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应用在学生教育管理的作用
时间:2022-12-09 02:48:35
导语:心理学应用在学生教育管理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心理学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和研究层面的不断细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应用分支,从而不断提升相关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心理学也得以高度介入和应用,本文从心理学的概念出发,对心理学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切实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期能够真正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心理学学生
教育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在时代背景不断丰富的作用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逐渐提升,对教育工作者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心理学应用引入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来,能够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和作用理论
(一)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管理心理学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将教育管理学科与心理学相互融合所形成的新型综合性学科,从学科从属上划分是属于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延伸与细分,但是同时教育管理又在学科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教学管理所形成的心理状态,以及其心理状态对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影响[1]。开展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改变传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教学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能够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管理水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改善现有的教育管理工作状态,为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作用理论。要想真正发挥教育管理心理学的作用,必须要对其作用理论进行分析,以此确保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更加科学的导入心理学的应用。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积极导入心理学理论,要重点分析动机和迁移的心理学现象。动机在教育管理心理学中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行为的原始出发点,是学生个体产生活动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内部动力,其中主要方面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握好学习动机能够更加促进学生将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迁移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思想丰富和转变来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模式,进而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基于这两方面的理论出发,能够更好的将心理学理论应用至教学管理中,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心理学应用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
(一)完善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对于流程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要求。但是在传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中,更多的是注重基本表现在管理中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状态的研究,由此造成在教育管理中出现失衡的现象。将心理学应用于教学管理中,能够深度分析学生在生活和学生行为中产生的动机,进而采取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2]。同时还能够依据计算机软件辅助方式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基于数据方式进行处理,建立教育管理的大数据平台,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问题,对学生的正常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心理学是分析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能够深度洞悉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心理状态,而教育管理工作者则能够依据心理学原理更好的帮助学生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快速而又准确的解决这些问题,减少负面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不断提升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出自身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提升教育工作者工作效率。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和新媒体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的情形下,学生所接触的不良信息和负面思潮呈现出急剧增长的状态,由此造成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压力不断加大,对于学生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将心理学因素介入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和切实的解决办法,不仅有效降低了教育者的工作强度,提升整体工作效率,还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心理学在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障碍
(一)对心理学应用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虽然教育工作者能够掌握基础的心理学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心理学应用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是受到传统教育管理思想的影响,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采用直接性的命令或是思想引导的方式来开展工作,虽然在其中会加一些心理学因素在内,但是在整体应用上缺乏应有的体系,仅能够起到辅助性的作用,由此造成实际工作开展的效果比较差。此外,由于心理学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教育管理心理学整体上发展还不够完善,无法起到对应的指导作用,因此造成部分工作者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强化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二)对心理学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心理学,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自身具有体系性的心理学知识,尤其是要能够掌握与学生群体年龄阶段相适应的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细分学科的知识,能够系统的掌握和应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只有在高等教育阶段才具有专业的辅导员队伍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队伍大多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但是缺乏系统性的应用实践,无法充分的将心理学知识的促进作用发挥到极致,由于现代社会信息传输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化不仅具有复杂化的特征,在某些方面可能还会远超出教育管理者所涉及的范围,从这方面而言,如果教育工作者不能合理的利用心理学知识开展教育工作,还有可能会出现负面的作用。(三)实际应用方式存在欠缺。由于教育工作者对于心理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其应用方式也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心理学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片面追求理论的指引作用,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实际情形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学生不愿意接受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二是在利用心理学开展教育工作时,更多的是采用消极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积极向上的促进作用,还有可能会限制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无法培养出学生心理方面的核心素养。三是在个体教育管理与群体性管理教育的应用方式存在差异,无法满足个体教育管理的需要,在针对个体进行教育管理时,由于时间和数据方面的限制,使得实际应用效果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四)应用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在基于心理学应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首要目标是要能够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全面解决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能够依托相关的知识的应用更好的培养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作用,使得其实际应用效果与预期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限制了其应有的实践范围[3]。这就使得教育工作者在后续工作过程中对于心理学应用的态度发生巨大的变化,不愿意将心理学引入到教育管理工作中,不愿意通过心理学理论的指导来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严重背离了教育管理工作朝向科学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的要求,无法适应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要求。
四、提升心理学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实践水平的措施
(一)强化对教育管理心理学应用的重视程度。现代社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本身就要求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就是心理学理论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显现方式之一。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要从思想上强化对心理学理论指导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思想和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对于学生交往过程中所出现的自闭,交往冲突等方面的问题,要能够从心理学方面开展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能够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指导充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出发,改变传统教学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科学和不合理现象,在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为培养出适应时展需求、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强化教育工作者心理学理论素质的培养。强化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心理学理论素养,是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基础。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在提升对心理学知识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加大在心理学知识学习方面的投入力度,通过自学等方式不断弥补自身在理论方面的不足之处。二是相关院校和管理层要多途径为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包括内部学习、短期培训、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为提升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要能够建立完善的应用考核体系,确保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合理的引入心理学理论,对于其中应用效果较好,产生明显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工作人员,要能够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基于必要的奖励。(三)多方面促进心理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多方面促进心理学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中的实践应用,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心理学积极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于我国教育体系全流程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与此同时,心理问题的产生与思想问题的产生具有较为密切的关联性,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直接性的提升心理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实践水平[4]。二是在利用心理学理论指导学生处理心理问题时,要更多的采用积极向上的理论解决学生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三是要能够将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和完善覆盖所有学生群体的心理学档案,将学生的心理特征更加细化,从而方便实际工作的开展,确保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加科学高效的开展工作。(四)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心理学应用体系。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心理学应用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基于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平台的支撑,建立覆盖学生入学到毕业就业之间的心理学辅助体系,高水平的发挥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是各类型的教育单位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弥补由于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知识不足、社会发展多样化及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水平不断提升等方面的欠缺之处,真正将心理学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中,更加科学的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促进学生健康成本,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将心理学应用积极导入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已经被证明能够对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其整体效果距离预期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管理工作之余,要不断加强对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在科学的应用体系支撑下积极高效的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为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欲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分析[J].智库时代,2019(24):184+281.
[2]杨茗涵.心理学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探析[J].现代交际,2018(16):160-161.
[3]李文芝.浅析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6(21):125-126.
[4]朱小雪.心理学理论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46-48.
作者:李杰 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 下一篇: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探索