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时间:2022-05-20 02:08:00

导语: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些交际活动中,口头语言越来越显示出其作为交际工具的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但是口语交际教学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初中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基础、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了高中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外,听说能力的先天习得性也使社会与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了误解,认为说话如同吃饭走路一样生来就会,用不着训练。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但是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则是目前高考只考察读写能力,不考察口语交际能力,而新的评价体系还未确定,很多学校对新课标的实施还持观望态度,以不变应万变,冀求在平稳中保持自己的升学率的学校还占很大一部分。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促使不少高中教师放松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要素中,说是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也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从高考作文的评改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考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偏低,即使那些高分作文的质量也很难和其他省份考生的同等分值的作文一比高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如果不及时地在语文教学中加大口语教学的力度,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果我们的学生日常会话用规范流利的语言,语感好了,不规范的方言词汇和句式就会减少,语言表达的通顺流畅程度也就会随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更何况,新课标强调课堂上师生双方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交流,通过对话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但若我们的学生还无法用语言大胆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的话,对话就难以顺利展开,教学也就难以顺利进行。

由此看来,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将新课程的理念切实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新转变,就一定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系统有序地培养学生能说,会说,善说的能力,已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课题。笔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做法总结如下,和各位同行一起商讨。

一、建立语言环境,克服畏惧

针对高中生独特的心理特点,要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就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敢说。语言环境指特定的说话环境,如即席答问、小组争议等。所谓“建立语场”是指充分制造上述形式的说话场地和环境。然而要达到以上的效果,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能说,并在课堂上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自已去思考,去解疑,让学生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把“舞台”让出来给学生,从“大胆”“大声”“大方”这一“敢说”的基本程序出发,创造练胆、练声、练大方的语场,使学生经受锻炼。

说话首先要有胆气。壮胆不能光靠表扬和鼓励,还应有具体的方法。比如进行阅读教学可让学生先说对文章的理解;散文、诗歌教学可让学生先谈对意境的理解和体会;笔头作文可先让学生口述然后再写……例如高一新学期开学初,由于是新组建的班级体,还没有确定语文科代表的人选,我就举行了一个小范围的班级演讲比赛,以“假如我是语文科代表”为题,让学生全部参加,竞争上岗。起初,学生都很紧张,不敢尝试。后来在我的鼓励之下,学生们跃跃欲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后来的日记中许多学生写到此次演讲让他们勇敢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以后他们会更加踊跃地加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更有一部分同学写到虽然此次没有胆量站出来,但同学们在讲台前的表现深深地触动了他们,下一次,一定会挑战自己。果不其然,在以后的课堂讨论中,由于有这堂课做基奠,学生们发言踊跃,课堂氛围有了很大的转变。由此可见,学生的胆量是完全可以练出来的,根源在于教师是否给他们创造出练胆量的环境。

除了要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思维背景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及语言来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顾虑增多、怕出丑的心理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调动自身的一切因素去引导学生的表现欲,好胜心,克服害羞心理,将胆壮起来。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几个“斗胆性”的语场,设置创造性思维议题,有意引导争论。因此,“讨论法”是一种值得一试的方法。讨论法主要是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积极引导。每节课都针对学习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在这种气氛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就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讨论法体现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它把质疑,谈话,讲授等结合起来,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在品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时候,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过于相信自然流露,不知道第一次浮上心头的意思往往不是最好的意思,第一次浮上心头的词句也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有一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老师不是说要让我们学会捕捉瞬间的灵感吗?难道灵感的火花不是最好的吗?这个学生的疑问,很明显有其不足之处,但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大胆质疑,然后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们在讨论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目前,我们的教师只要能在课堂教学中选准话题,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融入到讨论中来。有了可供锻炼的语场,学生也就在训练中渐渐活跃起来,课堂气氛也就会随之活跃起来。

二、教师示范,声情并茂。

比如“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就是个既经济又有效的好办法。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的演讲,每天一个同学,全班学生按学号逐一上台,轮完以后再从第一个登台的同学开始。演讲的内容可以由易到难,具体的要求可以根据最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口语交际方面提出的,逐步提升标准,融入情感、知识、技巧方面的要求,“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和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用应对和辩驳。”每一次演讲都要求学生在登台前做充分的准备,这样到登台时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了。学生在三分钟演讲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说话的胆量,而且还锻炼了积极的思维情势,而教师也能针对学生在演讲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适时点拨。有时,教师也可以就学生演讲的内容做一次即兴演讲,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鲜活的范例。经过这样适时地点拨和示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水平就会有较为明显地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好自己的良好形象,力争做到讲话大方、得体,吐字清晰,同时富于感情,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典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帮助学生掌握一般性的发声技巧,纠正本地方音对读音的误导,使普通话得到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同时,还可以通过听录音、观看录像等方式掌握副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恰当应用。

三、训练思维,提升能力

学生只有说话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跨世纪高中教学大纲)有这样的说法:“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语言训练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和思维的训练是分不开的。思维训练和说话能力的形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致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步提高的阶段:复述——口头作文——语体训练。

第一阶段:复述。这是初级阶段。利用对所学知识的复述,一方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组织语言、口头说话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时,文中细腻的细节描写深深打动了学生们的心。而细节描写恰是学生在平时作文时被忽略或难以做到传神的一种描法。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用课本中的语言或是自己的语言把文中感动自己的细节描绘出来,听的同学也可针对他所讲的不足之处予以评点和修改。这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起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第二阶段:口头作文。口头作文的进行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凡是在有感可发,有话可说的情况下都可适时地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例如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许多竞赛场景都让人回味至深,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上,结合阅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我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趁热打铁,学生有情可发,有感可谈,积极思维,组织语言,踊跃发言。这在复述的基础上,训练的程度又加深了一步。

第三阶段:语体训练。这又将说话的能力提到了另一高度。所谓“语体”,即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反复使用不同的语言材料而形成的各具不同言语特点的有机统一体。口头语体由于外部语境(对象、目的、情境等)的差异,就会有不同的用词、择句、设格的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言语风格。这种风格又大致可归结为三种:通俗语体、正规语体、典雅语体。作为学生就要明确在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情形之下,对什么样人,应该使用怎么样的语体,不然,很容易闹笑话。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饱读诗书,但他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在鲁镇的一个小酒店里对目不识丁的乡下人说话满口的之乎者也,自然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说话的内容,对学生展开语体训练,让他们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结合具体的学习生活实际,设置一定的场景,对学生进行语体训练。看似简单,可学生们在转述的时候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不注意说话的对象了,人称不会转换了,语气不合说话人的身份等等。针对学生们存在的的问题,我一一予以指出,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经常转换角色加以训练,目前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在课下通过“课本剧表演”加以训练效果也很不错。“课本剧表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容,揣摩人物的身份、性格,使自己的表演能够恰如其分的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课本编的改编过程中,在不同文本的演绎过程中,学生渐渐就会感悟到书面语与口语的不同,不同身份的人与不同性格的人语言的不同,进而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当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文角色的演绎时,谁还会担心他们不会开口说话?因此在教授小说和戏剧单元时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比赛,尤其是在小小说单元的教学时,我不仅鼓励学生学习写作小小说,还让他们把自己的小小说改编成剧本在艺术节上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参预热情。在表演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流畅地表达又使表演更有声有色,何乐而不为呢?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在这项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语文教学注重说话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我们亟需消除偏见,更新观念,确立说话教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它一席之地。同时我们还应从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高度进一步去探索说话训练的规律及其方法,以便更切实地更有效地加强高中语文说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