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15 04:06:00

导语:建构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构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文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以《风波》一文的教学为例阐释了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教笋暇计模式在教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主要教学环节有:围绕核心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征,设置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协作会话,完成意义建构;把握评价方法,完善教学模式。最后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成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要主动地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习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根据这一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我们提出了一种教学设计模式:以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结合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内容特征制订教学目标,然后,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紧扣“问题”设计学习情景、信息资源、认知工具、自主学习策略等,在此基础上,精心考虑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组织指导、协作会话、强化训练等问题,最后是学习效果整体性评价。

为了验证这套教学设计模式,课题组组织教师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试用,在实践应用中证实了这一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与可行性,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模式。

本文就以语文课中《风波》(杨干忠《大学语文》,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一文的教学为例来阐释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1围绕核心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问题的选定是教学的核心。一旦选定就要围绕这一“核心”设置教学情境,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实施效果评价。问题可以是某一项目、某一课题、某一主题、某一案例、某一事物或某种矛盾。《风波》一文是以“辫子”为线索铺排结构的。“辫子”就是一个核心问题,是关键,抓住这一关键,制订相关的教学目标。

对于《风波》一文,可以确立总的教学目标,一是了解历史,二是学习小说刻划人物的技巧。具体说来,可以有这样一些目标:通过辫子了解清代、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演变情况;文章如何以辫子为线索反映辛亥革命前后的风云变幻?文章如何借辫子这一事物组织一系列的情节和细节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当然,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因为不同的学生其知识经验、兴趣爱好等不相同,所以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这与总体教学目标是不冲突的。

2分析学生特征,设置教学情境

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生对清代及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普遍缺乏了解。对于这样一种情况,教学者就必须设计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中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风波》一文时,教师借助媒体搜集一些形象直观的资料,如满清男子拖着长辫的形象;清初汉人反剃发斗争的史实;太平军(《风波》中称之为“长毛,’)剪辫蓄发的图片资料;辛亥革命前后穿洋服剪辫子的风潮。通过这些形象资料让学生对“辫子”的历史有个较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形象的资料把学生引人到一个他们意想不到的情境:一条辫子竟然关乎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这一民族、这一国家的无数子民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情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辫子”的兴趣,从而推动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理解、钻研学习内容。

3设计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策略的设计有多种,比如前面论述的学习情境的设计,还有如信息资源设计、认知工具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

就以信息资源设计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学习情景中嵌人大量的信息。《风波》一文所涉及的背景有丰厚的历史内容,它既涉及到辫子在清代社会中的地位及其演进历史,又关联到辛亥革命发动剪辫易服运动的目的、过程与结果;同时,它又是张勋复辟事件的投影。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小说的内容、主旨,必须首先让他们了解有关的历史,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认知工具,包括查阅什么样的资料,查阅这些资料有什么途径和方法,并根据教学目标对查阅到信息资料进行筛选。教师针对不同情况作出适时反馈。

4组织协作会话,完成意义建构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譬如小组协商讨论等,并对协作会话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的知识的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认识。在《风波》一文的教学中,根据核心问题和教学目标,在学生占有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协商:七斤、七斤嫂、赵七爷等为何那么重视辫子?辫子在人们心目中显得如此重要,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围绕“辫子”小说作者安排了哪些细节?作者如何通过这些细节一层层展示现实社会、一步步烘托人物性格的?对于此类问题进行协商讨论以后,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

5把握评价方法,完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评价注重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评价、学习参与度的评价等。其评价方法通常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它们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总结性评价属于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而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连续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程情况、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在教学《风波》一文时,执教者主要采用了形成性评价方法,这一评价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设置教学情境开始,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协作会话,建构意义,教师自始至终都在有意地运用评价的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效的建构意义。在设置教学情境阶段,当教师把形象直观的“辫子”资料推向学生的时候,学生由于不了解背景,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教师就一边给学生讲解背景,一边盛赞那些对“辫子”逐渐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们求知的欲望。在自主学习阶段,如何积极、主动、有效地搜集资料提炼资料运用资料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执教者密切注意学生的言行和情绪,对那些积被主动地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并耐心地引导他们筛选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

同时,执教者也采用了总结性评价,这主要是与训练相结合,在《风波》一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围绕问题,紧扣预先提出的教学目标,置了几个分析评价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先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后所建构起来的意义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情况了解他们的理解掌握程度。教师根据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所得的结果进一步调整教学环节的设计,完善教学模式,从而指导推进以后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