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权力论文

时间:2022-07-17 10:14:00

导语:学生阅读权力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生阅读权力论文

还给学生自主阅读权力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慢慢感受、领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读说为主线,组织各项练习活动。因此,真正的阅读教学是要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地位,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出自己精辟的意见,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潜能,锻造学生的人格,又能发展学生独特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笔者就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实施阅读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应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1、答应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学生知识水平和喜好喜好不同,对文本内容的喜好程度也不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将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例如,教学《田园诗情》一文,有的学生喜欢“水之国—河流纵横交错的荷兰”,有的喜欢“花之国—遍地郁金香芳香四溢的荷兰”,还有的喜欢“牧场之国—成群的骏马自由驰骋的荷兰”,学生喜欢哪一种荷兰,就让他先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对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得有情有感,说得有根有据,学得有滋有味,收到了理想的阅读效果。其他课文如《小镇的早晨》、《黄山奇松》等文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

2、答应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在阅读中,学生读到动情处,有的喜欢大声朗读,有的喜欢静静思索,有的喜欢提起画笔,也有的喜欢带着自己的感受演一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理解和感悟课文。例如教学《三袋麦子》一文,教师问: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假如是你,会怎样做?小朋友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个新问题。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大声朗读心得的,有无声默读思索的,有三、五人一小组议论纷纷的,有翻资料验证的,也有向老师询问答案的。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多样性。教师从中相机指导、点拨、评述。

3、答应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征,可打破原有有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可以自由组合,选择学习伙伴朗读、讨论、辩论、表演,互相探索,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问。学习伙伴之间情感上的距离拉近了,更轻易爆发出思想上的火花。

二、改进思想,还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

教师在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后,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就会产生千奇百怪的新问题和答案,此时,我们就应该把学生脑中个性化的见解和感受及时地释放出来。

1、让提问更自由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学而有疑,疑则有异。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几种现象:有时是新问题还未解决已经下课了;有时是学生对讨论的新问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教师事先没有想到而无定论的;有时学生的质疑是和本课关系不大,解决起来费时,但确有意义的新问题。当课堂中出现了其中任何一种情况,我们教师不要将新问题搁置,也不要“快刀斩乱麻”下个定论,应采取存疑的方法,把这些新问题记录下来,给学生留下探索的余地,引导他们课后通过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动手实践等途径去探究,留到恰当的时机交流解决。这样就尊重了学生语文实践中的感受,呵护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闪现的聪明火花,给予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学习真正成了他们生命的历程。这样,学生才能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才能感到自己是个新知的发现者、探究者。在教学《老实和信任》时,有学生问:课文中的“我”撞断小红车的反光镜,小红车的主人也有一定的责任。现在“我”把责任全部归于自己,是不是太“傻”啦?对于这一新问题的提出,我没有笑话他,而是大加赞赏:“你问得好,老师和你有同感,由此可见你对本课的内容理解的很透彻?”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对学生来说确是莫大的震撼,因为它代表了老师对他的肯定。我深知:那些极有个性化的提问是学生思维扩散的极好契机,教师何不好好利用并加以鼓励,以促使他们提问的个性更加鲜明,以便更有效地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2、让表达更尽兴

语文教学要真正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不同的心理感受,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想要说的话,而且尽量让他们说得尽兴。比如《九色鹿》一文学后,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析,学生对九色鹿、调达、王妃的看法没有分歧,对于国王的看法,出现了争议:

学生甲:国王太可恶了,只为取悦于王妃,就要烂杀无辜。

学生乙:唉,杀九色鹿也非他所愿,只是出于无奈。

学生丙:尽管国王开始做的不对,但最终不是能主持公道,让正义得到声张吗?……

(教师带头鼓掌,教室顿时响起一片掌声,这时话匣子打开了,教师索性由学生去想象,去“创作”。)

三、及时纠误,为学生指明自主阅读的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说:“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假如学生亲自去探究和发展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只要学生积极参和就予以鼓励,不要怕学生失误,而是要千方百计找出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上进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能促使学生的智能和情感和谐发展。

当然,学生虽然能够极其踊跃地发表个人的见解,但难免也有出错的时候,学生的理解往往和文本意义大相径庭,闹出一些笑话来。必须依靠教师的引导,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自己的引导功能,

还以《三袋麦子》为例,学生对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往往会引起争论。文本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生活要像小猴一样,善于计划。但部分学生会简单的理解为:小猪不对、小牛不对、小猴对。出现这种错误性的解读,我们老师首先要宽容,尊重学生的见解,答应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产生错误,其次,对学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对错误的解读不能不置可否,更不能为了课堂的活跃,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错就是错,要及时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告诉他们对这些话题不能简单的用对或不对来评判,

四、课外延伸,给学生开拓自主阅读的广阔天地

学习语文要更新观念,打开思路,应熟悉到课本以外的生活更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一位教育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谢觉哉说:“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死书库。”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教完一篇课文后,应该赋予文本更多的内容,要让学生把学得的知识或经验用于实践,要在学生的学习中注入新鲜的生活源泉从而“盘活”知识,在实践中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例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上课时,请学生把这些诗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巩固了已学到的内容,而且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碧螺春》学后,请学生搜集有关我国茶文化的资料,利用语文实践课进行交流,比比谁搜集的资料多,看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这就巧妙地把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情境,为学生架起一座阅读对话的桥梁;要善于细心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热情鼓励学生的创造和聪明;要善于给学生一块宽松、和谐、民主、激励的土地;要善于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多说、多议,说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多种个性,说出绚丽多彩的课堂教学,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一门飞扬学生个性、灵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