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论文

时间:2022-07-19 01:09:00

导语: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迫切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高需要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而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教师职业幸福度、教师教学科研素质、教师教研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教师专业化的历史概览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在我国,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2004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明确界定了“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教师专业化(TeacherProfessionalization)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2004年我国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试验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高中教师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所形成的教育理念(教育的价值观、平等的师生观、科学的教学观、正确的质量观等)、专业知识结构(学科知识、专业理论、实践知识)、以及能力结构(教学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全面的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都严重不足甚至是畸形发展,诸多方面滞后于新课改的要求,亟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撑。

(二)高中教师专业化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7年12月,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与山东省潍坊市教科院启动了“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项目研究。下面结合相关调查结果分析说明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1、高中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素养问题

通过“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高”项目针对我校的调查,发现我校教师在教学素养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在师生关系方面,没有完全建立起平等、民主、尊重和信赖的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②在学生观上,部分教师还没有做到用发展的观点、多元化的观点、主体独立性的观点去认识和对待每一位具有鲜明个性和无限潜能的学生;③在情绪控制方面,部分老师缺乏控制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④在课堂驾驭能力方面,部分教师缺少成熟有效的课堂管理经验,应变能力不强;⑤在教学能力方面,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紧凑、科学,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没有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存在的问题说明,教师在长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形成的教育教学观念、学生观、教学能力、教学行为、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方、法制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滞后于新课改的要求,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回归,迫切需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2、高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指数”问题

据《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12日报道:全国有47%的教师认为压力比较大,34.6%教师认为压力非常大,29%的认为比较严重,30%的工作严重倦怠,38.5%心里状况不太好。有关资料还表明,中小学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如果有机会,50%的中小学教师希望改换工作,只有17%的教师愿意终身执教。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教师普遍工作压力感增大,工作力不从心,职业倦怠,表现在情感衰竭、消极冷漠、认知枯竭、个人成就感丧失等方面现象的存在,客观上有应试教育带来的,同时,也有来自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主观上的原因(例如爬山的不同感受)。要改变这种实状,在规范办学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地通过学习、实践、体验、反思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生命质量。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高中学校的师生关系问题

师生关系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学生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温暖、开放、支持性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学校的归属感,并能促使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

专家调查结果:我国心理学专家谢千秋以“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师”为题,在42所中学91个班对441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喜欢的教师的特征排在前三位的有:教学方法好;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学生不喜欢的教师的特征排在前三位的:对学生不同情,把人看死;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一般认为,教师知识广博就能受学生喜欢。实际并非如此,教师的知识准备的程度和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只有较低的正相关,而教学效益的高低与教师的专业素质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必须通过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行为、教育教学方法、职业情感、师生关系等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去赢得学生。反之,就要被竞争激烈的时代淘汰。

(三)教师专业化是提升高中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则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办学层次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更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需求。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

(一)努力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指数。很难设想,一个不幸福的教师会喜欢这个职业进而去自觉地发展自己的专业,因此,首先要让教师成为幸福的人,这是教师自身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针对这个问题应积极创造条件,提高老师们的幸福指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基本条件。主要途径有:

(1)坚决落实教育改革精神和各项政策,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包括按要求不侵犯教师的休息权利、保证节假日时间、取消晚坐班制度等。(2)加强人性化管理,体现以人为本。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式化、事务化的管理为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师为本,努力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管理更贴近教师的心灵。如学校领导情感上对教师的倾听、交流,不搞教师间的恶性竞争,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等等。(3)丰富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学校利用课余、节假日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4)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工作的隐性动力。学校积极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为教师提供交往的机会。在有可能引起不和谐的评优晋职、奖金发放等方面,学校坚持公开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多渠道、多方面进行疏通、劝导,平衡教师心理。

(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能够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在职培训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实实在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个人反思与行动是教研活动的亮点,交流与合作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长点。其策略、内容结构有:(1)研读反思,学校提供教学科研读物,教师每学期写反思笔记。(2)课例会诊,对教师的教学设计,通过实践、会诊、再实践、再会诊,以形成最佳的教学设计和新的教学策略;引导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解剖与学习讨论,使其获得感悟。(3)课题研究,学校积极申报、承担研究课题。(4)专业引领,由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参与并主持的专题讲座、现场辩论、专题探索、课题实验等研修活动。(5)教师交流,采取包括导师制、同课题听评课、教研组研讨等形式,解决青年教师的培养、课改中难度较大、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学校根据大家共同关注的教育教学问题,选择某一主题举办论坛或专题辩论;整理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成果、案例等,采用集结成册、网页、博客等形式公开展示。(6)教学反思,教学相长模式倡导的理念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社会、师生与网络互动,其核心思想是教学反思。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学生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才能真正认识事务的本质,教师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阵地,要实现教师专业化和有效教学的双提高,就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新课堂

教学的模式变革,核心是突出“学为主体”。美国的一所学校,引用学生的一句话“我听到的,我忘记了;我看到的,我记住了;我做过的,我理解了”作为办学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彰显了学校科学的办学理念,认识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发挥程度与学习效果的联系。

我校为实现创建了具有特色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的新授课教学模式和“五环节、互动式”复习课教学模式。学校为确保教学模式的实施,制定了“诸城一中课堂教学六项要求”。①课堂教学必须要有“课时学案”,课时学案要规范、实用、有效。课时学案务必要突出体现学生的参与、自学、活动。②上课老师讲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记忆、背诵。③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看书、看讲义(尤其是文科学生),要让学生总结提炼要点,变成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回答。④每天每个班级上课结束前必须要有当堂检测或二次过关,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⑤学生使用的材料必须要经过选编、重组,不准使用现成材料。⑥布置作业分“必做”和“选做”,选做用“※”标出,还要单独布置“加餐作业”。凡是布置的作业必须要批改,不布置不批改的作业,高一、高二要全批全改,高三每班至少批改60份。

2、开展系列课堂教学比赛

每学期或者学年举行全体任课教师参加的“课堂教学大赛”。其主要目的:给全体教师们提供一个展示、借鉴、交流的平台,推动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四)科学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工具、手段、方法科学,就会使教师不断工作的幸福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如果评价的工具、手段、方法不科学,就会使教师失掉工作的幸福感,产生职业倦怠,丧失工作热情和工作创造性,从而导致教师专业化水平停止,甚至下滑。为了避免或者减少第二种现象的,我校实行了以下评价措施。

1、实行安全、人本评价,引导老师自我反思、改进

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和学生健全发展,学校参加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与潍坊教科院启动的“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项目研究。该项目组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为目的,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心里健康、教师师生关系和班主任班级管理等五个专题进行测评。测评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教学观念测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测评、教师心里健康测评、教师师生关系测评、班主任班级管理测评

学校通过测评,从更精确的维度和更准确的数据中,掌握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学校了解到与全市全体参评教师相比,我校教师在尊重、理解、公平、信任和规范行为维度均高于平均水平;我校教师在了解学情、课堂管理、评价反馈、师生互动维度均高于平均水平;我校教师在组织教学维度低于平均水平;我校教师在知识技能、课堂参与和情感体验维度均高于平均水平;我校教师在师生关系、学生观、教学观、情绪控制、课堂驾驭和教学能力维度均低于平均水平。等等。

教师通过测评,更准确地了解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信息,尤其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从中发现自身专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这种评价的优点:一是工具科学;二是评价手段先进;三是理念“以人为本”,四是安全。老师们都一致认为这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反思、改进活动,对促进我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2.实施教科研管理评价制度。

自2006年开始,我校制定实施了“六个一”管理制度。

“六个一”的管理措施:(1)“六个一”的内容:①每学期搞一项调研(形成调研报告);②每学期写一本读书笔记。③每学年写一篇论文(或经验总结);④每学年搞一项小课题研究;⑤每学年开展一次学术报告;⑥每学年订一份专业报刊。(2)将“六个一”的完成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和科研成绩综合评价。学校对教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颁发特别奖。

参考文献:

[1]谢千秋.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师[J].教育研究,1982(2)。

[2]蔡宗模.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的发展.教育探索[J],2007(2)。

[3]鲍东明.高靓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啥?还缺啥?[N].中国教育报,2007-4-28。

[4]孟宪乐.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策略.中国文化出版社,2005。

[5]教育部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出版社。

[6]武丕才,冯宏岩:关于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7]陈新文: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