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浅谈如何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率

时间:2022-08-06 10:56:00

导语:独家原创:浅谈如何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浅谈如何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率

摘要:无论是整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还是中国正在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都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以分数取人,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位于教学改革前列,而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以改革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率更是难上加难,出现这种状况,对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对教育的要求已不相适应。

关键词:高职教育;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效率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新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而高职语文更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高职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高职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高职语文教学效率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当今教学中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素质下降趋势明显。表现出学生词不达意、语不成句、语文知识欠缺、错别字满篇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这样的局面有如下原因有:学校育人观念的短视;教师观念手段的滞后;学生语文素质普遍偏低。

(一)高职语文教学不予重视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这门课程在学生心里都显得不太重要,认为学习语文对自己没什么帮助,轻视语文学习情况普遍存在。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语文课程都存在学时少、规模小、学科系统性差等特点,而学生更是存在对高职语文的厌学,认为在职校中,只要专业熟悉,语文开不开设都不重要,学习语文不仅仅浪费了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而且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简单把语文看成“你说我听”的学科。

(二)教材针对性不强

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史上发展历史较短,对于高职教材更是存在严重不足及不配套的情况,而高职语文教材的随意性、体系性还存在着不严密的特点。现今,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存在自行组织编写教材,或直接采用普通本科教育的语文教材。由于各类学校的生源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具有不同的特点,盲目采用权威教材而视学生层次、特点于不顾,显然行不通,导致了语文教材使用的混乱局面,教材的缺乏和不配套客观上造成了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而这种语文教材的杂乱无章、无规划性致使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方法不严密,没有语文趣味性。

(三)教师教学方法还欠火候

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较差,其表现出的原因就是不少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模式单一,教法陈旧,甚至还沿袭着“黑板﹢教材﹢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讲得累,教学效果差,学生素质得不到提高。而且学生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溜,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

(四)高职师资薄弱

对于大多数刚毕业的师范学生或者教龄多年的老教师,对高职院校或多或少存在着歧视观点,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高职院校是末流学校,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都是些特差生或捣蛋生,而收留这些学生的学校肯定不会怎么样,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教学是“伤面子”的事。同时,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实验实习设备建设、校区建设、图书资料等各个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教师继续培训的途径上就显得较为狭窄,也因此造成高职院校教师人数稀少,师资薄弱。

二、如何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率

(一)以创新教学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6月25日)

高职语文教育的创造能力培养,主要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并且要强化实践性,切切实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高职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创新教育,就是走前人末走的道路,干前人末干的事业,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

在教材上,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以“兴趣”促使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学生要在理论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查阅工具书,去思考,去探求,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语文学习过程中,引导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能力,使已有的智力在实践中运用中得到重组、得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创新潜能。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过程的心理历程,丰富、砺练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准。这种实践的、活动的语文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丰富和改造主体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也就是创新能力的养成、内化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你说我听”的课程。

从这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改善学习兴趣的教育模式,还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激发学生以兴趣入学。

(二)改进教学方式,对学生潜移默化

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通过一篇篇教材(特别是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领悟力。每一篇活生生的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每一篇作品都呈现出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作品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吸收能力为核心”的观念,从“以教师为本位”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模式教学”的观念转变为“开放教学”的观念。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保证改制语文教学的人性化得以实现,培养一批具备人文素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对高职院校来说犹位迫切。语文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拥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喝多学生的关怀、爱护之心,只要教师具备这样的人格魅力,才会赢的学生的尊敬,才具有无穷的号召力、感染力和亲和力。作为从事高职语文教学的教师,应该牢记“在兼顾高职语文实用性的同时,把高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

同时,高职院校本身也承担着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应提倡在教学中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校际交流,如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同一课程的教学软件实现共享,兄弟院校合编新教材等。结合时代特征,突破传统“语文”的教学空间,为教师提供更多走进现实职业环境的机会,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巧妙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多渠道强化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个人素质,使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有更多话语权。

(四)转变教学理念

课堂中的“教与学”的活动是最富生命活力、最具个性色彩的活动,也是最有创造空间的活动。教师本身应当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摒弃应试教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自身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心中要发始终怀有“育人”、“立人”的崇高目标,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重视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又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让高职语文走出课堂,具有“生命力”。

(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课前教育要求其自学,另一方面有目的帮助学生养成多读书、写读书笔记、积累资料等习惯,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在更广阔的语文知识天地中不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也为其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知识的更新和迁移,适应知识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论

语文,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是学习、工作和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的基础工具,它还具备人文的品质,具备审美的因素,有着更深广的内涵。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类课程,必须立足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坚持“就业导向”,突出其针对性和适用性特点,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服务,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J],教育研究.1998,(12).

[2]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3]曾祥芹,甘其勋.文章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