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历史沿革与使命

时间:2022-02-18 11:06:48

导语:党员教育管理历史沿革与使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员教育管理历史沿革与使命

[摘要] 党员教育管理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职能,是提高党员纯洁性的滤清器和战斗力的倍增器。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开始,逐步形成了以政治性为统领、以基层组织为依托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建设格局,以及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的发展逻辑。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要继续承接优秀传统,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方式与手段,为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思想保障。

[关键词] 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 ;基层党组织;党建质量

重视党员教育管理,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全党上下保持自我革新的利器。随着党的中心任务和时代使命的变化,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功能和模式在探索中不断走向成熟,并将在新时代肩负起新的伟大使命。

一、党员教育管理的定义及其内在关系

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教育”和“管理”,一般而言特指与党员相关的教育和对党员的管理。“党员教育是由各级党组织进行的、旨在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党性的活动总称。”[1]党员教育包括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等方式。党员管理是指“党组织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党员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的活动”。党员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用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规范党员的言行,使每一个党员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保证党的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2]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对党员教育管理的认识也需要与时俱进。党员教育管理是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是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先进性、纯洁性为建设目标的一项日常基础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脉络,以能力建设为支撑,以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为基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先锋队,经得起各种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曾指出,共产党员“应成为学习的模范,他们每天都是民众的教师,但又每天都是民众的学生”。[3]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坚定革命信念、纯洁党员思想,他还设想“以一年时间(一九五一年)普遍进行关于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使所有党员明白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4]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指导基层党组织工作时也强调要使党支部“真正成为教育和监督所有党员的组织,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5]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求“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格组织生活,加强理论教育、形势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6]并强调党章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核心位置,“‘两学一做’,基础在学,首先要学好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依据和总遵循,也是全体党员言行的总规矩和总遵循”。[7]党员教育和党员管理,功能上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持。其中,党员教育侧重引导,党员管理偏重约束。实践中,党员教育是从理想信念出发,教育广大党员坚持党的宗旨、发挥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解决党员在思想、组织和工作上的问题,增强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党员管理,则是严格党组织的生活,进行党员日常行为的监督;吸收符合标准的成员入党,管理党员在组织中的生活、教育、保障、监督等内容。党员教育需要依靠制度化的党员管理来执行,党员管理则有赖于党员教育的效果来进行提升。党员教育的范畴在于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党员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落在制度建设层面。一方面,党员教育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权利,以激发党员的自觉和自励,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来强化党的建设质量;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有着高度纪律性和组织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持续推动党员管理的制度化才能切实增强党员教育。所以,政治性、组织性、先进性、使命性就成为党员教育管理的根本属性。在党员教育管理的日常实践中,党员教育是党建工作的“发动机”,而党员管理更多的是起到“方向盘”的作用。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时,必须坚持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相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制度常态化,教育与管理双管齐下,结合信息化时代的整体要求,深化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技术背景下党员教育和党员管理的规律认知,并不断总结、提高、更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才能确保其政治性、组织性、先进性和使命性的根本属性不断得到加强,而不是弱化或虚化。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员教育管理的经验来看,党员教育管理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教育管理。基层党员的教育有理论学习、政治实践训练、党纪党规党章等党内法规教育,还有包括以党章为核心的宗旨教育、革命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及技能本领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其二是干部的教育管理。干部是党员的天然组成部分。对于干部的教育管理,在标准上要严于普通党员,内容上要宽于普通党员。除了对普通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内容,干部教育管理的核心要更加聚焦“讲政治”,要“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基本要求是“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8]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模范性是始终不渝的目标。在党员教育管理的坐标系中,以党章为中心,围绕党章增强党员的政治素养和能力建设,始终是党在每一时期进行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范式。以党章的发展为脉络,勾勒党员教育管理的历史长卷,并从中梳理其一般规律和特殊表现,就成为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达到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

二、以党章为基本遵循把握党员教育管理的历史沿革

党章是政党为了实现其政治纲领、规范党内事务、指导活动开展而制定的基本法规,是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必须遵守的最高行为规范。党章主要是对党员的政治性提出规范指导,因此,政治性在党员教育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另外,党章还突出强调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中的支柱作用。从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发展史看,正是这一个核心和一个支柱,构成了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的鲜明特点。历部党章中有关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在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中和基层党组织基本任务中加以体现,具体名称和要求随历史时期的变化有所不同。党员教育最早是以“组织与训练”为名在党的二大所制定的第一部党章中出现的。“各组组织,为本党组织系统,训练党员及党员活动之基本单位,凡党员皆必须加入。”同期,《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也指出,“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我们的组织与训练必须是很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9]党的三大后,党员教育目标开始确立,并走上制度化发展之路。1923年10月,党中央决定成立教育宣传委员会,通过了《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委员会的职责是“研究并实行团体以内之政治上的主义上的教育工作以及团体以外之宣传鼓动”,并在各地方委员会中设立教育委员负责工作。[10]党的四大首次明确了党员教育管理是党支部的具体职能之一。《关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提到党支部须担负“教育党员”、“吸收党员”的重要责任;《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要求支部成为“党的基本教育机关”,支部应当“注意于政治报告和党的策略之解释”。[11]中央局在《党刊》第七期上发表的《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一文指出,“支部是党的教育和宣传的学校”,“支部是党的实际监督党员工作的机关”,并要求教育宣传员少采取灌输式的报告,多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同志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决同志中存在的疑问,以发挥党员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12]在早期党员教育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也有深刻的教训。大革命时期,各地党支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吸收新的党员”上,全国党员从党的四大时的不到1000人,迅猛发展到5.7万多人。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未能及时跟上,政治性缺位、党支部失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导致组织力和战斗力严重下滑,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党员人数锐减到1万人左右。在总结这一教训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党的组织是发展了,但是没有巩固,没有能够使党员、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坚定起来。新党员非常之多,但是没有给予必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13]此后,无论对党员教育管理的规划还是工作的安排,党中央都将其放在了更高的位置,对政治教育和支部日常管理都有具体的规定。党的六大党章规定支部的任务除了“征收”之外还包含“教育”新党员。党的六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宣传工作会议决议案》指出:“支部的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内教育工作的主要部分,党必须利用支部在生活与工作中所感觉的一切问题,以加紧支部的政治教育。”[14]“同志的数量不求多,质量则必须健全,不能实行右述支部生活的,宁肯让其出去”,[15]“凡是不遵守或是故意违犯这些条件的分子应当驱逐出党,吸收新的党员也必须按此原则。”[16]党的七大党章把党员教育管理政治性的要求提到了全新的高度,明确规定:党员必须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基层党组织必须“教育党员,组织党员的学习”;党员必须“严格地遵守党纪,积极参加党内的政治生活”,基层党组织必须“审查与鉴定党员,对党员执行党的纪律”。在党员教育管理的发展史上,党的十二大党章的意义在于首次对基层党组织的责任做出了系统总结。第一,要求“基层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遵守纪律,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第二,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和业务”。第三,党员的日常管理不仅包括之前党章中所要求的“审查和鉴定党员”、“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同时也要求基层党组织通过“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遵守纪律,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党的十四大党章在继续强调党员政治性要求的同时,还将基层党组织的任务从“对党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发展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并且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的要求。党的十五大党章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为“邓小平理论”,并纳入党员教育的内容。党的十六大党章中,党员教育的内容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党的十七大党章对党支部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同时在党员教育内容中增加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主线之一。2013年1月,指出:“要强化党员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17]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进一步提出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将理想信念教育和能力建设贯穿始终”。2016年2月,党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将党内教育从集中性教育发展为经常性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党的不仅强调要强化党的领导与基层的治理功能,同时明确指出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内部管理功能与政治功能。党员教育管理的主体责任要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层面,党支部必须承担起“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基层党组织同时担负着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任。尤其是要求党员强化“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突出强调了对党员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管理和监督要求。在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把握政治性的引领作用,方向性才能有根本性的保证;发挥党支部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枢纽作用,激活基层,才能让党员教育管理真正符合时代的要求。这不仅是从党章发展中概括的经验总结,更是指引党员教育管理体系进一步发展,完成新时代使命的基本保障。

三、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的模式与方式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它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增强执政能力,把握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就必须实现内容、模式、方式、成效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切实提高党的建设质量。2018年《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与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相继颁布,明确了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的主体、范围、内容、模式和途径,为全面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质量、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格局、提炼党员教育管理的内核提供了遵循。发展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体现在:第一,保持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最重要的就是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18]要教育引导党员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员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出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政治建设的核心地位和统领作用,将政治理论教育落在实处。强调:“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19]为了落实这一指示精神,《条例》规定了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党章党规党纪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等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其中,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将创新理论学习和党内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求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的目的是让党员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不断夯实党员思想和行为准则的基础。革命传统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世情、国情、党情相连接,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得失、坚定信仰。在当前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形势下,党员加强知识技能学习才能够有效克服“本领恐慌”,更好地提高履行党员义务的能力。这几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对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都有关键性和全局性的意义。在全党上下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方法的一次重要传承和实践,也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切实贯彻执行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整体性、系统性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强化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举措。第二,突出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长期以来,诞生于革命与战争年代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偏重于运动式和整风式,缺乏长效规范和长期监督。随着《条例》的颁布和施行,党员教育管理将呈现出集中性和常规性紧密结合的特点,通过“”、主题党日、集中培训等基本方式,使得广大党员在工作中融会贯通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党组织也可以通过了解党员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经常性谈心谈话等活动,使党员教育管理更有力度,也更有温度。“党支部要履行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20]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基层党组织应当将党员教育管理的优良传统与技术手段相融合。比如,应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党员教育管理网站、APP学习移动端等,使党员教育管理的日常性开展获得更多技术保障和支持。但如何统筹各级资源,融合催化出合力,使得党员能够从教育中学有所获、管理中行而有悟,是基层党组织在现阶段要切实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条例》指出,要“注重利用信息数据,对党员队伍状况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实时分析研判,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这也意味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进入党员教育管理领域,技术的迭代将推动党员教育管理进入“智能”和“智慧”时代,无论党员自身还是各级党组织对此都需要有必要的准备和储备。具体而言,就是要抓住未来社会必然是信息化社会这一基本判断,加强党建方式方法的预研和预判。深度理解高速率、高频谱、多节点的技术特性,万物互联、信息融合等方式对社会协作、党内职责与岗位的影响,并及时融入党员的信息化教育和管理中,改变以往那种教育落后于技术创新、现状倒逼现实管理的状况。第三,主动改进工作方式,由“自上而下”的管控方式向“自上而下”的规划与“自下而上”的主动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坚决执行上级指令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组织形态日趋扁平化,组织要获得更深厚的发展潜能,必须充分吸取和利用来自基层的自主性动力。根据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担负的任务和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教育培训,同时建立长效性的反馈机制,形成“教育—吸收—反馈—优化”的正向发展链条,将是工作方式改进的主体目标。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转变中,党委的主体责任不可或缺,要继续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抓总的能力和水平,将党员教育管理作为事关全体党员成长的重要事项加以统筹。同时,要充分尊重党员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避免仅靠单纯的行政命令与党务工作人员来维系,使党员主动学、参与学、建议学,将自上而下的有序规划与自下而上的积极主动结合起来,才能凝聚全党的智慧与力量。第四,由结果考核型转变成为结果与过程考核并重的新模式。党员的教育和学习结果,以往是通过考试、报告、汇报的形式反馈给上一级党组织,并作为上级党组织考核的依据。这种考核形式,随着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的扩充和管理机制发展的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发展。“结果考核+过程管理”的新模式,将成为党员教育管理前行的必由之路。在实际管理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大局出发,从基层需求出发,因材施教;同时提倡学有所用,将党员教育管理的目的贯彻始终。在目标任务上,要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与党建原则、规章相适应的,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开放务实的教育培训体系,并从管理体制、内容体系、培训模式、保障机制、制度体系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在研究制定各级党组织的党员教育管理目标及配套规定时,要建立健全各单位党员教育培训基本制度、学时制度和考核评估机制等具体要求,同时建立起可实施、可衡量、可修订、可追溯的过程考核标准。

总而言之,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创新,是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权利,充分发展党员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激发基层组织活力的变革。《条例》在规定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时就提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支部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作用”。在工作方式上,要“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和热情关心爱护相统一,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激励关怀帮扶党员”。在具体工作中,要创新教育手段,提高工作艺术,实现“灌输”向“润化”的转变。“灌输原则”在革命年代与阶级斗争年代获得广泛运用。在信息化条件下,党员教育管理要充分考虑党员的思想特点,满足党员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文化需求,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与自主意识,要在工作中遵循适时、识物、适量、适度、识相的原则。只有从根本上优化思维方式,尊重作为主体的党员在新时代的真实所需和真实所想,才能从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模式等各个层面进行有意义的创新,才能在全体党员中真正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时刻注意与形式主义作斗争。值得警惕的是,有些形式主义正在借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乔装打扮,进入党员教育管理的领域。入党申请报告、党员思想动态汇报、支部学习活动以线上的形式开展,本意是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但“拷贝+粘贴”、点开学习视频刷积分等新现象正在出现。这些现象会腐蚀党员教育管理的健康肌体,导致关于教育管理的计划落入“以会议落实会议”、“自转”、“空转”的怪圈。这些现象都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新环境下面临的异化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全面落实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不但是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促进党员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聚焦党员合力,实现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有必要提升到对党的全局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高度上来加以认识。真正地关心和支持党员教育管理,在谋划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切实把党员教育管理放在优先的位置,给予重点投入,才能从强本固基的意义上真正实现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战斗堡垒,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观大势、谋大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实现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目标。

作者:朱潇潇 单位: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