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浅谈信息技术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09-22 09:22:00

导语:独家原创:浅谈信息技术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浅谈信息技术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公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之一,信息教育课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但目前不少学校对信息教育课重视不够,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对信息课进行内容与方式上的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改进方式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公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之一。2001年,国务院的《关于基础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促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近年来,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从会考到把信息技术科目列入到全日制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无不说明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目前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滞后状态,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都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到信息教育的质量。

一、高中信息技术传统教学在的问题

(一)课时设置不足,教学内容取舍困难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的总教学课时应为70~140学时。但目前不少学校安排《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一年且每周课时仅为一节,除去期中、期末复习停课和节假日休息,实际教学课时大约在30~35学时左右。

(二)课堂像“短期电脑培训班”

在计算机普及教育刚刚起步时,私人拥有计算机还是罕见之事,那时的计算机课在中小学计算机知识普及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根据近两年本校的调查统计,现在的高中生家庭计算机拥有率达40%以上,并且随着年级降低,拥有率明显上升,到初一年级拥有率已达到70%~80%。而且,学生家庭计算机的配置普遍高于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频繁地要面对学生在软件使用技巧上比他们更高明的尴尬局面。

(三)缺乏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高考课程,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缺乏行之有效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学生的期末成绩单上没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一席之地。

二、信息技术课存在问题会对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的影响

(一)课时设置不足,教学内容取舍困难

由于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如果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教学内容只能完成一半;如果不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又该讲些什么内容呢?有人主张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但学生的兴趣喜好不一,知识程度不一,又该如何取舍呢?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自学,以至于造成“放鸭子”教学现象时有发生。

(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实用”

学生家庭计算机的配置普遍高于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频繁地要面对学生在软件使用技巧上比他们更高明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教授几个常见的办公软件,配上一段编程语言,哪怕再搭上若干网络工具,也很难维持本课程的水平。即使我们再改进教学方法,也不可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发展下去,信息技术课必将走向衰亡。

(三)缺乏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省会考的结果不影响高考,所以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考试通过与否都可以参加高考,所以有些学生甚至都不愿参加此类考试。有些学生及其家长甚至把这种考试误解为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乱收费寻找的一种借口。

会考的组织管理要比高考松散的多,考试纪律也要乱许多,由于考试纪律差,考试成绩中就有水分,会影响到一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时,甚至可能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三、运用新课改教学理念解决传统教学存在问题的尝试

(一)有机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信息技术》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合并,有机整合,统一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新课程标准》中综合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然后主动地去查阅资料,获取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最后用板报、网页、多媒体报告等形式展示成果。

(二)教学内容应系列化

小学的时候开设计算机基础课,进行计算机入门教育,解决诸如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访问因特网、打字和绘图等基本技能;在初中阶段,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讲授常见的办公(字、表处理)、多媒体、网络(网页制作)软件、计算机病毒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到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就已经具备了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授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信息技术基础及信息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实现了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使信息技术必修课变成“小学→初中→高中”系列化的课程。

(三)引入竞争机制,完善考核制度

将《信息技术》课程的等级合格,作为学生参加高考的“通行证”。《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当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实行“等级制”,并逐步过度到“一票否决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以“考”促“学”,以“考”带“学”,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电脑制作比赛,为学生们的学习搭建舞台。

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观念的转变首先来自于领导,领导重视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转变角色观念,真正打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旧角色观念,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补充新知识,为学生能够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准备。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处理能力;(2)信息交流能力;(3)问题解决能力;(4)信息判断能力;(5)适应性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二)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有机结合

在任何一节课的教学中,都不可能只应用一种教学方法,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的特点,技术性实践操作性都很强。教师在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教会学生学习,考虑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环境,要始终注意意识与情感的教育。下面讨论的教学方法只是本人在实践中的一点尝试

总之,我们只有本着事实求是的观点,坚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矛盾观来分析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又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敢于正视这些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改革,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把这门学科建设好,管理好。

【参考文献】

[1]胡济良李尚仁-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祁永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低效应用及解决对策[J]-天津电教-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