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是否适应现代高校的发展,已经在理论界形成了否定的共识。基于此种认识之下,本文分析了高校传统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弊端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行政型弊端
引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校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在经济转型期的今天愈来愈凸显其不利于高校发展的种种弊端,所谓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是利用行政方法进行教学管理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用行政的权威性代替了学术的科学性,实行权威性的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进行教学管理。此类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能使教学资源达到高度的集中,避免各种教学资源的浪费,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了一些弊端。概括起来讲,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行政权力的管理而忽视学术权力的管;二是重视共性的管理多而忽视个性的管理;三是偏重低层次的管理,忽略高层次的管理。
一、行政型教学管理弊端的主要体现
1.1是计划内容的高度统一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行政型的管理模式之下,使其教学管理也概莫能外,统一的考试形式遏制了学生的创见意识;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陈旧;统一的课程设置及统一的教学大纲使得课程选择空间变小;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造成课程结构的不灵活。这与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1.2是决策和计划的民主参与度不高。一方面,现阶段高校的教学管理往往是根据上级或管理者意图,在没有或者是不充分的科学调研情况下,以强制计划手段代替科学方法,做出的教学决策。此类决策由于缺乏科学的论证,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使得很多师生产生困惑。但迫于行政压力,众多师生只能盲目的遵照执行,这也是为什么当今高校教学效率低下,师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即使有的教学决策重视了科学调研与论证,但在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评估标准的过程中,往往还是以领导和专家的意图和意见为主,缺乏一线教师、学生和其他有关人士的参与。即使有这部分人参与,所占比例也不高。这就造成了民主参与度的缩小。
1.3是计划执行缺乏平等交流。首先,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在行政的压力下,管理者执行决策者的意图,执行者完成管理者的计划任务,一线执行者和决策者的沟通渠道无形中被阻断,在执行过程中搜集的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成为决策者的决策依据。其次,执行主体之间,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和协商,以教为主的传统模式缺少对管理对象特点、要求的分析和把握。即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也很难根据教学决策的意图去进行合理的解释,因为大家可能都是在没有充分理解决策意图的情况下盲目的执行,这就造成了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各级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成为支配教学运行的核心和主体,处于教学第一线的师生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
1.4是评价体系不科学,浮于形式化。一部分高校为降低评价成本,实行年度评价,目标下达后没有进行有效监督控制,不注重数据资料的积累和信息的反馈,影响评价的及时性、准确性、严密性、公正性。不当的评价往往会产生很多的矛盾,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劳民伤财,评价不如不评价,而目标实现情况不评价,教学管理就失去意义。评价方法的陈旧、评价理论的缺乏制约了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还有的高校教学评价主要是期中教学评估。但是,由于评价指标体系欠科学、信息收集不全面,定性方法用得多、定量分析用得少,以及评价结果落实不到位等原因,评价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二、对策建议
2.1推行弹性学制,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高校尝试推行弹性学制——适当延长学生接触社会、开展实习实践的时间,鼓励学生在有实习、职业机会的时候,先积累部分工作经验,再回来完成学业。同时,将学生参与社会实习的成绩纳入学分范畴,鼓励学生早日参与实践,积累经验。高校要“开门办学”,增加实用性课程的设置,确保学校教授的课程与社会现实、社会经验紧密衔接,并根据自身定位、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就业招聘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平台。此外,要为学生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就业指导教师,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始进行就业、创业的指导培训,帮助学生在毕业前形成切实、健康、全面的职业规划。笔者认为,弹性学制的实施,有利于克服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教学计划统得过多,培养模式单一,学时偏多,专业面窄等弊端。
2.2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增强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对于高校而言,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系统的日益复杂,高校教学管理的日益专业化,掌握行政权力者,必须有自知之明,必须认识到高校教学经验管理的局限性,传统行政型教学管理就是一种经验性思维,这就要求要本着一种开放的态度,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在教学和管理中引进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决策科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另外,借鉴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现有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框架内,建立相对宽泛的民主决策群是一个有益的选择。应该说,在这一点上,目前我国很多大学,很多大学的大学校长已有基本的共识。但仅有共识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机制性的动力,制度创新永远不可能实现,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大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2.3师生参与管理,建立教学管三方制衡机制。高校教学管理应尊重管理对象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使他们拥有充分的决策、监督等参与权力。管理者应从行政的指使角色转变为引导和服务,给老师和学生提供机制平台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应当注意的是,教、学、管三方的权力制衡具有目的共同、手段互助、交往平等等特征。学生要多一些谦虚、理智和建设性,管理者和教师要多一些理解、宽容和支持合作。公务员之家:
三、结束语
我们不能否定传统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在我国高校建设史上的作用,毕竟其在以往特定环境下的高校建设中,很大程度上减免了不必要的教育资源的浪费。但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新时期下,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也必须要做出适应性的调整,那就是行政权力的管理向学术权力管理的转变,共性管理向个性管理的兼顾,以及低层次的管理向高层次管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朱汉清,李倩.高校教学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创新理念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6.(01).
[2]张建成.提高大课教学质量之我见[J]成功(教育).2008.(05).
[3蒋平.高校扩招后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4]张红艳.提高大课教学质量的几条途径[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