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技术模式设计

时间:2022-07-01 10:35:13

导语: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技术模式设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技术模式设计

一、基于宝鸡某校所开展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反思

我国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从2001年就持续进行着。尤其是在2010年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释与说明中,详细规范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内容模块、以及培训建议等[1]。这些因素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被关注被开展。宝鸡地区某高校也在政策的感召下,由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牵头,选择某系教师开展了为期半个月(共9学时)的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此次培训工作是该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第一炮,通过此次培训试图为今后该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摸索出有效的途径。但是由于参与动机、内容设置、培训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培训效果并不乐观。

1.培训目标不明确,受训者参与动机不高

此次参与培训的教师是统一组织的,由院系领导牵头选择的。通过对受训者的访谈了解,此次培训中多为宏观的目的描述,并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也缺乏引导教师培训目标的设立。因此,很多教师在参与培训时,只是为了完成相应工作考核需求,参与培训的动机水平都不高,而且学习投入不足。因此,培训目标不够明确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

2.内容过于偏重技术,知识陈旧,缺乏系统性以及针对性

此次培训中选择的教学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基本理念及教学应用、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使用、图片的拍摄与处理、视音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Powerpoint电子教案高级制作、常用素材软件的教学应用等六个模块,每个模块1.5学时[2]。可是在《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行版)》中,已经明确指出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评价和科研与创新是高校教师所必备的能力体系[1]。该校所设置的培训内容可以明显地看出注重操作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基本知识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的培训。这样的内容设置难以使受训教师将所学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转变为有效的教学技能。

3.培训方式单一,不符合高校教师的学习工作特点

此次培训选用的方式主要是利用教师的课余时间,在固定的地点采用集中面授的形式开展。然而高校教师有备课、科研等多重隐性工作,并且还有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他们对于这样的培训模式不太适应,甚至产生了一些抵触的情绪。在访谈中反映出他们更喜欢灵活的学习模式,并且有的教师直接提到要如果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他们更愿意参与这种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合理安排的学习方式[3]。

4.缺乏有效的激励策略,影响了培训结果转变为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有效的激励策略可以保障学习结果的巩固与迁移。但是此次培训中仅有一些如上课签到等常规的监控管理策略,缺乏能够有效激励受训教师参与学习的策略和手段,并且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或策略促进受训教师将所学内容有效的迁移到教学实践以及科研工作中。因此在访谈中部分教师反映出参与该培训只是走过场,学了和没学一样,培训结果并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能力。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校虽然贯彻了国家的政策思想,但是由于培训模式过于陈旧,并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工作。

二、网络环境的特征及优势

反思整个培训工作,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为了不影响学校以及教师正常的工作,可以借助网络环境突破时空、资源丰富、多渠道交互等特点开展灵活的培训方式。网络环境的特征和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网络环境突破时空限制网络环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者不必受课表安排、教室环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从而突破地域、时空的限制,更便于随时随地开展学习。2.网络环境资源丰富网络环境的信息容量巨大、涉及范畴广,网络信息表现形式丰富,有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如此多样化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参与培训的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科要求选择有效的资源进行学习。为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资源保障。3.网络环境便于学习者开展自主行为网络构建了一个区别于真实社会的网络社会,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性别等因素的限制,拥有相对个性化的自主空间,学习者能够在网络中自主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网络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更适合自主行为展示的环境。4.网络环境易开展多样化协作网络环境具有多样化的交互功能,参与其中的学习者可以通过QQ、聊天室、MSN等软件,与同期培训者、其他学员、远距离专家等开展多种的同步与异步的交流和协作,从而更便于多渠道获得指导和帮助,更有效地促进和保障学习的开展。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设计

基于网络环境的培训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特点及优势,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内容传播与快速学习的方法,内涵等同于E-Learning、在线培训、网络教育和在线学习等。它具有利用网络技术所开展的电子化学习、高效学习、探究型学习、案例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多重含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网络环境的特点及优势,更适合于开展针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4]。

1.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的设计依据

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的依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政策方面的依据主要是参考了《国家高校教师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该指南为从2001年以来开展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明确了培训目标,并且规范了培训流程,为培训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第二,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是设计培训模式的核心依据。该模式的适用对象是高校教师,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社会经验,以及学习能力的成人学习者,此类学习者具有注重教学效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参与性并希望得到尊重、自觉意识和努力程度决定发展未来发展等特点,因此在设计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参与培训者的学习特点及规律,从而使模式设计更有效。第三,高校的物质条件是培训模式设计的物质依据。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各高校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该校已经购置和配备了相关的教育技术设备,并建成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做到网络入户,而且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了一定的网络资源,这些物质条件都为基于网络环境的培训模式的设计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

2.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设计

为了更好地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有效学习,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笔者设计了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图1)。该模式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目标确定、创设学习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深化学习效果,以及教师指导和学习监控等关键要素。各要素看似与网络环境没有关联,其实每个环节都开展都离不开网络环境的支持。图1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1)学习需要分析在该模块中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参与培训的教师形成学习需要。在此模块中不仅激发参与培训的教师的学习动机,也可以增强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识,明确自身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责任,从而达到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行版)》中明确指出意识与责任的培养。第一,培训者可以通过网络的便捷性建立论坛,组织参与学习的教师解读讨论政策,分析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社会现状以及相关要求,促使教师们明确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外部需求。第二,为培训者提供相关的资料以及优秀信息化教学案例,引导教师填写并分享评价表,促进参与培训的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形成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内部需求。第三,可以借助网络开展相应的视频会议或在线交流,组织参与学习的教师讨论并反思工作及科研上的困惑和问题,通过引导促进教师明确教育技术能力与其工作的密切性。(2)学习目标确定在传统的培训中,学习目标通常是靠教师的说明,甚至有些培训只是流于过程,根本就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然而模糊的学习目标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越是明确的学习目标越容易激发学习者动机,因此,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为今后的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培训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环境,更好地促进参与培训的教师明确学习目标。第一,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借助网络丰富的表现能力,从多角度,采用文本、图形、音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展示教学目标,使其表现得更为直观具体,更好地促进学习者明确目标。例如,在素材软件的学习中,通过优秀作品的呈现来帮助参与培训的教师更清晰明确地了解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动机的激发。第二,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中的虚拟情境,将学习目标蕴含在借助网络技术所创设的虚拟情境中,在帮助学习者直观了解学习目标的同时,也使学习者将理论学习与现实情境建立联系,为后续学习目标的实现与学习效果的深化提供了引导。第三,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多样化交流和协作,根据参与培训教师的特点,比如专业、兴趣等特征,将参与培训的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建立学习共同体,指导形成小组整体目标,并根据个人要求将其分解为个人子目标。在这项工作中,要注意小组整体目标与个人子目标的系统性建立,个人子目标必须与小组整体目标有机结合,个人子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小组整体目标的实现,小组整体目标的实现是以个人子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的。这样的目标体系既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同时又助于加强小组的凝聚性,促进协作学习的开展。(3)创设学习资源在教育技术培训中因为培训的内容较为多样,既有政策文献的学习、也有操作技能的训练学习、还包括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教育技术培训的需要,合理创设学习资源。第一,要合理组织已有资源。针对网络上已有的资源,要善于利用,可以借助MOOC的大规模推广,选择专家学者的视频教学,让学习获得最优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学习中,可以推荐参与培训的教师一些相关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视频,可以方便参与培训的教师随时随地地开展学习。第二,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中关注案例库的建设。学习案例可以选择参训教师的教学实践案例,也可组织或者分配参训教师负责整理和提供,这样既方便多样化资源库的建立,也可以使参训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同时此类案例的加入也能够为参训教师通过更好的实践指导,帮助今后所学内容的实践迁移。第三,在学习资源建设中,要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不能太松散、随便,否则学习者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迷航。因此可以按照领域、层次、深度等进行分类,以方便学习者的查询检索。避免因为信息的难获得,而造成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丧失,或者是学习障碍。(4)开展学习活动通常情况下,开展教学活动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学习者自己完成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自我监控学习过程等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其二,是教师安排教学过程、编排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等工作,开展传递—接受式学习。很显然单纯的第二种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教师的学习特点,因此高校教师更适合开展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培训。借助网络环境中所开展的自主学习要合理运用网络技术。第一,运用网络技术的交互性针对学习者开展学习前测,既能够帮助学习者了解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便于选择和安排良好的自主学习。如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相关素材软件的学习之前,可以让学习者完成一些任务操作,以便于更好地确定学习起点。第二,利用网络环境中信息易共享、易传递的便利,借助网络技术提供学习策略建议,比如学习计划、学习程序、学习方法等的建议,也可以将其他往期以及同期培训者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安排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成果展示出来,便于学习者在开展学习时参考与借鉴。为参训教师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第三,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创设与所学主题相关的虚拟情境,让受训教师参与相关的虚拟活动,在提高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加强受训者的自身体验,促进学习者学以致用,将所学内容与今后的实践建立关联,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践[5]。(5)深化学习效果学习中一定要有相关的环节来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学习了,而且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应对考试。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多样化的评价可以促进参与培训的教师多方面认识和了解学习成果,并推进学习效果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好的效果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者深化学习效果,也可以为今后开展进一步的自主学习提供动力。第一,利用网络技术创设个人的学习文件夹,记录学习者学习轨迹,并创设电子学习文件夹,填写反思报告,为学习者调整学习,促进学习者反思,有效开展学习自评提供依据。第二,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建立作品展示区或者成果展示区,在学习结束后,可以采用作品呈现、成果展示等方式,通过引导学习者之间开展互评。同时,也可借助网络采用在线测试、论坛讨论、在线任务完成、问题解答等形式来检测受训教师的学习效果。第三,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智能化的设计渗透学习评价。比如离开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弹出对话框“您确定中断学习吗”或者“恭喜您完成学习目标”,以提示来做到学习者自我反省。也可以采用模糊评价来判断学习者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与知识点库中给定的当前知识点的“通过率”相比较,决定后续的学习支持策略。(6)教师指导和学习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干扰因素多、学习安排不合理、自控能力差、成就感微弱、部分内容认知难度大等因素影响,部分学习者不能有效地坚持学习,甚至是半途而废。教师的指导和学习监控并不是针对某个环节的特定工作,应该贯穿于参与培训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始末。在每个模块中都应该渗透了教师指导和学习监控,如在学习活动开展阶段,所提供的学习样例和学习建议,就是教师开展学习指导的方式之一,再如在深化学习效果的方式中,各种评价除了评价学习效果,也为监控学习提供依据。(7)应用与反思该模块也是贯穿在整个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在此类培训中要注重参与培训者的不断反思和应用实践。首先,在培训中建立网上论坛,定期发起讨论,促进反思学习。其次,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的论坛不要关闭,也可以将已经完成的受训者组织团队,定期分析学习后的实践经验和感悟,从而使学习成果不断推进。也就是使得受训教师的学习展现如下图(图2)的过程。图2培训者学习流程图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以上四个阶段不是线性的过程,而是不断循环反复,在学习前通过对以及从事的教学工作的反思,形成学习目标,学习后实践应用学习成果,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反思,然后再重新确定目标,再学习,再应用,整个学习过程不断推进,从而是受训者的教育技术能力呈螺旋上升型发展的趋势。

四、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应用的注意事项

1.重视教师在培训期间的作用

该模式虽然积极倡导受训者的自主学习,但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为学习困难者提供帮助、组织协作讨论、提供筛选学习资源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受训者学习顺利开展基本保障。

2.合理安排“网下”学习,开展混合式学习

[6]基于网络环境的培训模式并不排斥传统的学习活动,虽然网络环境可以为培训工作带来了多重便利,但是现实中的“网下”交流和学习会增加学习者的集体归属感、和学习伙伴之间的亲近感,这些恰好可以弥补网上学习学习氛围不浓、学习伙伴不真实等缺陷。因此在时间地点允许的情况下,开展相应的面授和面对面的交流,会更好地促进网络培训效果的产生。加快高校的信息化进程必须关注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于网络环境的培训模式还需要在今后实践应用中不断优化完善,以期为高校教师信息时代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探讨。

作者:屈洁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