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博客深度互动探讨论文
时间:2022-03-30 03:43:00
导语:教育博客深度互动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博客技术自引进教育领域就被广大教育界人士寄予了厚望。2005年以来神州大地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大量教育博客,其中有被称为“中国四大教育博客”的苏州教育博客、海盐教师博客、天河部落(广州市天河区教师博客)和淄博教育博客。还有发展中的新浪教育博客、常熟教育博客、昆山教育博客网、郑州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江阴教育博客、宁波教育博客等等,数以百计。然而几乎所有的教育博客都有类似发展经历,那就是博客注册激增期、博客繁荣期、博客更新凋敝期。反映到博客用户,同样具有类似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教育博客中缺乏深度的互动。深度互动才是教育博客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影响教育博客深度互动的因素分析
教育博客深度互动的概念是李克东教授提出来的,在此以前也有学者提出过积极互动对教育博客发展的影响,遗憾的是没有深入挖掘。目前的教育博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互动,只是深层次互动和深度互动相对缺乏。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进行深入分析。
1.主观因素
(1)深度学习——深度互动的前提
这里说的深度学习主要指博客读者对博客作者所撰写博文的深入领会、思考、分析、评价、批判等深层次认知加工活动。在已有的互联网阅读研究中已经得到了一些研究的证据,那就是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使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习惯,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蜻蜓点水”式的网络学习。教育博客已经形成了比较庞大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体系,自身信息量有限的读者很容易被淹没在这片信息的海洋中,而导致难以实现博文的深度学习。可以预见,没有对博文的深度学习是无法形成深度的互动的。
(2)合作学习——深度互动的动力
对于读者来说对博文进行了深度学习就意味着他就一定会和博文作者进行深度互动吗?并不尽然。继续挖掘,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是我们的合作学习意识在作祟。我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独立、竞争式的学习,这种习俗之弊让我们把一种高效率的合作、共赢式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经常性地拒之门外。如此这般,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伴同行,也没有“同病相怜”的难友共同面对,最终让曾经雄心勃勃的博客们“偃旗息鼓”。
(3)信息素养——深度互动的支撑
这里把信息素养列为影响教育博客深度互动的因素之一,表面看起来有点似是而非,这是因为我们对信息素养缺乏全面深刻理解而造成的。提到信息素养,我们一般会把它与信息技术、信息能力等概念混淆。笔者认为对信息素养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认为它是一系列技术以及利用这些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变换等的能力,它还应该包含对信息的运用、评价与创造的意识和行动。信息时代更多时候需要我们共同分享信息,共建学习环境。人们也必须有意识地积极参与到信息分享与学习环境共建的活动中。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2.客观因素
(1)设备
这个影响因素是最客观的,目前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还没有达到人手一机的条件,即便是在大学里也是如此。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和学生撰写博客的热情。我们不能期望大家经常抽时间到网吧里写博客、看博客、评论博客。
(2)时间
无论是写博客还是通过博客学习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对于高校的教师来说,他们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足,有时间来撰写博客。而对于中小学的教师而言,他们不仅有各自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肩负着保证和提高学校升学率的重担。对于中小学生甚至是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课业繁重,更加难以保证利用教育博客进行学习的时间。
(3)氛围
在关于学习风格的分类里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的划分说法,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同样具有这样的学习风格特点,有一部分同学希望在网上找到一种共同学习的氛围。然而正如前面所分析的现状,在网络上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案例不多,更多的人在网上延续着“单干”式学习。二、促进教育博客深度互动的方法探讨
技术的成效归根结底在于人,教育博客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博客与博客、博客与读者间的深度互动。如何以人为本地探索出提高教育博客互动深度的思路和做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题。下面是笔者做的一点浅显的探索,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1.追求博文质量
科学发展观讲求的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提倡质量优先。博客的写作也应该遵循这个基本原则,首先追求博文的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数量。不一定严格地把博客变成“日志”,恪守每日一志甚至每日多志。笔者认为只有在产生思想火花时才是撰写博客的最佳时机,撰写教育博客要有感而发。这样才能保证博文的质量,才能引发读者的关注和互动。
2.积极参与博客互动
互动主体是两个方面的,即博文作者和博文读者。读者在读完博文时如果有感想,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可以积极进行文字交流。通过文字进行交流较之直接言语交流更能有思想深度,毕竟在写东西的时候要经过更深入的思考、言语润色、组织等思维活动;另一个方面,博文作者在收到读者的回复以后同样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同样通过文字形式进行交流、互动。积极互动不仅有利于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也是互动双方较高信息素养的具体体现。
3.利用RSS阅读器构建博客群
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已经开通了博客,但是相当一部分处于有博客、不成群的状态。这里的“群”特指有相同关注焦点,能经常通过博客进行沟通的学习共同体。不成群的原因可能因为大家的博客选址不同,不同博客服务商之间的跨平台性导致信息透明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博客技术这种去中心化的技术形态难以形成具有上述特征的“群”。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借助RSS信息聚合工具,形成一个跨平台的、虚拟的交流中心。目前RSS的阅读器主要有应用程序类阅读器(如周博通、看天下和博阅等)、应用程序内嵌式阅读器(如NewsGator内嵌在微软的Outlook中,Pluck内嵌在IE浏览器中)和在线阅读器(如国外的GoogleReader,国内的鲜果、抓虾等)三种。这些工具一般都具有导入和导出频道列表的功能,通过导入列表功能可以一次性完成群体建设,方便、高效形成博客学习共同体。
4.创办博客群内电子刊物
经常写博客的朋友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随着博文的增加对博文的检索问题又出现了,即使利用Tag和分类查找等手段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博客群更是如此。创办博客群内的电子刊物是一个可行的做法,通过这样一种做法定期或不定期地把博客群内的精彩博文以及讨论焦点以栏目或专题的形式汇总起来,给广大博友提供一站式的学习广场。这种做法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有利于实现深度学习。
5.研究深度互动的标准
“标准”研究的意义在于检验和指导。研究深度互动标准的意义也同样在于此。黎加厚教授在他的《“李克东难题”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团队的成长》中对互动的深度进行了探讨,将互动深度细分为浅度互动、中度互动和深度互动,并且描述了不同程度互动的特点,指出浅度互动是指仅用为数不多的字句认同和赞赏博文和作者的表述,以及摘录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并表态;中度互动是指简单的分析,粗略地表达观点,或简要描述个人行为的交互程序,还包括回复者与作者分享心得体会;深度互动是指能深入反思博文主题,提出个人独立见解和观点,能够质疑的。[1]黎教授的这个划分方法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检验在博客学习活动中互动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指导我们有意识地将互动持续深入。关于深度互动的标准笔者认为应该从互动的形式深度与实质深度两个方面入手。形式深度主要考察互动的文字数量、回复次数等,实质深度主要考察回复内容触及到的思维水平。实际上本研究是一项质和量相统一的研究。
- 上一篇:网络环境多媒体系统分析论文
- 下一篇:网络监控系统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