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育技术研究

时间:2022-05-18 03:15:24

导语:高中生物教育技术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生物教育技术研究

一、教师层面

第一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用现代教育技术。忽视学生实践,不利于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假如每堂课每个知识点都是用多媒体展示、模拟,那么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生物或生物现象就难以做出客观实在的观察和描述,更难以提出与生物学相关、可以探究的问题,从而难以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我们说“学无定法”,同样“教无定法”,除了多媒体技术,还有很多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时刻以学生的受益为出发点,才能够教好学生,才能够发挥好多媒体的使用价值。第二其次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教材中很多内容利用模型、挂图、黑板完全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如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高中生物课本中,有部分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是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实效性。课件追求形式,缺乏教学性。目前,很多生物课都把现代教育技术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画面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但学生理解课堂内容的时间少,注意力不能集中到重难点上,课堂甚至出现无序状态。现在有很多老师上课拿着课件就万事大吉,一旦对媒体设备发生故障,这节课就没有办法上下去了。这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过渡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怎样在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用的更好,关键在于找到其中的问题和答案,从而谨慎地考虑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矫正偏差的教学行为,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学生层面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媒体演示的有机结合。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物学中的观点、理论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一些中学教学中涉及到的实验不宜用视听媒体来替代,而应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去体会。只有那些在现有条件下不可能去重复的经典实验,如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实验等,才适宜用媒体再现当时的状况,便于学生理解。对于一些静态的教学内容,比如细胞的结构、人体的构成等,用模型或幻灯反而会比电视表现的效果好。只有遇到一些用其它途径无法获得的资料,如细胞的增殖过程,基因的表达过程,基因的突变、生物的进化过程等这类微观的或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观察到的事物、现象时,才能显示出媒体的优势。其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恰到好处的使用多媒体。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大脑皮层如果长时间的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也很容易引起身心疲倦。同时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各种亲身体检少,想象力较差,知识的贯通能力不强。因此在媒体的选择使用上就要注意,要适时适度,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时使用媒体,会让学生兴奋得恰当、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过多过滥,其结果只能事与愿违。如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这类很抽象的问题,通过媒体的演示,使学生能容易的理解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

三、教师和学生

都是多媒体教学使用后的受益者,达到双赢的效果下面是一节课例,记录我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双赢效果。这是一节生物特异性免疫的课,是一节概念较多很抽象的课。特异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涉及到的细胞名称很多,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些名称并能够区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我把所有有关的细胞顺序打散用幻灯片展示,就此提出三个问题请学生解答。(1)哪些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2)哪些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3)哪些细胞与两种免疫都有关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目的性强,老师也不用事先在黑板上写题,也可以在学生思考的空间观察学生的情况。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和很快就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接下去我要求学生把这些细胞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理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这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我一边展示图片,一边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解释免疫的过程。比如把人体比作一座城池,第一道防线比作护城河,第二道防线比作城墙,第三道防线就是城池内部参与做战的各种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如何识别入侵的病原体,如何发挥自身的战斗力,这些过程教师的讲解配合幻灯片的展示图片,可谓惟妙惟肖,生动有趣。是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老师课堂的效率提高了,相得益彰。

总之,在生物课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一件好的东西都要恰当好处的利用,才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我们推崇“巧用”不是“滥用”。

作者:吕敏燕 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箬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