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改革论文
时间:2022-09-28 04:59:00
导语:农村教育改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键词]农村教育;梯次发展;教育管理
旨在交流农村教育实践探索的经验,推介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中国教育学会、西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教育厅、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共同举办的“全国农村教育发展与管理研讨会”于2008年4月27~28日在西安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农村教育发展与管理的认识与实践,包括在行政管理、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以及思想品德管理上的探索和思考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等500余人与会。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西安市蓝田县教育局局长田征汇报了“素质教育梯次发展管理评价”的经验。
一、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农”的出路在于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和培养新农民,而农村教育与此息息相关。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致开幕词时强调:农村教育与我国其他各类教育一样,关键是普及与提高。要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必须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从数量的发展转向质量的提高。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虽然已经普及,但仍然处于低水平。目前,在一些农村学校,有些国家规定的课程还不能开齐。这需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水平。同时,农村学校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当然,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结合农村的实际。
顾会长还指出:现在农村教育有一种趋同现象,一切都按照城市教育的做法,片面追求升学率。这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分类指导,结合农村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推进素质教育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学校发展不平衡。由于评价制度的单一,不论条件和环境差异有多大,都要向优质学校看齐,这就造成了学校之间的无序竞争,对一些条件差的学校也是不公平的。因此,需要改革评价制度,实行发展性评价。也就是说,评价要看原来的基础,只要有发展就是成绩,就值得肯定。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大头,历来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学校数、教师数,还是学生数,80%都在县城及县城以下的农村地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在讲话中再次强调农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同样,没有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就不可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衡量我国教育的质量,评估我们的教育工作,归根到底要看我们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本质的问题是要缩小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我们关注教育公平,关注民生,最终要落实到保证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农村的每一个孩子享有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姜沛民司长在高度评价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成就的同时,明确地指出农村教育依然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义务教育由基本普及走向全面普及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新一轮的发展目标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是:第一,要在人人有学上之后,让每一所学校都变成合格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完整的义务教育。就我国义务教育整体而言,要转到注重内涵和质量上来。第二,一定要把农村教育的改革作为今后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当前,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中小学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做法。今后课程改革的重点、教育工作的重心要放在农村。第三,要下大力气加强农村学校管理。围绕质量管理,要建立一个以县为主的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的设计,把已有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的建设;把素质教育和教育质量的有关要求细化到每一项工作当中,细化到每一所学校、每一节课堂教学当中,让教育管理精细化;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反映农村教育的要求,在实施过程当中要关注农村的特点,具有农村教育的特色;要建立以合格率、完成率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指标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现阶段,应动员全社会进行农村教育的第二次创业,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受到合格的教育、完整的教育。
二、关注教育公平,注重内涵发展
关注教育公平、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当前急需从学校管理改革人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小蔓关注农村教育发展的公平问题,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与农村学校管理实践探索》的报告,介绍了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与经费投入体制改革变迁的历史线索和本世纪以来农村教育的重大政策及宏观形势,以及世界性关注全民教育质量的大趋势。她认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一是要注重农村学校管理——体制、制度和文化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变以后,不少地区出现了新的创造,如由中心校管理、组建学区制管理、学校间组织共同体(伙伴校)管理等管理形式。二是要着眼当前、预测未来,特别要以城乡统筹和一体化的思路,提倡和鼓励城乡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互动和协作。三是要抓住课改契机,以三维目标统整课程功能的转换,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体现地域及农村学校教育的特色,以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等促进德育与创造力教育。
朱小蔓同时还指出:教育评价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作,而实施素质教育又多为内质性评价,就更为复杂。总体上说,要重视评价的全员性、过程性、发展性、情境性、内隐性等具有教育独特性质的特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师资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和具体方式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三、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战略选择
布局调整是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基于对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数的变动及其对学校布局影响的调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他说: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农村富余劳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农村学龄人口锐减,导致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壳学校”和“麻雀学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势在必行。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应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效益优先与人文优先的关系。这着重需要解决政府效益与农民效益背离的关系问题,做到尊重民意,分类指导,人文优先,注重效益。二是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学校布局之间的关系。三是人口数量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国外有研究表明:为调整布局关闭一些学校对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的影响更大。四是机会保障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学校布局并不仅仅是一种空间上的学校布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资源配置的问题;机会应该是一种方便的机会,成本过高的机会将影响人们受教育的意愿;要着力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四、梯次发展管理评价:促进学生可能可为可发展
西安市蓝田县教育局领导面对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异较大、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深切地认识到: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的途径在于实施素质教育,在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每所学校、每个师生都能发挥积极主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有效的办法是实施梯次发展管理评价。
“梯次发展管理评价”旨在以科学发展的视野审视教育管理评价,以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评价推进素质教育,以科学发展的理念评判教育质量,以优异的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以科学发展的作为构建和谐教育,以和谐适切的教育催生人的发展。“梯次发展管理评价”的价值追求是:“让每个人可能、可为、可发展”“点燃每个人的发展激情”“让每个人都奋发有为”“让每个人体验发展的快乐”“让管理评价对象实现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提高基础上的发展、发展基础上的超越”“让每个人实现各得其所的适宜的发展”。“梯次发展管理评价”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三维管理评价”机制和“梯次循进”的四环操作模式。“三维管理评价”具体包括纵向管理评价、横向管理评价和目标向管理评价:纵向管理评价指将管理评价对象置于原本发展基础之上实施管理和评价,讲求“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解决“是否提高”的问题;横向管理评价指将管理评价对象置于较大范围相同层次之中实施管理和评价,讲求“提高基础上的发展”,解决“是否发展”的问题;目标向管理评价指将管理评价对象置于时展要求之中设定发展性指导目标实施管理和评价,讲求“发展基础上的超越”,解决“是否超越”的问题。“梯次循进”的4个环节具体是:评基、定标、施管、论质。“评基”就是依据管理评价对象的各种差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全面、客观、准确地认定每一个人的发展基点。“定标”就是依据管理评价对象的现实发展基础,尊重差异,从差异出发,组建发展基础相近的合作竞争类别,分层逐类确定每一个人的“可能”“可为”“可发展”的目标。“施管”就是围绕教育管理评价策略和目标,通过全面系统的规范化要求和符合实际的科学可行的方法,实施能动有效的过程管理。“论质”就是运用三维立体管理评价方式,对管理评价对象在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情况做客观、公正、全面、综合的终结评判论定,纵向与其自身过去相比较,横向与类似对象相比较,目标向与既定发展性指导目标相比较。
“梯次发展管理评价”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全县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落实。
与会专家对“蓝田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说:蓝田的“梯次发展管理评价”实验不是只在一所学校、一门学科、一个教师或一个侧面进行,而是在一个山区穷县的各个学校全面展开。蓝田教育人“唯物唯人,认同差异”“最近组类,按类定标”“立体比较,动态要求”“层次推进,激励超越”“关注个性,共性发展”等都鲜明地区别于“一成不变”“千篇一律”“一刀切”“一般齐”“一种模式”等陈旧观念。朱小蔓教授认为:蓝田的“梯次发展管理评价”,其实质就是回归“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独特的个体生命,尊重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差异发展,通过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的改革,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在研讨会总结时对“蓝田经验”的意义作了系统的阐述:蓝田县的梯次发展管理评价经验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改革发展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第一,“蓝田经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蓝田经验”是蓝田教育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它深深扎根于教育教学的沃土之中,生动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和实践论,体现了实践的品格和群众路线。第二,“蓝田经验”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要求把人放在主体地位:要相信人、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要关注所有的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第三,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改革探索的胆略、气魄和精神。蓝田县教育局一班人面对困难不是回避退缩,而是迎难而上。这是所有教育改革者都应该有的一种精神状态。第四,“蓝田经验”是“穷则思变”的产物。正因为穷,也正因为问题多,才更容易蓄积思变的力量,更容易激励思变的智慧,更有助于找到变革的道路。第五,“蓝田经验”具有示范性。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局长就是一方好教育。在当下我国农村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之时,“蓝田经验”无疑会给全国的县教育局长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 上一篇: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述职报告
- 下一篇:教育督导的行为准则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