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30 05:24:00
导语: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自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在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至今,高校法制教育已经历了20年的发展和实践,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但在理论研究中,对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还有不同的认识,在其基本规律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
自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在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至今,高校法制教育已经历了20年的发展和实践。随之而来,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也日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系统总结、梳理20年来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对进一步推动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和高校法制教育的深入发展,都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和目标
1.关于性质的认识。对高校法制教育性质的认识,现阶段主要观点认为,高校法制教育不是单纯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全面的法律意识教育,属于德育范畴。1995年,国家教委、司法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了高校法制教育的德育性质。但在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1)高校法制教育是法律知识教育,因此,性质上属智育范畴[1]。(2)高校法制教育不能从属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互不从属。法制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建构一个属于法制教育本身的体系完整且地位独立的法制教育安排[2]。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否定了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德育概念本身并不涵盖法制教育的内容[3]。
2.关于目标的认识。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就是向高校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的教育。(2)高校法制教育就是守法教育[4]。(3)高校法制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高校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5]。(4)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6](P1)。(5)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一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二是对大学生进行现代法律精神和法律信仰的培养[7]。
二、高校法制教育的内容结构
高校法制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体现于“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之中。主要观点有:(1)“两部分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社会主义法的一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等;另一部分是我国的具体法律制度,包括宪法,重要的实体法、程序法,还有公共生活和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规范[8](P93)。(2)“三部分论”。有三种观点:1)法制教育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法学基础理论;二是我国的宪法和部门法;三是国际法[6](P2-3。2)第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第二部分是宪法和基本法律的内容;第三部分为选修或选学的法律法规[9]。3)第一板块为“法理”;第二板块为“宪法”;第三板块为“专门法”。包括民事、刑事等基本法律以及相关专门法和有关国际法[10]。(3)“四部分论”。有两种观点:1)全部内容可以分为法理篇;基础法篇;市场经济法篇和法律选修篇等四个组成部分[11]。2)根据法治观念的构成建构内容体系,即:一是法治精神篇;二是民主意识篇;三是权利义务篇;四是程序正义篇[12]。
三、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
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是人们研究最多的问题。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改进学校法制教育的方式,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实践活动;严格坚持“依法治校”、“以法育人”[13]。(2)拓展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如自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学中坚持讲解式与启发式相结合;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1]。(3)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培养骨干,提高教师素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丰富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法;领导重视,创造良好环境[9]。(4)深刻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法制教育研究;继续深化法制教育改革[14]。
一些研究者还提出了带有共识性的主张,如把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活动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创建适宜的社会环境;等等。此外,有人提出要高度重视法制教育网络化的研究和实践,主张利用网络这个新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弥补传统法制教育的缺陷[15]。还有人主张利用传统道德资源,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16]。
四、高校法制教育的原则和规律
高校法制教育原则,是在实施法制教育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这方面的观点主要有:(1)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学以致用,积极参加法律实践[17](P14-16)。(2)法制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18]。关于高校法制教育规律的研究,许多人都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在性质上属于德育教育,所以,在教育中,必须遵循德育的基本规律。有人探讨了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也就是大学生法制观教育这个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发展规律。这种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小学法制教育与大学法制教育的衔接机制;大学生法制观教育与社会法制宣传教育的互动机制;以及高校教育机制[19]。
此外,高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和效益问题,也有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有人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功能[20]。有人对高校法制教育效益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了大学生法制教育效益的概念,研究了它的形成、特点及意义[21]。有的教育工作者还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22]。五、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1.成就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理论研究渐趋深入,研究成果日益丰硕。自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之后,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以论文为主要代表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的内容更多更广泛,研究课题更加务实,研究视野更加广阔。(2)研究方法多样化,突出实证研究。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呈多样化趋势,从宏观论证到微观分析,从规范研究到实证研究,从经验总结到逻辑推理,从直观描述到统计分析等都有运用。尤其重要的是,近些年来,人们更多地重视使用问卷、数量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很多研究者对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3)研究内容呈现专门化趋势。以往的研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包括意义、内容和方法途径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近些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重视高校法制教育中的某一方面问题的研究,如从教育目标、影响因素研究到机制、效益研究;从网络化研究到与道德教育结合的探讨;等等,这已成为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向。(4)开始关注比较研究。有人通过介绍外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特点,初步探讨了这些特点给我们的启示[23]。有人则通过与外国高校法制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的比较研究,指出了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缺陷及其解决办法[24]。这些无疑对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存在的不足。(1)概念多,且区分不明、界定不清。在研究中,人们使用的概念有很多,如法制教育、法制观(念)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法律素质教育、法律素养教育、法律教育等。有些概念界定含混不清,相互之间区分也不明确。概念上的不清,就会妨碍人们对自己研究对象的了解和规律的把握,也会导致研究上的不协调。所以,当前应加强研究,对相关概念明确区分,科学界定,探寻内部联系,构建和谐关系。(2)经验总结多,理性论证相对不足。就研究内容看,很多研究成果都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和体会而进行的经验总结;对问题的把握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上,理论性不强;对于法制观念内在形成机制和高校法制教育基本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相对缺乏。因此,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升研究深度,已显得非常必要。(3)方法途径探讨的多,其他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多数研究都在探讨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相对而言,法制教育的对象、功能、规律、载体、效果评估等方面尚显不足,有待进一步展开。(4)重视实践环节,但其操作性、实效性研究不足。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是增强法制教育实效极其重要的环节,研究者较一致地强调法制教育要突出实践环节,并提出了许多法制教育的实践方式。但我们也要看到,对实践活动的目标、程序、考核评估等方面内容的探讨却较少。致使高校法制教育实践环节的理论指导不足,实践活动的开展往往表现出随机性、主观性和形式化倾向。这方面研究尚须加强。
[参考文献]
[1]陈大文.谈谈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1997,(5).
[2]韩世强.试析我国高校法制教育模式的重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3).
[3]张宝成.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2).
[4]吴江梅.试析高校法制教育中的观念误区[J].昆明师专学报,2004,(3).
[5]郑咏霆.论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法学评论,1986,(5).
[6]王斌.法律基础[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7]王建宇.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8).
[8]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郝雪玲.高校法制教育改革刻不容缓[J].中国高教研究,2000,(2).
[10]陈大文.“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2).
[11]张宜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法律基础课教学新体系[J].思想教育研究,1999,(2).
[12]张立新.构建“法律基础”课学科体系的设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11).
[13]倪怀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分析及其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1996,(1).
[14]方益权.提高高校法制教育实效的宏观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04,(6).
[15]王静.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网络化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6).
[16]唐际昂.传统道德对高校法制教育的影响论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17]谷春德.法律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8]雷东丽.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教育与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6).
[19]王国桢.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探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20]朱家明.试论高校法制教育的德育功能[J].三峡学院学报,1999,(4).
[21]王翠萍.大学生法制教育效益刍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2).
[22]石书伟.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统计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3,(11).
[23]陈群辉.国外高校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启示[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
[24]刘咏梅.中美高校法制教育之比较[J].前沿,2004,(3).
- 上一篇:教育叙事客体研究论文
- 下一篇:成人教育质量研究论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