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8-07 08:27:00

导语:独家原创: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用人才。在许多高职学校,由于现实教学中存在教学对象计算机知识基础不平衡、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不一致、教学模式与形势任务要求不适应、计算机基础教学软硬条件不配套等各种问题,这一目标还难以实现。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作了浅显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期望能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做出有益贡献。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对策

VocationalCollegesTeachingReformofbasiccomputer

Abstracts:Computertrainingtomaster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technologyprofessional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sthebasicteachingofthetargetcomputer.Inmanyvocationalschools,teachingbasiccomputerproblems.Forexample:theobjectofteachingacomputerknowledgebaseimbalance;teachinginconsistentwiththeactualneedsofthecommunity;teachingmodelsarenotsuitedwiththesituationandtasks;computerhardwareandsoftware,thebasicteachingconditionsarenotmatching,andsoon...Basedonyearsofpractice,theauthorofthebasicteaching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computerproblemsarebrieflydiscussedandputforwardrelevantmeasures,expectedtobethebasisforvocationalteachingcomputerstomakeausefulcontributiontoreform.

Keywords:Vocationalinstitutions;computerbase;teachingreform;Countermeasures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更强调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显重要。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改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迫在眉睫。

一、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普通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素质),引导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也应达到相同的目的,然而,在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知识基础不平衡。

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普遍,差异越来越大,给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一是生源地域的差异。面向全国或面向全省招生的院校,生源来自不同的地区,发达地区的学校设备好,师资力量强,学生自备电脑的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当然较高;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受到设备、师资力量的限制,与发达地区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二是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差异。职业高中学生多受到较好的计算机基础训练,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普通高中的学生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无实际效果,基本是“零起点”。三是兴趣的差异。当今计算机已逐渐普及到家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更为明显,只要学生想学、想用、想玩,其电脑可以配置得很好,并且可能拥有不止一台(家里一台,学校宿舍一台),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具备了很好的自学条件,可以在某一应用细节钻研很深;对计算机不感兴趣的学生,尽管家里或学校有很好的条件,但自己不学,还是一无所知。生源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严重不平衡,给高职高专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实施教学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大统一的计算机考级课程、计算机教育课程完全无法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需要。因此,必须对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管理的方法进行改革。

(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不一致。

当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仍存在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一方面,教学的内容多而杂,側重于知识点的全面系统,而忽视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授及知识的实用性,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需求不相符。教学内容多而杂,课时量有限,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势必加快进度,学生学习的门类繁多,学习任务重,难以消化吸收并掌握,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教育要面向市场,教育内容也要不断更新,精选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材更新的速度远远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学校所用教材一经采用,往往几年没有更新,因而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教学模式与形势任务要求不适应。

一方面,部分院校及教师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由于在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接受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像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课程,学生都没有学习兴趣,说明学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不恰当。这是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亟待解决一个重要问题。例如一些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为2:1,理论讲得过多,学生实践较少,学生不能对理论进行较好地理解从而掌握它;经调查显示,90%高职生对老师讲授的枯燥乏味又深奥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而且有些理论与他们的专业根本不相干,完全没必要去掌握过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对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更感兴趣,但是实践的课时偏少,学生动手较少,难以很好地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结果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理论与实践均达不到社会的需求。

(四)计算机基础教学软硬条件不配套。

一方面,课程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属于必开的基础课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尚不够,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往往受到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排挤,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边区高职高专院校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安排计算机上机实践时,通常是优先安排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其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最后才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这样安排的结果,往往使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上机实践受到机房硬件设施、上机时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学软、硬件不配套。一些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多采取两个班一起上合班课,教室又宽又长,尽管采用了大屏幕教学,但又没有配音响,即使老师扯着嗓子讲,后边几排的学生仍然是既听不见也看不见,且在讲理论课期间,老师又无法控制学生的计算机,所以有些学生上课就经常打游戏、听歌、看电影等。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计算机教学软、硬件不配套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对策

综上可见,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点及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选择、实验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诸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着重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的基础不同,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具体做法是:新生人学时,先进行计算机水平的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避免教师在同一个班教学中难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局面;针对不同专业,适当开设相关计算机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更新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观念。

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观念,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承、轻创新;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致使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果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从市场需求出发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那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这使得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成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以在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我们有一个错误观念,那就是,把“会”理解为技能,从这个起点出发我们往往注重理论教育而轻视实践教育,从而仅仅把学生教“会”,而不是使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能”。有关调查显示,虽然高职生相对于非高职生来说,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指出高职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普遍离实际工作有一定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技能培养目标上应以实际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通过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手段,力求使学生实际技能达到职业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上岗。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来培养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教育观念。

(三)调整目标,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

要围绕计算机应用能力符合职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高职计算机教学要打破原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理论课程服务于技能培养的思想,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技能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上,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根据专业特色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同时改变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的状况,突出实践课。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将逐步从原来的理工科专业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文科专业开设数据库技术进一步改革和细化,特别是对艺术类和体育类学生,应充分考虑其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应与其专业相适应,例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可开设图像处理课,音乐专业的学生可开设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课等,还可改革选修课的选课方式,结合专业特色,从任选课发展为任选与必选相结合的方式。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适当压缩理论验证性实验内容,转而代之以综合性的、以技能培养为主的实验内容;编写针对岗位技能培训的实训教材;变实验为技能实训,对实践环节应独立考核,依据技能培训的特点,对同一技能培训目标的实验在时间安排上相对集中,以强化技能培训效果,以技能培养模块为中心,整合实验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展职业技能。首先,用案例、实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能力。计算机是一种工具,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更适合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才能形成职业岗位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学生的兴奋点,才能激起他们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欲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照本宣科是不行的,要善于通过科研和项目去提取适合教学的内容,要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这就必须深入理解教学的内容,了解难点与重点,要用任务、案例、实例和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完成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要逐步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代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并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网络化教学,让计算机切实成为日常教学的工具,学生通过频繁的使用加深对计算机应用的把握。在信息时代,帮助学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知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了重大的发展,彻底摆脱单纯使用“粉笔加黑板”进行讲授的阶段,全部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不仅把计算机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可扩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开展优秀课件的评选活动,对优秀课件进行推广,同时又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改革创新,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自己的多媒体教学网站,并尝试网络化教学模式。

3、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方式,推行网络化、无纸化、形成性考核。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期末考试是事后检查,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教师也不能及时反馈信息。为适合应用的需要,应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倡采用形成性考核,即实行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提高平时作业、讨论、提问等成绩的比例,在课程(或项目)的不断进展中对学生进行考核。形成性考核可使学生更注重每一堂课所学的内容,注重知识的积累,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对教与学有比较全面的定性定量认识,找出教与学的成功部分与薄弱环节,以便采取改进措施。形成性考核注重教师对课程的跟踪,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加,给实际操作带来难度,因此必须采取技术手段适当减少教师工作量。第一种解决方法是很好地利用网络环境,将形成性考核与网络环境下的应用考试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同时有以下好处:第一,通过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应用试题库,可使教师得到实际的开发经验;第二,电脑随机从题库中取题组卷,可以克服教师命题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保证命题组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使一次考试涵盖更多的知识点;第三,网络环境下的无纸化考试是系统随机组卷,系统自动阅卷,节省了印卷成本,减少了教师阅卷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泄漏试题的可能性,可有效防止考试作弊;第四,可保障考试结果的公正性与真实性,缩小人工评卷掌握标准的差异。第二种解决方法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寻找考核的题目(项目),互相进行考核。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出题目的学生还是被考核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

(四)加强师资,促进教师更新知识提升能力。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教师素质的现状提出了挑战,因此改革现存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培养师资队伍的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增加“双师型”教学人才,是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共同的长期的努力。目前,高职院校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普通高校,这些教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解不深,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不清楚,往往处理不好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在教学内容上的区别,处理不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只是将计算机专业课内容或普通本科的内容压缩或简化后讲授给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此,一方面迫切需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改变老一套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用最短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尽快地将经验总结运用到教学项目中,以适应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向应用的需要。另一方面,院校应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知识结构更新,提高教师参与实践的能力。首先,要不断开展教师培训。对现有教师,系和教研室要制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计划,并有计划、分阶段地抽调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有针对性的更新或拓宽专业知识,以满足专业建设对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其次,要选送教师深入到企业实践培训,增加教师实践方面的经验,使教师了解市场、了解企业的前沿科技信息动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再次,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及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使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评估优秀所规定的要求。另外,学校要重视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深入把握教学内容,并创造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从高层次上把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

(五)创设条件,完善计算机教学软件和硬件。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习都是情境性的,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环境对于学习本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环境变革与优化。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针对合班上大课的情况,电子阅览室应配置音响,解决教师难讲学生听不见的问题;针对使用大屏幕教学,后面的学生看不见和上课不专心的问题,建议学校要购买相应的软件,使教师能够通过主机来控制学生的计算机。让学生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学的内容;责成电子阅览室管理尽力解决教学内容与软件不配套的问题。

结语: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基础教学担负着信息技术在各学科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的艰巨任务。为了使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生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把教学改革推向深入,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谌新年.导向型自主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7,(3).

[2]赵慧.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计算机教育,2007,(16).

[3]方东傅.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07,(7).

[4]沈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7).

[5]陈桂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福建电脑.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