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论文
时间:2022-07-20 10:37:00
导语: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了不少新的变化,就业难成为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高校都存在不少误区,只有各方面力童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问题提出
教育是立国之本,大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之所在,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倡导建设适应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教育体制已经成为势在必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个热度还在逐渐升温。
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有毕业生145万,2003年增加到212万,2004年扩大为280万,2005年达到338万。与此同时,2003年、2004年又分别有近70万大学生未能实现就业,这样2005年需就业的大学生人数达420万,而且存在着要素供求结构的失衡,同时与社会就业高峰重叠。政府部门的精简机构,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进一步加剧了人才需求的下降。可以预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看,就业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现在每年我国都会有几百万毕业生走进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从我国人口和人力资源发展的角度,把大学生就业纳人了整个社会就业的系统进行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各行各业的竞争愈加激烈。中国的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持续的协调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从全球来看,我国最大竞争优势,就是我们国家人力资源的优势,正是这样的一种优势,奠定了我国在过去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基础。
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将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意义。本文通过使用博弈论模型,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间题与成因,试图探究一条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就业博弈模型及其分析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一个参与人的选择受到其他参与人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参与人。在博弈论里,一个参与人的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其他参与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参与人选择的函数。
(一)仅有高校和政府的封闭系统博弈分析
面临大学生就业现状,政府和高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政府该做什么?由于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不仅要引进国际型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而且要重视国内科学、技术与管理方面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并加快与国际接轨。
学校该做什么?把就业指导纳人必修课,建立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基地,多开设社会需求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培养目标与政府的工作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上存在“搭便车”现象。我们可以从“智猪博弈”模型中得到一些启示。
现代经济学理论中博弈论有个“智猪博弈”的经典案例。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就会有少量的食物投下。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一点残羹。现在的问题是:“两只猪分别采取什么策略,对自己最有利?”正确的答案是:小猪可以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需要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过程中,中央政府和高校的目标和行为标准可能发生偏离,双方博弈收益矩阵如下:
结合“智猪博弈”,分析政府和高校间的博弈过程及各自所选行动方案的原因:中央政府是以统筹全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为最终目标。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充分体现了对高校毕业生这一人才资源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青年学生的爱护和关心。对于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力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以自身发展为直接目标,更关注高校中短期内的发展问题,企图将学生就业成本转移给地方或中央政府,不管政府如何行动,高校出于短期成本收益考虑,采取不行动所得的收益都大于行动所得收益。中央政府则面对全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无法转移和逃避。由于大学生就业问题造成的社会成本具有外部性,使得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过程中,高校不行动也能在外部性中受益。
中央政府由于对全国的大学生就业抱有必须解决的义务,而且问题解决的效果会得到公众的肯定,所以中央政府会较积极的采取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仅有政府和高校组成的封闭系统中,政府的最优策略是采取行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高校的最优策略是等待,不行动,或行动迟缓。
(二)加人企业的开放式系统博弈分析
在仅有政府和高校组成的封闭系统中,政府最优策略是采取行动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高校的最优策略是等待、不行动或行动迟缓。造成这个博弈结果的原因就是博弈规则和核心指标。在“智猪博弈”这一经典博弈案例中,核心指标是一次的投食量和跑动的距离。那么改变这一博弈规则,就可以改变参与双方的支付函数,进而影响双方各自的行动。这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通过改变核心指标,充分调动参与双方的积极性。本文拟就借鉴并改进这个典型博弈的思路,分析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校来说,毕业生能否实现就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接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教育水平与质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匹配率较低,毕业生就业不顺利,造成人才浪费的同时,影响在校生学习情绪与质量,严重影响到学校今后的声誉及招生,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高校不行动或行动迟缓主要原因在于改革经费巨大,教育经费的及时足额筹集、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3.28%,并且目前部分在向贫困学生的资助上倾斜,这使得高校的改革经费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
国(境)内外组织、企业家、慈善家捐赠建设高等学校基础设置,在国内高校设立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奖教金及其他高等教育发展基金有效地解决了高等学校改革经费的不足。据统计,在1997年高等教育经费中,国家财政性投人只占65%,而其他渠道经费已占35%。从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年科研经费过亿元来看,非国家财政教育事业费投人正在成为支持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将企业引人到高校改革的行列,使企业进人到大学生培养过程,打破大学生培养的封闭模式。这可以使其他渠道经费超过35%,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压力;另一方面,一旦博弈规则以及博弈的另一方发生了变化,高校就必须重新审视它在博弈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它所应当采取的最好策略。
校企合作将会改变仅有高校和政府的封闭系统博弈的博弈规则。成功引进企业后,政府将退到宏观调控的位置上,通过政府对企业以减税等提供政策上的扶持,由企业在人力资本需求的特点,从市场微观上实现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的引导,从而影响博弈双方各自的支付函数。
完全信息条件下,高校和企业作为博弈双方的博弈收益矩阵如下:
对于企业来说,每年都有大学毕业生补充到他们的人力资源队伍中,大学毕业生构成人力资本的一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具有资源和高素质人力资源需求,这是双方达成合作的前提。高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形成的无形资产,足以吸纳部分企业资源,从高校方面看,这是双方达成合作的前提。人力资源竞争,是各大企业竞争的熏点之一,谁赢得人才,谁就能赢得市场。从博弈收益矩阵来看,“合作”环境下造就出的大学毕业生具备基本适合企业需求的设计、开发、实践能力等基本素养,这正是现代企业追求的高层次人才所必的素养,因此R,>R3。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从学生毕业后提前到人学后。企业有合作与不合作两种选择,高校也有合作与不合作两种选择。由于企业手中资金的部分可以作为国家财政教育事业费投人的有利补充,企业在这场博弈中占有主动权。高校如能看到双方合作的前景,就应该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合作意愿,跟踪了解市场需求及其变化,选定适合高校目前定位的部分企业,主动交涉,明确确定双方合作态度的基础上,在尽短时间内在合作范围、资金等各方面达成协议,由双方共同研讨制订培养方案。合作前后高校的收益存在以下关系:r,>r,。从双方合作前提及合作所得到的收益来看,双赢的博弈结果使高校与企业没有理由拒绝合作。
三、对策
(一)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与改革
首先,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
其次,扩大毕业生人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生加人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第三,鼓励大学毕业生出国进一步深造。当前可以鼓励经济条件允许的大学毕业后到发达国家深造,学习国际一流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第四,鼓励大学生到条件艰苦地方就业,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第五,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
第六,完善有关人才及劳动法规。使用人单位、高校、大学毕业生都能在人力资本交易中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走开放办学的道路,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
高等学校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的后盾和依托,政府通过制定政策,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将研发经费一定比例地用于产学研合作及大学生“订单式”培养。尝试“订单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匹配不足问题。
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将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思维方法、科技成果产业化等与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通过大学建立与市场(企业)密切联系,跟踪了解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并尽快在所有的教学领域中对此做出反应,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紧密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快高校改革,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决定专业设置时,应先做好详细的市场调查工作。通过对企业的调查,了解每种专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地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市场上各种人才的需求量,在此基础上,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重新设计和调整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目标,优化和整合课程,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建立双边、多边协作机制,进一步缩短大学教育的时滞性,提高大学生市场适应能力。
总之,大学毕业生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其合理有效配置,不仅对国家、对高校还是对毕业生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要想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那就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及个人各方面的努力与协作。
- 上一篇:党建发展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 下一篇:小学生国旗下展望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