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研究及思考论文

时间:2022-07-12 03:47:00

导语: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研究及思考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研究及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研究

论文摘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多尝试运用新型教学方式,学校应建立与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相适应的校本培训制度,同时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各国几乎不约而同地将课程改革置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1998年我国教育部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标志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式展开,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实施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至此形成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课程体系正处于实施的过渡和转型时期,探讨教师的教学方式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有利于了解教育教学的现状。新课程改革所确立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意义。然而由于受到个人价值观、学校升学的压力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教师教学现状与期望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巩固和扩大新课程改革的成果。

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就有什么样的参与方式,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方式是否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是否改变被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怎么教直接决定了学生怎么学,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目标的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方式的变革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及时了解教学活动的真实状况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研究教师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近十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投入。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以及在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为适应时展的需要,2004年秋,我国启动了新课程改革实验。这是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而推进的教育创新。以下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几种教学方式。

1.探究教学。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与以灌输、记诵、被动接受为特征的旧教学体系相比,探究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像科学家研究那样独立地通过探究活动过程来获得知识,而不是由教师安排—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教师的责任就是促使这种探究的顺利进行。

2.体验教学。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要求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向注重学生体验的教学。体验教学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考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情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实践等活动,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引导学生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

3.讨论教学。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种重要方式。它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思考、合作、交流,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讨论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讲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它是促进学生思考和领悟最有效的途径。

4.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指在以活动教学思想和理念为指导的各学科的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或教学设施,把学生的学习内容设计为特定情境中的“活动”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根据提供的活动材料(实物或文字材料等),通过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主探究,实现整体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1]491活动教学的首要的教学原则就是“尽可能把时间让给学生”,这就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三、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具体措施

教学方式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命脉,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学与学习方式也提出了变革的期望,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达到课程改革所期待的目标,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育水平。

(一)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与加强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观念决定着人的行为及其方式,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不可能离开教育观念的,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如果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就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必须与加强自身的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具体来说教师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教师应适当减少课堂讲授,加大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比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把课堂讲授作为教学目的,还应加强对专题讨论、合作学习等的研究与实践,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观摩国外课堂教学,以了解他们的模式和方法。还要多听与自己所教科目相同的教学效果好的课,以帮助教师真正领悟新课程的理念。学校除了组织理论学习外,还应当针对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对实施新课程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使教师尽快掌握新课程的要求和方法,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革新家庭作业的内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尝试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如教师应多布置一些诸如专题研究、社会调查等实践性的作业,因为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解题目,而应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作为教师应考虑什么类型的家庭作业最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什么类型的家庭作业能最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家庭作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提问、质疑精神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应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有意识地让学生产生疑问,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释疑、去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目的。教师还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二)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关注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

面对传统的培训模式与新课程新要求的冲突,如何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师培训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学校应科学地制定教师校本培训方案,突出学科培训。学校应该是教师培训的主阵地,在学校内部组织各类与日常教学紧密相连的教研活动才是教师培训的最好途径。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还应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相结合,尤其是注重开展课堂研讨、即席指导,可以将培训地点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培训者先亲自上课,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也可以让教师先讲,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培训者进行即席指导,引导教师讨论,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为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2.培训工作要关注教师的需求,要与他们的教学实际问题进行联系。合理、科学地制定培训方案,是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学校要针对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层次和任教学科等不同的个人条件与需要,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如美国建立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学中心,中心设立图书馆,收藏和出借有关教学法的图书,还利用录音和录像等设备,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帮助教师分析教学中的优缺点。学校应真正使教师的培训工作达到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和序列化,为课改工作的深入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目前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重甄别与选拔,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新课程怎样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评价观念。在评价观念上,要把“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基本观念落到实处,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不要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主要是为了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而不是为了评等级、排名次。

2.改变评价对象。在评价对象上,改过去仅仅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单一评价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元评价。长久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考试为主的选拔制度,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依据,认为优秀学生就是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这就导致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及一些特别重要的东西。新课程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同时要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但这些制度改革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就不能仅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平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法多样化。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如学校可以探索学生成长记录袋,创设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4]

四、结束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开拓新一轮改革的视野和思路,找到推动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措施。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把新的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同时学校还应将校本培训制度与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联系起来,并积极探索科学的考核方式,从而使教师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