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论文
时间:2022-09-28 05:07:00
导语: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随着师范格局的大规模调整,如何实现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凸现出来。本文从教育质童、师资队伍、学校规模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师教育的格局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进程加快,部分地区已开始了由二级师范向一级师范的跨越。这种变化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显著标志。据研究,当经济和教育发展到以下两个标准时,就会产生高等师范取代中等师范的趋势:一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到人均GNP700美元左右,二是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第一个标准,第二个标准也基本达到。在这种背景下,师范办学层次的提高,教师教育格局的调整,既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也符合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规律。但随着师范格局的大规模调整,如何实现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又凸现出来。下面,笔者从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学校规模三个方面试述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教育质且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教师教育格局的调整,影响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各高校对师资培养的规格缺乏统一的标准。以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为例,自1998年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首次开办该专业以来,全国培养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已近20所,但各校至今对该专业的培养规格还未达成一致性的认识,所开课程更是五花八门。这种局面从长远看,必定严重影响师资培养的质量,影响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应以社会或大学对课程学术水平的认定为基础具体明确教师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重新确定各级学位标准。各高校也应大力提高综合化核心课程的质量,充实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高等师范原有的教育课程设置比例就已偏低,门类偏少,加之高等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成效造成了培养师资的职业素养的贫乏。因此,实现师资培养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还应注重增加教育类课程的比例,丰富教育课程的内容,使教育科学这一体现师范性的课程在教师教育中受关注的程度得到较大的改善,最终给予其应有的地位。
随着教师教育格局的调整,除师范院校外,一些综合性大学也承担了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任务。处理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关系就构成了影响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学术性和师范性的解决方式决定着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决定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综合性大学,学生的学术性得到了强化,但其师范性却由于办学经验的因素遭到削弱。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关系,关键是要解决师资培养过程中学术专业培训和教育专业培训的顺序安排和结合方式的问题。在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矛盾基本缓和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高师与综合性大学合作培养教师的方式,即由高师统筹,由高师和大学共同培训,在高师从事一般文化学科和教育学科的学习并组织教育实习,在大学从事专业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活动,这样培养出的师资必定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当然,在我国一些综合性大学中包含了由原来的师范院校构成的教育学院(师范学院),还有一些大学成立了“虚拟”的教育学院,这就要充分发挥教育学院的作用,做好师资培养的协调工作,统一组织各类教师技能的培训,统筹安排各类教育实践活动,把原有的师范院校重视师范性的传统发扬光大。
随着教师教育格局的调整,高等师范院校的规模扩大了,于是扩大招生规模就成了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而在扩招的过程中,教育质量却在不知不觉中下降。近几年,由于高校持续扩招,也由于师范专业有限的吸引力,除少数重点高师和重点大学师范专业外,师范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在同一批次的院校中逐年下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进人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长期为补考、淘汰警告所困。大学生学业质量的下降也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正如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所提出的“教育目前正被越来越严重的成绩平庸的状况所侵蚀,它威胁着国家的前途”①。师范院校无限制的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不仅会造成过度教育,使大量的师范毕业生缺乏足够的就业岗位,也会使未来教师的质量下降。因此,师范院校的招生尽管己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但要实现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遵从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在充分市场调研和科学的就业预测的基础上,确定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让最优秀的青年进人师范院校、进人未来教师的职业,这是实现师范院校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二、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教师教育格局的调整和培养对象层次的提高,原有的师资己不适应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师资队伍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
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取决于原有师范院校教师队伍规格层次的提升。师范院校的教师有着其独特的优势:热爱教师教育工作,对教师教育的各项工作有着相当的理解与关心;熟悉基础教育,有着较强的对基础教育各科教学指导能力。这种优势也是办好高层次的教师教育所必须的因素。提升原有师资的规格层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以课程建设为切人口,以学科科研为先导,带动和促进教师科研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鼓励青年教师在岗位上提升学历;大胆任用中青年教师,让他们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同时,对那些职称、学历及教学水平等方面难以适应高层次教师教育的教师,也应根据他们自身的优势,充实到基础教育等相应的岗位,不仅解决基础教育暂时的短缺,还可以避免教育资源的隐性浪费。
仅仅依靠原有师资的重组与提高,期望在短期内组建能胜任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高校教师群体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必须在“内培”的基础上,做好“外引”工作。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创造良好条件,吸引其他岗位学者到大学任教,不仅仅要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人,还要以真挚的感情凝聚人,以事业的发展激励人。在人才引进上,不仅要制定完善、优惠的政策,还应根据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对于引进的人才,不能将他们视为装点门面的“花瓶”,而要将他们的高职称、高学历转化为教学优势和科研优势,进而带动教师群体的整体发展。
三、学校规模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学校规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放眼未来,合理规划,处理好过渡与发展的问题。首先要充分利用和妥善处理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对于因师范格局调整已不再适用的资产,应妥善处置,既可用以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也可支援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教育。在此过程中,要避免校产资源的人为“贬值”和流失。最重要的是,调整后的教师教育,应充分考虑其规模的合理性和布局的超前性,使其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相适应。如前所述,教师教育终将纳入高等教育的体系,那些不能形成规模效应或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师范院校,只能是发展时期的过渡产物,应尽可能地提高其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过度投资和不必要的二次浪费。而那些最具发展潜力的高等师范院校,在新一轮发展中,则应从宏观和长远利益出发,避免短期行为,这也是减少未来重复投资的重要举措。
师范格局的调整为我国教师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只有处理好在前进和发展中的各类问题,才能实现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教育年2月。科学出版社2002
2.杨汉清、韩释:《比较高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
3.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8月。
- 上一篇:教师劳动与教育效率分析论文
- 下一篇:责任教育基本做法与途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