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参透德育的研究

时间:2022-07-12 03:58:00

导语:独家原创: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参透德育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参透德育的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嬗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本文拟从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参透德育研究进行论述。

【关键词】德育渗透政治课课堂教学教育方法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以看出,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不是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就要认真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即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生了一个特大的转变,中国国情变得越来越强。中国的政治地位,科技水平也有了相对的提高。融入全球是我们的梦想和必经之路。2001年,我国不负众望,终于加入世贸组织。欣喜之余,我不禁有一丝忧虑:入世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该怎么做?加上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省份都应该注重于思想政治的改革。事实证明,WTO正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我国的文化,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等都受到外国的冲击。慢慢的我们融入世界。面对这个现状,作为国家的领导人和一些专家们必须仔细分析入世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变化,例如,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政治?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管理?我们该如何防范?该如何应对?等等这些问题要对此建立比较正确的认识,积极探讨新背景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策略,促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发展。当代大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在巨大挑战和巨大机遇并存的新形势下,他们对提高自身整体素养有明显的紧迫感;他们爱国热情进一步高涨,民族自豪感得到进一步加强:他们心中,国家的利益、地位是根深蒂固的,国家的荣誉是至高无上的。这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由于社会上不良现象、不良思想的影响,使一部分大学生知行背离,在思考人生价值时产生了不少困惑,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错误的人生观。如受到享乐主义、金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影响。加上全球一体化,文化的冲击,不良文化的影响,给大部分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思想文化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维护正常的社会道德观念,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解决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各种有悖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思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人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针对人们的思想实际。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存在决定着意识,思想来自于社会实践,这是无可变革的真理。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建设,特别的新课标的提出适合学生的发展,新课标从实践中获取的重要资源,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在停在以前的授课只是“一味的抄”。要的是融化贯通,各个学生能真正的领会思想文化的涵义,体会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授课只是一种传道的途径,关键的还要我们从事实践。因此,了解和掌握新世纪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当务之急,要做好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工作,则更需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注重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创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新问题。所以我们要注入新课标的教学。

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内,有研究性学习。

新课改已面向全国各省区推广和开展,受经济发展和教育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地方差异性很大,效仿和移植地开展,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部分地区研究性学习还是处于借鉴和探索阶段。如何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展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人们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同样是教师,学生与广大人民的职责。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各学段都采用了全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又能够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面对这样的课程改革,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我们要做到哪些?

一、政治课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的不仅仅是基本道德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我在讲授初一“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这部分内容时,要结合中学生特点,教育学生要努力培养自已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的良好品质;做诚实、守信的人;为人要善良,待人要宽厚;正直、说放做事公道;要有责任感;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在初四的教学中,我教育学生要以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已,时刻准备为祖国做出自已应有得贡献,再实践中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得战士。

二、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应遵循的原则

无痕化的课堂德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学生在心里自然而然的接受,是一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法的优化,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三个原则:

1、情理法并用。情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许多实例说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浓厚,教育者的要求就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情感熏陶可以使学生减少心理障碍,防止逆反心理,增强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理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学生情感丰富,易于对客观事物产生激情。但他们阅历浅,经验不足,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又容易偏激,故一定要以理服人,只有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理论,他们的人生信念才会树立得坚定持久。法是学生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思想教育切忌简单化,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但没有法,情有时变得没有原则,理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法,才会使他们按照社会、学校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是必要的,理是必须的,法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三者并用,思想教育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2、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认识规律,贴近生活,从近入手,把和学生相关、密切的、能够影响他们的因素抓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前学生评价政治课“老师备笔记、讲笔记,学生记笔记、抄笔记、考笔记,最后落得全忘记”。教师为应考而教,学生为应考而学,背离了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偏离了教学目标,没有充分发挥它在塑造学生优良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应有作用。

3、开放民主。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老师不居高临下,而是充分启发,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变单纯灌输知识为启发学生运用知识,变传统说教为形象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书本和实践两种教材。“精雕细刻,深入浅出;授人以渔,激励思维;情真意切,育人导行”的政治课,学生享用终身。

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他们经过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集体、国家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因此升入中学之后,我们的任务是继续强化和深入学生们对这两个概念理解,进一步加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在讲授“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来说:在学校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集体,要建立一个良好的集体,必须依靠集体中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大家应该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做学校的主人。”由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能够克服个人小利,顾全集体大局,自觉地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初三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史、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祖国过去所蒙受的屈辱和灾难及其原因,懂得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让他们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再结合时势政治教育,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目前在政治、经济、国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在国际环境中的地位,有我国未来发展的伟大目标,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特产资源,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在讲授民族政策时,先从班级实际出发,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由此,联系到整个国家,通过教育学生尊重兄弟民族,遵守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待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生活、事物的憧憬、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信念。它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目的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在教学中,通过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生的意义;通过共同理想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实际步骤;通过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学习、生活和理想结合起来,把对理想的追求变为学习的动力。在新教材中,教材设置了很多辩论的题目,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好好利用这些材料。而且在每一单元的最后都有综合探究,这些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辩题,如“正确对等待金钱”、“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这些辩题通过稍微改变下就可以成为辩论会的主题。通过这些辩论会,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公民观、权力观、爱国主义教育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五、坚持永恒性,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

在教学中,我通常注重充实与课本有关的高尚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并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例如:在讲授“热爱人民的传统美德陶冶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时提到岳飞这个名字,我就想:岳飞在抗金前线写成的《满江红》一词不就是千百年来陶冶一代又一代人们心灵的好教材吗?于是,我将该词全文抄给学生们,并让他们齐声朗诵。激昂的情绪、高尚的内容、优美的诗句,加上铿锵有力的朗诵节奏,使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岳飞在为国为民作出奉献乃至牺牲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也使他们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下,更加珍惜光阴,更加增添努力学习的紧迫意识。在讲授第十课“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时,我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一文,撷其片段抄给学生们。照样是学生们充满激情和豪迈的朗诵,尤其是那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使祖国的未来与青少年休戚相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为祖国勤奋学习”的思想,在学生们纯净的心田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渗透”。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果我们每个政治教师都能抓住德育渗透的特点,遵循德育渗透的原则,相信必定会取得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1.学生占主导地位。老师能正确的认识到学为主,教为辅的理念。

2.探索适应新课改下的学科教学方式,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思维品质。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合理将网络信息与所学的相关知识综合运用,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等等

总结:要想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新课程从教学理念的教学互动,让学生成为教堂上的主人,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强化了学习的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作为老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让学生的潜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新课程的提出适合于时代的发展,况且现在的文化危机,如果老师能给学生去实践,去发挥,那样不但能从根本上让学生适应社会,同时也能从实践中提升自己,其实,课堂教学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论教”使得我们必须重新界定一堂好课的标准,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让学生更好的发展,现在在适合学生去实践,因此在新课程的应运之际,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更好的去实践,去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