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考分离的高校教育管理初探
时间:2022-07-29 03:33:51
导语:基于教考分离的高校教育管理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考分离的学习模式,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高等院校是培养优秀社会栋梁的重要场所,为了写使学生们在学校学到更有用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教考分离的教育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教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教考分离教育模式的方式,以便于为高校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考分离;高校;教育管理;重要性;措施
高校教育不仅强调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更要能够采取实践项目的方式,完成相应的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样的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大量生活中的案例和理论知识进行穿插式的详解,并通过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在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但是以往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教考合一的制度使得很多教师仅仅重视考试的范围,不但难以真正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容易僵化学生的思维。而教考分离的教学制度,从反向倒逼教师深化自身的教学层面,并辅以相应的监督机制,就能够从根本上解除以上不良情况的发生。这样的话,高校教育就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学有所思、学有所用,进而取得更好的人生发展成果。
一、教考分离模式的重要性
(一)确保考试的公平性。教考分离的教育模式使得日常的教学环节和考试内容相分离,综合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培养目标,针对各个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这种考核模式使得教师无法完全掌控上课和考试的内容,那么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要教学目标为基础,开展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倒逼任课教师提升教学效果[1]。这能够对教师起到非常严格的监督作用,而且也能够增强考试的客观性,避免过多人情分影响考试的公平性。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会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全方位的了解知识点,而不是敷衍了事,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任课教师命题的随意性和评价的不规范性,这样的话,教师和学生都会更加努力的起的好的考试效果,考试的意义也就更加能够凸显出来。(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以往的考核模式下,由于任课教师能够掌握日常的教学和考试内容,出现画重点画范围的现象。考试的结果并不能真正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平常不在乎日常的学习,仅仅在考试前几周对老师画的重点进行学习,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而日常认真学习的学生,如果不能掌握考试的内容反而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2]。因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日益不重视学习,基础知识掌握非常不稳固。如果能够实现教考分离的学习模式,学生无法在考试前几周获得考试内容,就必须通过日常的学习来提升自身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而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中都充满其积极性。(三)综合考察学生。在目前的高校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秉持着60分万岁的观念,就是因为大多数老师会在考试之前划定相应的考试范围。很多学生认为,即使临时抱佛脚,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自然就不会在日常的学习中下苦力。这就导致了一种怪象,虽然很多大学生的各科目成绩很优秀,但是其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却非常一般。而通过建立教考分离的考核模式,他们无法在考前知道考试的范围,必然就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考分离高校教育管理现状
(一)题库建设缺失。我国高校的学生数目众多,不可能给每个学生都设置出一套考核方式,因此,学校的题库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建立起属于自身的题库建设。虽然大多数高校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一段时间内并不会发生改变,但是由于每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程度不一样,科学合理的题库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教考分离的学习目标。而且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开展题库建设的时候,都是将题目分块交代给不同的老师进行体系建设,虽然这能够将考试任务进行细分,但是这也很容易使得老师在私下进行交流,他们对于考试的内容仍然具有较强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与教考分离的教学目标相背离,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建设效果。(二)与社会发展脱节。虽然说高校在进行人才教育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但是毕竟高校与社会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即使采用教考分离的模式,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有限,难免会和社会的发展相脱节。其实社会有自己固定的对专业人才衡量的标准,教考分离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纳入这套固定的标准。相当多的专业有自己的从业证书,如果满足报考条件的话,在校内就进行报考,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毕业之后也更容易找到工作。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考证的重要性,其教学内容主要服务于自己的考试,而并不能结合社会的需求实现真正的变革。因此,很多学生在进行考证的时候,会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没有用处,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学生对课堂的反感。另外,高效对于专业实践的重视度不足,并没有将其加入到考核的范围之内,学生对于实际工作状况了解有限,以后开展实习工作的时候,常会觉得捉襟见肘。(三)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笔试的方式,考核方式的单一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考分离教育模式的推进。文科类的专业比较注重表达能力的考核,而理工类的专业又比较注重实践能力,不同的专业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根据不同专业的特性设立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考核模式,这样才更能够全面的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对于体育类的学生而言,不仅要注重其体能的综合发展,更要注重其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认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其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掌握相关技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考分离的模式虽然有利于反向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但是如果仍然延续以往单一的考核模式,必然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教考分离的模式也就成为了一种躯壳。
三、促进教考分离高校教育模式管理措施
(一)设置专项题库。为了真正的实现教考分离而又不脱离教学大纲的考核模式,学校可以学不同的专业,成立出题组,按照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考试题库。一般来说,可以挑选5到10名专业水平高且有充足教学经验的教师成立命题小组,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为准,设置考试大纲,将需要考核的重点制定出来,以此为基准设立相应的考试题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尽可能的采用互联网手段,如果科目的内容适合机试的话,就可以以考试题库为基准,形成几套母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除此之外,对于理工科的专业来说,也要能够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学习掌握能力进行考察。因此可以设置项目类的考核方式,这要求在设置题目的时候,能够将考核的重点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以丰富多多样的项目为手段,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素养[3]。而且设置的实验类项目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阶段就能够了解实验操作的相关内容,以便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二)纳入考证学习。虽然大多数高校的教师都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但是也存在部分教师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情况,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实践操作类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很多考核的内容并不能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意识到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在职场中遇到非常多的困难。不同专业的人员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并不相同,社会上有很多资格类证书,对学生既能做出来么要求。在学生学习的阶段,就要能够将相关从业资格和执业鉴定等证书类的学习纳入其中,尽量保证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取得相关资格,使他们毕业之后能够更快的融入社会;目前在很多学校已经制定了以证代考的措施,来激励学生考取相关资格从业证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确保做到社会需要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模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学习过分功利化,重视发展学生的研究思维,不断增加实践教学的投入,激发学生和教师提高自身的潜能。(三)多方式考核。目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愈加多样化,单纯掌握基础知识已经无法满足职业的需求,更要能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因此,学校在考核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比如说,对于艺术类专业而言,就可以创办设计大赛,表演大赛等方式,将常规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比赛的方式得以发挥,不仅能够实现教考分离,而且也能激励学生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比赛也就成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方法。而对于理工类专业而言,可以通过项目团队比赛的方式进行,不仅重视个人发展,而且要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4]。在考核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比赛优异成绩按比例记入总分数,在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实践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除此之外,也要将日常学习纳入到总考核之中,避免学生存在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激励他们在日常也能够认真学习,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和意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与行业结合。行业参与考核不但有利于高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也能够反向促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必将进入企业发挥个人专长,如果学生的能力与企业的要求相脱轨,那么他们必然无法取得更好的发展,也无法实现个人的价值[5]。如果能够让企业在考试环节中参与,既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有利于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从而将优秀的人才揽入手中。例如工业专业而言,就可以使工厂的专业人员参与到其中,既可以对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进行丰富,也可以将实际操作技巧带入校园,这是一举两得的策略。而且这样的话学校不需要担忧学生的就业问题,企业也不用在就业市场大海捞针。教师也要能够和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确保教学知识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操作能力,避免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限制。另外也要能够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根据考核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和筛选整合,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考分离已经成为目前高校考核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虽然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教育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提高,从而建立更为完善的校考分离模式,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岩.试论教育考试作弊治理的法制化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6(07).
[2]张景璐,刘家麟,于海波,徐海阳.高校教考分离的实践与反思--基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考分离教学改革的个案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2).
[3]何秋敏.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良性互动的意义与实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
[4]梁伟.高职教学评价改革中教考分离的实践探索[J].职业与教育,2011(11).
[5]尹吴.基于教考分离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No.433(24).
作者:任远坤 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 上一篇:创新教育理念下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 下一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