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就业指身现状及思考论文
时间:2022-07-29 04:23:00
导语:高校学生就业指身现状及思考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相互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高校就业指导的作用和现状的探讨,力图寻找开展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途径和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相互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局面愈加突出。因此,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
一、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就业指导的作用
高校就业指导是通过就业指导政策与法规的教育、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对在校学生自身的素质、条件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做出职业方面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的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向,这个过程应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始终。
开展就业指导是高校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现实自我完善和可持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高校就业指导有助于教育与社会的结合。高校是社会新增劳动力“储存”与培养的基本机构,企事业是用人的主体,就业指导则是两者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高校了解了社会需要,其培养目标才会有针对性,不至于盲目培养和重复培养;另一方面,就业指导作为高校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使用情况的反馈,来指导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地克服人才的供需脱节现象,增强教育的适应性,从而促进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第二,高校就业指导有助于教育结构的调整。就业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职业变动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势及其专业构成,有效地指导教育结构的调整,以增强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第三,高校就业指导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通过就业指导,在态度上帮助学生选择职业时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引导学生将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方法上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能顺利地选择职业或获得职业;在行为上能对学生行为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二、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现状
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滞后于现实需要。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沟通社会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与职业结构的关键环节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实效,不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1_高校教育特别是就业指导教育与职业定向脱节当前,高校教育与生产实践、劳动就业相脱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一些大中专高校,虽然成立了就业咨询指导机构,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一体化的职业知识教育和正确的就业指导工作,学生缺乏关于社会分工和社会职业方面的基本知识,职业意识仍很淡薄,职业选择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2.高校尚未发挥好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
据统计结果显示,近半数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主渠道是社会上的各种宣传,这就造成学生听信一些片面、夸大的宣传和误导,形成求职和职业选择的误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帮助学生获取职业信息、形成正确的择业观的作用远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致使学生不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职业信息,不能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选择观念。
3.缺乏专职指导人员和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
在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机构设置、专职人员配备、各种心理测量及信息搜集和反馈等方面还很不完善,同时,由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非常缺乏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资料,缺乏教学经验,致使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由于受到以上种种原因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在职业定位过程中,更多地是受到社会宣传媒介的舆论引导,盲目地崇尚和向往一些“实惠”或“热门”的职业,如金融管理、律师、医生、电子商务等,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或选择目标,不能恰当地处理个人理想、特长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三、开展高校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
(一)改变观念,加大投入,提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实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制度化和专业化
高校就业指导就是为学生成才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是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现代办学的理念中,学生就业事关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深受高校重视。各级高校应加大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确保人、财、物的配备,保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破除单一的专业学术取向,强化职业训练,不同类型的高校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应不尽相同。
(二)明确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
学生就业指导需要实现专业化,指导的方法和内容要随着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而不断改进。指导者应掌握就业政策动态、供需情况、未来发展的趋势及预测,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信息;引导学生搞好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中,使用人才素质测评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国外高校就业指导的有益经验,高校就业指导应包括这些内容:
1.职业知识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三个基本问题:(1)职业是什么?即明确职业的内涵与作用。(2)职业的特性。包括职业的名称、种类、职业的社会功能、社会报酬、职业环境、职业前景、职业资格要求诸如体力、能力、教育程度、道德水平方面要求等。(3)相关法规知识。包括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合同法等。
2.职业信息分析。职业信息是关于职业和工作岗位的正确的有效的情报,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I)职业的动向,劳动力的供应与需求关系等。(2)国家就业政策与制度、产业发展政策等。(3)开展个人职业测定。(4)求职策略与技巧。其基本内容为:对学生进行模拟求职训练,通过模拟求职训练使学生指导如何撰写个人简历、求职信;通过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面试技巧,学会自我表现。(5)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被学者称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同样,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也是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树立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创业观念。
(三)掌握高校就业指导的途径与方法
就业指导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不同的行业、职业对员工的学历、素质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
1.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主要是由专职教师以课程的形式,全面系统的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合理地设计自己希望接受的专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计划和选定未来的职业。
2.学科就业指导渗透。即将就业指导渗透与高校的各门课程教学中。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职业兴趣。
3.组织职业体验。通过亲身实践以获得对某种职业的认识。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和实习,使学生经历一种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景,以增强对职业的感性认识,并在劳动实习中检验自己的各种素质,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职业知识,增强择业决策能力。
4.开展职业咨询。职业咨询是就业指导者通过与需要帮助的求职者商谈,协助他们解决选择职业、调整职业、接受训练和获得就业机会等问题的过程。主要有个别咨询、集体咨询和同伴咨询三种形式。需要明确的是:第一,职业咨询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做出职业决策或解决问题,而是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技巧和方法,协助学生查明所遇问题的性质,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克服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与问题;第二,指导教师与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要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指导教师必须做到:真诚相待、察言观色、积极尊重。
5.进行职业测验。职业测验是为甄选适合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员所进行的测验。测验包括智力测验、技能测验、兴趣测验、态度测验、气质测验等。
(四)构建人才供求信息网络
纵观就业指导的发展,它不是单纯由一个或几个人或单位就可以完成的。要切实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作用,就必须使就业指导网络化。公务员之家:
1.完善校内就业指导网络。高校应设立相关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发挥其情报功能、组织功能,注意收集职业信息,协调校内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同时,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者队伍,它应包括:高校指导机构的专职人员,就业指导课专职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辅导员以及政府官员、劳动、人事等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
2.加强研究,建立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形成高校——用人单位互动的运行机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社会支持。高校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和推荐工作,为毕业生谋取更大的就业和创业的空间;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合作,让学生有目的地尽早了解和接触社会职业,缩短学生与职业世界的距离,增加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顺利实现就业和创业提供帮助。
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首先,电视、广播、电话、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介对就业指导的介入。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同时还缩小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
总之,时至今El,高校就业指导不仅已成为一门严格的、独立完整的学科,是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体;而且是一项涉及社会、高校、家庭、企业等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各方面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做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 上一篇:农场职工代表任职报告
- 下一篇:体育课程模式创新论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