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技能形成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6 05:09:00
导语:歌唱技能形成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歌唱是一种肌体的运动,科学的发声是通过肌体的运动建立起来的。歌唱者的正确发声练习活动,产生于歌唱中肌体运动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歌唱者要获得以气息为支持的歌唱方法,只有建立呼吸肌肉群的正确运动动作,才能产生呼吸肌肉群运动的正确的外显形式,即获得歌唱的视觉和听觉的内容,进而获得以气息为支持的正确的歌唱方法。视觉和听觉的内容只是正确的肌体运动的现象,而正确的歌唱技能来源于肌体运动过程的动觉监督。
一、建立动觉监督的必要性
动觉监督是指人们在自觉监督自己的歌唱动作的具体的运动表现,是实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歌唱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歌唱运动的动觉监督是对在歌唱和发声中的肌体运动动作的准确性的监控,如:对呼吸运动动作的监控调整,对共鸣腔体的打开运动动作的监督调控等,它体现了——歌唱发声是肌体运动和心理监控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的声乐教学是口传心授式的教学,即教师范唱、讲解、学生发声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是从歌唱的结果去泛泛的体会歌唱,学习者的学习是片面的,盲目的从歌唱的听觉中找声音,从视觉中找体会,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不能形成一种科学的歌唱体系。笔者认为,此种歌唱教学的弊端首先在于倒置了歌唱练习中的因果关系,听觉和视觉是人类获得声音信息的最便利的渠道,但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所获得的只是歌唱动作的外显形式,即歌唱动作的结果,而没有获得正确的歌唱技能与方法。如果在歌唱过程中培养一种动觉监督,判断所做的歌唱动作的是否正确,进而有意识地矫正动作,学习者就能够从自身肌体的运动中体会到歌唱技能,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这才是科学的歌唱学习模式,听觉监督终究要转变为动觉监督。如果在歌唱运动中建立这种科学的管理体系,并在歌唱过程中发挥其作用,才能使歌唱更完美,更生动,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二、动觉监督的运动机理
1、动觉监督的形成过程。动觉监督所形成的标志是动作链的自动化,而不是听觉反馈的功能,听觉所反馈的是肌体运动动作的整个过程的结果。歌唱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动觉的艺术。歌唱的动觉一方面表现的是情感和情绪的波动和运动,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技能与技巧所形成的感觉,即动觉。歌唱与发声的感觉,是通过一些生理运动所产生的,而这种运动又是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在歌唱与发音时,动觉感受器官在不断的发出有关歌唱发声的各种运动动作信息,同时,又不断接受高位脑神经中枢传来的运动动作的反馈信息,接受听觉和观众所反馈的艺术效果,使自己的歌唱更加完善,更加理想,从而形成歌唱运动中的动作链的自动化效果,即形成歌唱技能的动觉监督。
2、早期介入动觉监督的方法。早期把动觉监督介入歌唱教学中去,它会使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歌唱动觉训练分别从试动训练练习和动觉训练练习入手。试动训练即是借助外部因素,使歌唱者体会该运动动作的训练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歌唱者体会到该运动动作的肌肉运动的结构,即产生运动感受和感觉度,是歌唱者在歌唱运动中动觉体验的依据。动觉训练练习是歌唱试动训练的加深和延续,是唤起歌唱运动动作感觉记忆的感受过程,它以教师的动作范唱和口头的指导为刺激,唤起歌唱者在试动训练练习中所产生的正确的动作的运动感受,其目的在于提高歌唱者运动动作感觉长时记忆的巩固程度。动觉长时记忆在歌唱中有着重大的作用,如: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和基础,这一点是声乐教育家和歌唱家早已经取得的共识,气息是学生在歌唱时最难控制的因素之一。首先,让学习者触摸教师在歌唱呼吸时的腰腹运动的内收外展的方位感和力度感。其次,使学生凭借着教师的腰腹运动的感觉进行腰腹的试动练习,同时,教师也要用手触摸学习者的腰腹,并结合口头指导来刺激学习者的腰腹运动,和学习者一同体会此时的腰腹运动的感觉,从而使学习者充分理解歌唱运动位置的方位感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在呼吸训练中,学习者只有早期的介入动觉监督学习,才能形成准确的、清晰的、迅速持久的呼吸动作感觉记忆。否则,呼吸动作就不明显,不积极,导致气息支持点浅或不稳,就会影响喉咙的松紧程度,声音共鸣的好坏,声音的波动与颤音,声音的力度控制和高音的获得和稳定等等。早期在歌唱练习中介入动觉监督的学习,对于歌唱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的受益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者能较早地掌握正确的呼吸所需的运动动作,避免了学习者自发性地摸索呼吸正确的动作的过程;第二,早期介入正确的呼吸动觉的训练,能及早形成正确的呼吸动作的动觉记忆,使学习者在学习中避免了许多误区,使声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保证了正确声音有正确呼吸动作依据的一致性。
三、动觉监督对歌唱技能形成的作用
动觉监督是歌唱者自觉监督自己的歌唱运动动作的具体表现,是实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歌唱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歌唱运动的动觉监督是对在歌唱和发声中肌体运动动作的准确性的监控,如:对呼吸运动动作的监控调整,对共鸣腔体的打开运动动作的监督调控等,它体现了——歌唱发声是肌体运动和心理监控相辅相成的关系。很多声乐教育家都把声乐技能概括了两个字“动作”,我认为颇有道理,在声乐学习的初期,学习者必须要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动作),应该怎样做(动作),这也就是声乐学习的基本方法。歌唱技能的形成是以动作感觉记忆训练为核心,以动觉为依据,是动觉的长时性动作记忆的体现。获得动觉长时记忆的标志是:第一,动作认知表象和执行的动作内容与记忆内容有高度的一致性。第二,动作记忆的准确性与建立正确的声音的一致性。若具备了上述两点,就证明其歌唱技能的初步形成,所以说动觉监督是形成歌唱技能与技巧的重要途径。
总之,早期把动觉监督融入在声乐练习中,其研究实质在于探讨形成歌唱发声的正确运动的规律性,揭示了歌唱运动是比较复杂的肌体运动动作过程,进而形成良好的歌唱技能。歌唱是以动作训练为核心,动觉是执行动作的依据,操作歌唱练习的依据是动觉的长时性动作的记忆水平。所以,早期介入动觉监督学习的目的就是提高了动作链的长时性记忆水平,此项研究牢固建立在声学的动力、声源、共鸣体的基础之上,既强调了歌唱发声的生理运动动作,又强调了动觉监控的心理活动,并遵循声乐教学的实践积累和理论验证的双轨机制,为及早形成科学规范的歌唱技能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5]姚青《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中国音乐》2000年第2期。
[6]王茹湘《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中国音乐》1996年第2期。
- 上一篇:哈萨克民族乐器探究论文
- 下一篇:演唱艺术的表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