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分析
时间:2022-02-24 10:20:24
导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师只有掌握了教育技术思想和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的要求。本文是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意识和态度、知识和技能、应用与创新和学校的教学资源、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进而提出从培训机制、制度环境和保障体系等方面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各国基础教育广为接受的共识之一。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思考信息基础设施、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技术人员等各类相关人员的能力建设诸多要素。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研制和实施契合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这一国际共识。为了进一步深化对《标准》的认识,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性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与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研究开展的主要目的。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参照教育部的《标准》,本研究关于中小学教育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现状的调查主要包括五个部分:(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态度;(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4)学校的教学资源分布情况,共25题。经过用SPSS21.0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Cron-bach's值为0.888,量表信度很好(超过0.7才行)。在2017年8月份,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是语数外、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艺术(美术音乐)、体育、管理人员和其他,共发问卷150份,回收138份,回收率是92%,有效126份,有效率为84%。调查对象的情况如下:中学老师59人,占46.8%,小学老师67人,占53.2%;男老师54人,女老师72人;教龄为0-3年有38人,4-10年的有16人,11-20年的有32人,20年以上的有40;学历分布情况为,本科以上10人,本科82人,大专32人,学位进修中1人;学科情况为语数外教师49人,文科(政治历史地理)28人,理科(物理化学生物)26人,艺术(美术音乐)15人,体育、管理人员和其他8人。
三、调查内容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的现状。教育技术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培养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只有拥有这种意识,才会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运用教育技术。通过调查发现,有60.3%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教学有帮助,但是帮助不大,36.5%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教学有重要帮助,还有3.2%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教学没有帮助。87.3%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但是也有12.7%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不是好的教学手段。虽然大部分的中小学老师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育教学,但是总体来说教师教育技术意识水平不高。教师的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对待教育技术的态度。由于中小学教师的意识不高,导致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33.3%的中小学老师不常运用教育技术,运用教育技术的只有66.7%的中小学老师经常运用教育技术。对于这个结果,笔者觉得主要是教育技术的资源比较少,而且分配不均,致使有1/3的教师不经常使用电脑。(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现状。根据《标准》,“知识与技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有关于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教学设计方法方面的知识、多媒体使用的技能、信息检索和加工的技能。中小学教师关于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是:不了解的占4.8%,初步了解的占55.6%,较好掌握的是31.7,完全掌握的是7.9%。教学设计方法的知识相对于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略好,不了解的为0%,初步了解的为47.6%,较好掌握的占42.9%,完全掌握占9.5%。这说明广大的教师对教育技术还是有所了解和接触的,整体情况良好。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不了解的占1.6%,初步掌握是20.6%,较好掌握是65.1%,完全掌握的是12.7%,教师对多媒体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掌握的占到了98.4%,这也是得益于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对于信息检索和加工利用不了解的占12.7%,初步掌握是46.0%,较好掌握是36.5%,完全掌握的是4.8%。(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的现状。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的调查设计了9道题目,主要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师的技术运用水平。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基本能够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但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和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水平不高,只有不到20%的教师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在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效果一般。因此,教育技术培训要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突出对管理能力的培养,提升对教学活动的掌控力。(四)教学资源调查。关于教师是否安装计算机这个问题,有7.9%的教师没有安装,有23.8%的教师已经安装,但不经常使用,还有68.3%已经安装,经常使用。对于可否连入互联网,有4.7%不能连入,有17.5%能连入,但需要申请,大部分的教师能连入,无需任何限制,占77.8%。第三题是使用计算机是否需要申请,只有4.8%的需要申请,95.2%的教师是不需要申请的。第四题是是否拥有教学资源平台,没有只占4.8%,有,但是资源很少,使用不便占了49.2%,资源丰富,使用方便占46.0%。从上述可知,中小学的硬件教学资源相对比较稀缺,并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信息化资源建设较城市还很落后,这些都不利于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和培训的顺利开展。
四、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教师教育技术知识欠缺和信息能力储备不足。在对教育技术知识的认识上,大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概念很模糊,对其真正的价值不甚了解,长久以来,国家和学校都在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但是收效甚微,总体来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不高。对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进课堂,几乎没有涉及,而且不管是培训者还是被培训者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在调查中发现,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在思想上,一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的认识到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所处的地位与价值,并产生了学习掌握教育技术的兴趣和热情。然而在众多的中小学中,由于教育的教育背景和再学习的能力问题,接触的资源有限,导致很多老师虽然有想法去学习,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2、教师信息应用能力贫乏。信息技术进课堂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能力、学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优化教学的措施,积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二)建议。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改善教师教育技术不高的现状。第一,制定层次分明的培养机制,教师队伍教育技术能力层次不齐,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势在必行。从对象上看,应形成不同层次的培养内容,以确保适应每一个教师的增长需求。从培养时期看,培训要有阶段性,要形成系统性、多层次与进阶分明的培养体系,为教师信息能力增长提供健全的培训。此外,基于生态位原理,要实现自我竞争力的增长,中小学教师要明晰自身定位,找准生态位实现错位发展,发展自身特色,形成鲜明的竞争优势。第二,优化培训途径和制度环境,纵观中小学师资队伍培训,形式和渠道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大多数教师的现实需求。互联网以其交互性、平等性和随时性等特征展现出强大的媒介优势,补足了线下培训的缺点。除了培训途径外,营造有利于培训机制运行的制度环境也是提升培训效益的关键手段。制度环境强调组织行为的合法性和效率机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内容设计和组织架构时必须考虑这两个关键点。第三,健全培训运行的保障体系确保培训工作照常运行,需要健全配套的保障体系。一是培训资金上的支持,为了增强师资教学技术能力增长,设立专项资金以确保教师培训工作得以正常进行显得尤为重要。二是落实与培训相配的评价制度。为了评估培训达到应有的期望,应对受培训教师进行多主体参与的培训评价,多主体参与评价不仅是为了制约教师违规行为,也起到了激励教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亭.辽源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郑燕林,李卢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0(10)
[3]贾雪梅.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和分析[J].软件导刊,2005(09)
作者:李鹏丽 郭丽君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 上一篇:中小学教育技术分析
- 下一篇: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